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傍晚,冷风卷着枯叶。
林默裹紧大衣走出图书馆。这段时间,像走在布满阴霾的窄路上。学术界的质疑,周老板锲而不舍的“合作”邀约,赵立明爱人那句“当心点”的警告,还有吴莉莉充满怨恨的短信…种种压力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孤独。她引以为傲的“点灯”能力,苍白地照不亮自己脚下的迷惘。
李薇发来的信息:“林老师,明天下午三点,城东那家新开的‘云端’茶馆,顶层露台,环境绝佳!我约了王总和张总,一起聊聊?纯粹喝茶,不谈合作!务必赏光!”
李薇是好意。她回了一句,“谢谢李总,最近有些累,想休息。心意领了,茶就不喝了。”信息发出,石沉大海。
风更冷了。她走进常去的街角便利店,刚拿起一瓶矿泉水,一个熟悉的声音,“林老师?真是您啊!”
林默转头,是张强。穿着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夹克,手里提着一个超市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红薯和一把青菜。他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比上次见面精神了不少。
“张强?这么巧。”林默笑了笑。
“是啊!刚下班,买点菜。”张强走近几步,看了看林默的脸色,笑容敛去,带着点关切,“林老师,您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太累了?”
“没事,可能有点着凉。”林默含糊道。
张强没多问,低头在自己的塑料袋里摸索了一下,拿出一个饱满的红薯,不由分说地塞到林默手里,“林老师,您拿着!刚买的,可甜了!烤着吃,暖胃!您多注意身体啊!您帮了我们这么多人,自己可别累垮了!”
红薯沉甸甸的,烛照着张强朴实的、毫无修饰的关心,如一股微弱的暖流涌进她冰冷的心口。
“谢谢!”林默的声音有些哑。
“谢啥!应该的!”张强憨厚地摆摆手,“对了,林老师,您教我那法子,真管用!我们办公室小李,现在也学着记‘好事’了!昨天还帮个迷路的老太太找到家人了,回来跟我显摆呢!”他脸上带着由衷的高兴,“都是托您的福!您好好的啊!我先走了!”他提着菜,脚步轻快地走出了便利店。
林默握着那个还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薯,站在冰柜旁,愣了好一会儿。张强那纯粹的笑容和话语,短暂地驱散了她心头的阴霾。
走到小区楼下单元门口,一个佝偻的身影拄着拐杖,颤巍巍地站在那里,是孙奶奶。
“小林啊!可等到你了!”孙奶奶看到林默,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
“孙奶奶?这么冷的天,您怎么在这儿站着?”林默赶紧上前扶住她。
“给你送点东西!”孙奶奶从怀里摸索出一个用旧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小包,小心翼翼地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几颗圆滚滚、洗得干干净净的土鸡蛋。“家里老母鸡下的,攒了点,新鲜!给你补补身子!上次要不是你…哎…”孙奶奶拍拍林默的手背,眼神里满是感激和慈爱,“你一个人在外头,不容易啊,要照顾好自己啊!”
鸡蛋贴着掌心,传来奇异的温暖。林默看着孙奶奶花白的头发和被冷风吹红的脸颊,喉咙有些发紧:“孙奶奶谢谢您!太贵重了!”
“贵重啥!几个鸡蛋!拿着拿着!”孙奶奶不由分说地把鸡蛋塞进林默拎着的袋子里,又叮嘱了几句“多穿点”“按时吃饭”,才拄着拐杖,慢慢走回自己那栋楼。
林默提着袋子,站在原地看着孙奶奶蹒跚的背影消失在楼道里。
人间温暖最朴素。
最平凡老人的关怀,又一次暖暖地照进她心田。
打开家门,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李薇。
“林老师,抱歉打扰!没去‘云端’是对的!我刚知道那地方是周老板的!是我考虑不周!您别误会!这样,下周一上午十点,市图书馆旁边的‘静思书苑’,我请您喝杯清茶!就我们俩!保证清净!有样东西想当面交给您。您一定得来!”
