第二十四章 新居

换源:

  融岩一个晚上经历了刺杀、截杀两次凶险,崔健对他特别照顾,不但给他安排了百人的亲兵卫队,还给他从新安置了住所。

融岩最初住在崔怜云那里,熬制食盐成功后,为了方便生产,就搬到了距离卤水井附近一处普通简陋的小院里,不要说安全方面,舒适性都很差。

他的新居却大大不同了。此处原来是个北京大商人的别院,在这里养了一房妾室。几十间平房中间围着一个小花园,花园正中一座二层小楼。当初平房内住的都是丫环仆役,小妾在二楼。可见大商人是多么喜欢这个小妾,住在这里生活舒适,安全有保障。

现在这一切都归融岩所有了。他独自住在二楼,唐串儿和萧五在一楼,余下的所有平房住着他的一百名亲兵。在萧五的安排下,这个小院布满了明岗、暗哨、巡逻队,全天十二个时辰保护融岩的安全。

融岩把熬制食盐的工序做了最后优化,就很少参与食盐的事情了,熬盐、走私各个程序按部就班运转,也不用融岩操心。

融岩搬来这座小院后,真有点儿像当年那个被圈养的小妾,基本上足不出户了。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作提纯碘单质、配置碘酒上。

崔怜云来过一次,见融岩没空陪她,坐了片刻,便悻悻然离开了。

“先生,林军医又来看你,还带来一口大锅,说是祝贺你乔迁之喜,给你安锅来了。”唐串儿说道,“他正在一楼客厅等着呢。”

这是林军医第五次来拜访了,前四次融岩都借故没见。

融岩把实验室安置在二楼,客厅设在一楼,就是为他不见客人时方便推脱。只要唐串儿说我家先生出门了,谁也没辙。

唐串儿:“林军医说与你相见如故,只要见一面,带给你的好处胜过万斤食盐。”

“他还起誓说,如果有半句虚言,今生再不相见。”

融岩一听乐了,林军医这话,怎么有约见情人的味道?晓之以情,诱之以利,唯恐不相见。

其实林军医不抛出甜枣,冲着那口大锅的份上,融岩也要见他了。融岩准备加量提纯碘单质,正需要一口大锅,林军医给送来了。

另外,自从那天晚上融岩跟踪马师爷和林军医二人,知道了马师爷来自粘竿处,但林军医却仍然披着一层神秘面纱,融岩便想知道这个神秘的林军医到底是什么身份?背后是何人?

二人见面,寒暄、落座、上茶,整个面子程序结束后,林军医劈头就说:“融岩,你白纸变字的戏法到底怎么弄得?今天你一定要说个明白,要不然,我就不走了。”

融岩端起茶碗,用茶盖轻轻划着茶沫,不疾不徐道:“老林,此言差矣,你不是说我见你一面,胜过熬制万斤食盐么。你先把万斤食盐拿出来让我看看,表示你的诚意,我自然解开白纸变字的谜底。”

林军医神秘一笑,把脸凑过来,压低声音道:“在这里说话,不会隔墙有耳吧?”

融岩环视了一眼,除了客厅门口两个站岗的亲兵,就是贴身伺候的唐串儿了。他自然知道唐串儿的身份,是崔怜云的耳目,至于那两个亲兵肯定是崔健的眼线了。

不用隔墙,全是耳目。

他着对林军医道:“老林,今天我让你看一样稀罕物。”

林军医:“好啊,我很期待,能被融师爷称为稀罕物,肯定不凡。”

融岩:“在看稀罕物之前,你要保证,看后保密。”

林军医:“那是自然。”

“请跟我上楼。”融岩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个动作,林军医倒不以为然,唐串儿和那两个亲兵却瞪大了眼睛。自从搬到这里,二楼就成了禁地,除了融岩自己,谁也不能上去,否则开除。

唐串儿和有些亲兵也曾偷偷上去过,发现屋里布满了由各种管子连接起来的瓶子罐子,复杂的就像迷宫,看也看不懂。

林军医是融岩第一个邀请上楼的客人,当初大小姐软硬兼施、软磨硬泡用尽手段,融岩也没让她踏进半步。谁也没想到,林军医今天莫名其妙享受了特殊待遇,难道禁令要解除了?

融岩:“你们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胆敢窥探二楼,开除。”

晕!哪里是要解除禁令,分明是更严格了,不要说踏上二楼,就是窥探就要开除。

看着不明所以还认为理所当然的林军医,跟在融岩身后,拖拖然上了二楼,唐串儿忍不住鼻子里“哼”了一声,心中愤愤然,太不公平了!对待外人比身边人还亲近,什么融先生?简直就是个书呆子。

上到二楼的林军医,望着满眼由瓶子罐子管子组成的巨大迷宫,也晕了。

“这是什么?诸葛亮的八阵图吗?”林军医吃惊问道。

融岩微微一笑,“这个你就别问了,我一时半刻也给你解释不清楚,先让我给你解开白纸变字的谜底吧。”

老林频频点头,这些上下交错、横七竖八、立体穿插的庞大组件,看着都眼晕,这要是一个瓶子、一个罐子、一根管子地解说起来,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融岩抓了一把干淀粉放进碗中,兑水稀释了,用毛笔蘸着,在白纸上写了“悬壶济世”四个大字,随着水印慢慢变干,字迹逐渐消失,又变成了一张白纸。

林军医暗自点头,这第一步算是明白了。

“老林,该你了。”融岩把白纸交给林军医看,便不再进行下一步,只是拿眼睛笑眯眯地看着他。

林军医心中明白,这个滑头在等他拿出真东西,也算是交换吧。

林军医“哈哈”一声,把大锅放在一旁,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把椅子,只好站着说话。

“融岩,你可知道李鸿藻李大人?”林军医说道。

融岩点点头。此公保州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晚清主战派重臣。融岩当然知道,不过李鸿藻似乎在咸丰年间并不出名吧?

“李大人现在是翰林院编修,督河南学道。”林军医继续道,“说来与我同村。”

“不知道老林你突然提他作甚?”融岩有些不解,这个人值万斤食盐?恐怕他一介清流,靠俸禄养家,没准都拿不出五万两银子买万斤食盐。

林军医笑道:“当然不是给你介绍食盐买家,李大人也不会贩卖私盐,不过他却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