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余秋雨的书的亲密接触

换源:

  一个停电的下午时分,我终于有闲暇时间回到我的书房,整理和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在幽清油墨的书香中,我思绪万千,回想起了我以前的读书时光。

大学时,我看余秋雨的书

1999年,我考上河南新乡的一所大学。大学四年时光,最惬意的,就是看书。那时候,我读的书很多,很杂,唯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对我的人生触发很大,至今还在回味。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我独自去河南郑州的旧书市场,从一书贩手里淘来的。虽然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一本旧书,但是对于我这样一名寒门大学生来说,却是如获珍宝。

怀抱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回到学校,我整个人都沉迷于看书的境界中。有时候,我坐在校园小道旁的石凳上看书,弥漫着对《文化苦旅》中出现的文人王安石、李白、苏东坡、柳宗元等书卷气息浓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有时候,我留在自习教室看书,渴望着对《文化苦旅》中出现的西湖、阳关、柳侯祠、莫高窟的亲身游历;有时候,我坐在去旅游的车上看书,产生着对《文化苦旅》中出现的漠漠黄沙的西北、小桥流水江南的隐居;有时候,我躺在被窝里看书,穿越着对《文化苦旅》中出现的江南名妓苏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的把酒言欢。

大学时光的看书,其实是留一个青春给自己。

工作时,我借余秋雨的书

大学毕业后,我在河南郑州下面的一个名叫新密的小城市里当老师。我很喜欢这个学校,因为这个学校坐落在新密市青屏山的山腰,我工作的学校又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而且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个年轻的喜欢读书的女老师。在早五晚九的匆忙时间的闲暇空隙,我不时光顾这个安静图书馆。

记得有一次,我从报纸的文学副刊上了解到余秋雨出了一本新书《行者无疆》,该书主要讲述余秋雨先生在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旅程中的见闻感受。一个凉爽的秋天下午时分,我沿着幽静的校园小径走到学校的校图书馆,记得这是我第二次光顾这个图书馆。那女老师也正在图书馆的门口看书,穿着一白色裙子。

“嗨,你好,好久不见了。”这是我第二次光顾着图书馆,于是我一直来不及未问过她的名字。打招呼时,也只好礼貌的一个“嗨”和一个“你好”。

“你好,林老师,又过来借书啊”这女老师反而得知我名字,大概她是从借书记录本了解到我的名字的吧。

我踱进了图书馆,边走边问:“我们图书馆有没有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是刚刚出版的新书,我很是期待能在学校图书馆能借到这本新书。

“《行者无疆》吗?”那女老师从座位上站起来,白色裙子犹如一只蝴蝶美丽地起飞,然后有点遗憾的说,“我们学校还没有采购这本书。”

我很是遗憾,不能免费借到余秋雨先生的新书。

“不过,我自己前几天去省城的时候买到了这本书。”她看到我如此失望,就安慰我说,“我先借给你,你看完了再还我。”

那白色裙子从柜子里拿出她的新书,然后递给我。我很是感谢地接过这本书。

后来的后来,我和白色裙子成为了朋友,一起下馆子吃过河南烩面,一起爬青屏山看日落,谈论着文学,谈论着人生。

工作时光的借书,其实是留一份感情给自己。

结婚后,我藏余秋雨的书

2004年我离开了新密小城,回到南方老家海南。在自己奔波几年且工作稳定后,我结婚了,也有了一套房子,房子里有一个书房。结婚后,我决定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我的书房里藏点书。

藏书,先藏自己喜欢的书,而我最喜欢的书是余秋雨先生的书。余秋雨先生1992年出版的《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2001年出版的《行者无疆》,以及余秋雨先生2007年出版的《千年一叹》。

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他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记得我走向学文的道路之前,我很喜欢去我的外婆家。但是,在我记事的时候,我的外公外婆就不在了,我的外婆家由我的外伯当家。我的外伯,是一县城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外伯在自己家里藏里很多书。我家和外婆家都在县城里,只相隔两条街道的距离,于是我从小就经常去外婆家,爬树摘杨桃,玩耍累后偷偷溜进外伯的藏书房,先找一些小人书看,然后再找一些有插图的书籍看,最后不得不去看没有插图的书籍。那时候,还没有余秋雨先生的书籍。

外伯家的藏书,一直影响着我。直至今天,我工作婚姻都圆满后,在妻子怀孕后,我开始策划一个伟大的计划:在我的书房中藏一些书,为了我即将出生的孩子。

于是,工作之余,我逛书店,逛淘宝,有计划的,有批次的,购买书籍。你瞧,书房的左边墙的书柜上最显眼的地方放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书房的右边墙放着儿童文学书,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书房的中间靠窗放着一书桌一椅子。

我开始期待我的孩子呱呱落地,我开始期待我的孩子静静读书。藏书,其实是留一个希望给孩子。

看书,借书,藏书,我都在和余秋雨先生的书籍有着亲密的接触,饱含着我的青春、我的爱情、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