看着信息,李薇语气真诚而带着歉意,地点也选在了她熟悉的书苑。
她犹豫了一下,回复:“好。”
周一上午,“静思书苑”安静的角落。李薇已经到了,面前的桌上放着一杯清茶和一个普通的文件袋。她看到林默,立刻起身,笑容依旧干练,但少了之前的急切,多了份沉稳。
“林老师,您来了!快坐!”她亲自给林默倒上茶,然后将那个文件袋推过来,“这个您看看。”
林默疑惑地打开文件袋。里面是一份装订整齐的、厚厚的项目策划书复印件,封面印着“微光科技‘心灯’公益心理支持平台计划书(初稿)”。策划书详细规划了如何利用微光科技的线上平台资源,搭建一个面向普通大众的、免费或低收费的公益性心理科普、在线倾听和初步情绪疏导平台,并计划与高校心理系、专业机构合作,确保专业性和边界。
“这是…”林默翻看着,内心震动。
“受您启发。”李薇看着林默,眼神明亮,“您让我明白,真正的力量不是独占资源,而是传递希望。这个平台,是我,也是微光科技,想为更多像当初焦虑的我、像张强大哥那样的人,做的一点事。用科技的力量,把您那种‘点灯’的精神,传递得更远。当然,专业部分会严格把关,绝不越界。”她顿了顿,声音带着真诚的恳切,“这个计划需要您的名字和精神作为指导顾问。不是让您干活,就是挂个名,给我们把把关,提提建议。您愿意吗?”
林默看着手中这份沉甸甸的计划书,又看向李薇眼中那份不再被焦虑裹挟、而是充满回馈社会热忱的光芒。一股暖流,伴随着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这不是利用,是传承,是放大那点微光的尝试。
“我需要仔细看看。”林默没有立刻答应,但语气郑重。
“当然!您慢慢看!”李薇松了口气,笑容更真诚了。
从书苑出来,阳光正好。
林默拿着那份计划书,心中五味杂陈。手机又震了一下,是一个陌生号码:“林老师,我是杨梅。在您小区对面的咖啡店做兼职。刚看到您好像心情不太好?给您做了杯热拿铁,放在小区门卫王大爷那儿了。您记得去拿。谢谢您教我的‘十分钟’。我现在好多了。真的。”
林默抬起头,望向马路对面那家明亮的咖啡店。隔着玻璃窗,隐约能看到一个穿着围裙、扎着利落马尾的年轻身影,正低头认真擦拭着咖啡机。那个曾经深陷情感泥沼、濒临崩溃的杨梅,此刻像一株经历风雨后重新挺直的小草。
她走到门卫室。王大爷笑呵呵地递给她一个印着咖啡店logo的纸杯,“小林,刚有个姑娘送来的,说给你的!还热乎着呢!”
林默接过纸杯,温热的触感透过纸壁传来,浓郁的咖啡香气飘散在微冷的空气中。她捧着这杯来自杨梅的、带着笨拙却无比真诚心意的热拿铁,站在秋日午后的阳光里。笑着。
红薯的泥土气息,鸡蛋的微温,沉甸甸的计划书,还有手中这杯暖得烫手的咖啡。这些来自最普通人的、最质朴的善意和回馈,像一道道微弱却真实的光束,穿透了连日来的阴霾,汇聚在她心头。
林默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咖啡香的清冽空气,望向湛蓝的天空。前路或许依旧坎坷,暗处的目光也并未消失。但此刻,她心中那盏因压力而有些摇曳的心灯,被这些绝境中汇聚的微光,重新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燃料。
真情的回报,不在于声势浩大,而在于那些曾被照亮的灵魂,在有能力时,也悄然递回了一丝光芒。
坚持的意义,在这一刻,有了最具体、最温暖的注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