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希望计划启动

换源:

  华夏科学院,院长办公室。

林宏院长听完钟致远的汇报,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手中原本正翻阅文件的动作也戛然而止。他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钟致远,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仿佛刚刚听到的是来自地狱的宣判。足足有半分钟,办公室里静谧得只能听到两人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你确定?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林宏的声音微微颤抖,打破了沉默,他试图从钟致远的眼神中找到一丝这只是玩笑的痕迹,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钟致远那无比坚定且带着深深忧虑的目光。

“院长,我反复核算了无数遍,‘曙光一号’的模拟结果不会出错。我们只剩下三年的时间,必须马上行动。”钟致远语气急促,言辞恳切,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打着林宏的心。

林宏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此刻不是慌乱的时候,作为科学院院长,他肩负着重大责任,必须与钟致远一起,为人类寻得那一线生机。

“走,我们立刻去见国家高层,这件事必须让他们知晓,只有举全国之力,甚至全球之力,才有可能应对。”林宏站起身来,整了整衣领,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决绝。

二人没有丝毫耽搁,迅速离开办公室,乘坐上一辆早已等候在楼下的专车。车窗外,繁华的都市景象如幻灯片般快速闪过,街头巷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们脸上洋溢着生活的惬意与对未来的憧憬,浑然不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钟致远望着窗外,心中五味杂陈,他多么希望这一切只是一场噩梦,可手中紧握着的那份详实的数据资料却如冰冷的现实,时刻提醒着他危机的迫近。

专车在严密的安保护送下,驶入了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基地。基地深处,一座地下掩体式的秘密会议室隐藏其中。会议室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股凝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光线略显昏暗,巨大的会议桌周围已经坐满了神情严肃的国家高层领导。他们有的身着军装,肩章上的勋章闪耀着过往的荣耀与担当;有的穿着正装,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果敢,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钟致远和林宏身上。

钟致远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到会议桌前,将手中的加密存储设备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接上会议室的大屏幕。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并非因为紧张,而是深知此刻他所展示的内容将决定人类的命运走向。

“各位领导,非常抱歉在百忙之中打扰大家,但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乎全人类生死存亡的紧急消息。”钟致远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带沙哑却努力保持着沉稳,开始了他的汇报。

大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那组引发一切的宇宙射线监测数据,原本平稳的曲线在某一时刻突兀地跳动起来,如同平静湖面被一颗石子打破。钟致远用激光笔指着数据,详细解释道:“这是我们从宇宙射线监测卫星上获取的数据,起初,这一丝异常波动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经过深入分析,结合‘曙光一号’超级计算机的模拟运算,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随着他的讲解,屏幕切换到了“曙光一号”模拟出的地球未来景象。画面中,三年后的地球被一道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笼罩,大气层如脆弱的纸张般被瞬间撕裂,地壳剧烈震动,城市崩塌,海洋掀起惊涛骇浪,数十亿人类在绝望中挣扎求生,整个星球陷入无尽的灾难深渊。看到这一幕,会议室里响起一阵轻微的抽气声,领导们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眼中满是惊惶与疑虑。

“这股神秘力量来自宇宙深处,其能量远远超出我们目前的认知。它以一种极其精准的方式锁定地球,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抵御的手段。”钟致远的声音低沉而压抑,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斤重的压力。

接着,他又详细阐述了这三年时间里,神秘力量可能的变化趋势,以及地球在其影响下逐渐走向毁灭的各个阶段。从生态系统的崩溃,到气候的极端恶化,再到地球磁场的紊乱,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心惊胆战。

汇报完毕,会议室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领导们低头沉思,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双手交握,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沉重得让人窒息。

许久,一位身着军装、肩章上挂满勋章的老将缓缓开口:“钟教授,这一切太超乎想象了,你确定这些数据和模拟结果没有任何差错?”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军人特有的审慎。

钟致远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直视着老将:“将军,我理解您的疑虑,但我可以用我的专业和人格担保,这些都是经过反复验证的。我们没有时间再去怀疑,每一秒的耽搁,都可能让人类离灭绝更近一步。”

又一位文职领导接过话头:“即便如此,要应对这样的危机,谈何容易?建造一艘能承载部分人类逃离的太空舰,这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技术上的难题数不胜数,三年时间,真的够吗?”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担忧与无奈。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质疑,有忧虑,也有不甘。林宏见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各位领导,我知道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别无选择。如果不尝试,人类就只有坐以待毙。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如今面临如此绝境,我们更应团结一心,放手一搏。”

林宏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会议室的气氛稍稍缓和。领导们逐渐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权衡利弊,他们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

坐在会议桌首位的国家元首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视全场,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绝:“同志们,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我们不能退缩。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决定孤注一掷,全力支持钟致远启动‘希望计划’,建造能承载部分人类逃离绝境、探寻生机的太空舰。”

元首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短暂却有力的掌声,这掌声中既有决心,也有悲壮。钟致远听到这一决定,心中既沉重又激昂。他明白,从这一刻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一场与时间赛跑、关乎人类存续的生死较量正式拉开了帷幕。

“钟致远同志,国家将倾尽一切资源支持你,你务必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希望计划’顺利完成。这不仅是你个人的使命,更是全人类的希望之光。”元首走到钟致远面前,目光坚定地看着他,有力地握住了他的手。

钟致远眼眶微微湿润,他用力地点点头:“请领导放心,我定当全力以赴,哪怕付出生命代价,也要为人类闯出一条生路。”

会议结束后,钟致远和林宏迅速返回科学院。一路上,两人都没有说话,心中却都在思索着接下来的行动计划。回到科学院,他们立刻召集了院内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热烈。钟致远站在讲台上,将“希望计划”的详细情况向众人一一说明,包括太空舰的设计要求、技术难点、建造时间表等。专家们听完后,没有丝毫退缩,纷纷主动请缨,要求加入项目团队。

“我是航空航天领域的,太空舰的总体设计我来负责,保证不辱使命!”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炯炯有神的老专家率先表态。

“我精通材料科学,一定研发出能抵御宇宙射线、耐高温高压的新型材料,为太空舰保驾护航。”一位中年女科学家也不甘示弱。

“还有我,我在能源领域有多年研究经验,会想尽办法攻克太空舰的动力难题,让它拥有足够强大的动力驶向宇宙深处。”一位年轻的学者激动地说道。

看着专家们斗志昂扬的样子,钟致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不畏艰险的伙伴,人类或许真的能在绝境中寻得生机。

接下来的日子里,“希望计划”全面启动。科学院内一片忙碌景象,各个实验室灯火通明,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钟致远穿梭在各个项目组之间,协调资源、解决问题,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却依然精神抖擞,他心中燃烧着的希望之火,驱散了所有的疲惫。

在太空舰总体设计组,专家们对着巨大的图纸反复研讨,从船体结构到舱室布局,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的优化。为了尽可能多地承载人类,又要保证太空舰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他们常常争得面红耳赤,但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太空舰的设计方案日趋完美。

材料研发实验室里,各种新型材料在高温炉、压力舱等设备中经受着严苛考验。科研人员们不断调整材料配方,观察其性能变化,一次次失败并没有让他们气馁,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终于,一种高强度、轻量化、能有效抵御宇宙射线的合金材料被成功研发出来,为太空舰的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能源实验组更是面临巨大挑战。传统能源显然无法满足太空舰漫长的星际航行需求,科研人员们将目光投向了可控核聚变、反物质能源等前沿领域。他们在巨大的实验装置中,模拟宇宙极端环境,尝试驯服这些强大而又危险的能源。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失败,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一种新型的可控核聚变引擎原型机诞生,为太空舰提供了强大动力保障。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希望计划”在艰难中稳步推进。街头巷尾,虽然普通民众还不知晓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但整个国家已经全面动员起来,各行各业都在为太空舰的建造贡献力量。工厂里,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零部件;军队中,战士们全力保障物资运输与基地安全;高校里,学生们也纷纷投身科研辅助工作,一场全民族的自救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钟致远望着窗外忙碌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人类的命运悬于一线,但在这绝境之中,他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希望的曙光。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在这末日的倒计时中,创造出属于人类的奇迹,让那艘承载着希望的太空舰,驶向宇宙深处,探寻人类未来的生机。

窗外,阳光依旧明媚,可所有人都清楚,这背后隐藏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较量。每一分每一秒,都珍贵无比,人类正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向着未知的绝境,全速进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