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最好的时代

换源:

  三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张辰有些向往地说:“我听我爷爷说过,那些年,社会发展得特别快啊!是吗?”

“当然!想当年,记得我年青的时候啊,喜欢写作,曾经埋头写了几个月的科幻题材小说,结果还没写完,真实的科技成品已经出来了......嗬,那时候真是日新月异啊!”

张辰问:“您写的小说发表在哪里,我们能看看吗?”

老者一笑:“嗨,我的科幻小说都赶不上科技的发展,这不是闹笑话吗?还写啥呀?后来,我就不写小说了,改成写诗了。”

老者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在自己的手环上按了几下,发现了宝贝似地说,找到了,看,这是我那时写的诗。

三个年轻人都凑到老者身边去看,但字太小了,带路上连地板都是透明的,没有投影的地方。

老者看三个脑袋挤得怪辛苦的,便说:“我念给你们听吧。

一带一路新画卷,千山万水入诗篇。

清风明月人同赏,惠利儿孙种福田。”

“等下哈,这儿还有一首,听着:

一带一路谱华章,龙飞凤舞恣欢畅。

美美与共民交互,天下大同心向往。”

张辰惊讶地说:“您那时就在呀,还写了这么好的诗!”

“那时,我刚23岁,参军才一年,春天写了这两首诗,秋天就参加了国庆大阅兵,嘿,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呀,终生难忘啊!”

三人肃然起敬,123岁,人瑞呀!

张辰很是神往地说:“老先生,好像你们那时的人都会写诗,真羡慕你们,能生活在那么好的时代,那么有激情!”

“不用羡慕,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最好的时代里。你们的激情在拍电影里,这不是比写诗更好吗?”说着,老者狡黠地挤挤眼睛,又接着说道:“电影会有更多的受众,传播会更广泛的。”

朱梓轩惊道:“您怎么知道我们要拍电影?”

“我想知道的总是能知道的。”老者神秘地说。

“嘿,我到了,再见!”老者说着就健步如飞地走下了带路。

三个人都愣了一会儿,李浩先开口道:“这老者太神了,昨天他跟咱们说再见时,我就想这么大的成都,这么多人,再见的机会微乎其微,没想到今天就见到了!”

张辰说:“这么大岁数的人还这么硬朗,非神即仙!”

朱梓轩说:“我看他下去的地方是市政府办公区,莫非他是那里的工作人员?”

“不会吧,现在是75岁退休,他都123岁了。”

三个人都不说话了。

老者的神秘感令他们进入了思考者的状态。

忽然,后面的人都超过他们,快步往前走去。一时间,这一段带路上有些拥挤,仨小伙子回头向后面看去,原来是一下子上来了几匹机器马,说是马,其实都不高,倒像是猪。想起小胖的定单的事,三人就明白了,这就是送果菜机器马,所以会有那么大的肚子,肯定果菜就装在里面。

前面就是他们预约的旅游公司了。

下了带路,三人在旅游公司租了个翼装空中滑板,这一天,跑了许多地方,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三星堆遗址、望江楼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逛过之后,将这些都确定为外景地。拍了照片发给大家,群里一片沸腾,最后又要求他们三人上虚拟茶座,拗不过大家,只好在午饭时用手环上虚拟茶座,跟大家全息会面,结果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他们面前桌子上的美食,恨不得当时就真身飞临。

怪不得,成都在21世纪就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称号了,名不虚传呀。

天已经黑了。

由于全息会面耽误了时间,回来时晚了。好巧不巧地,带路在汉服社区那个交叉口最高点处慢慢地停了下来,原来已经到子时了。常规检修养护开始了。

没办法,三人只好在带路上步行。路上除了他们,只有检修养护工人拿着探查器在一段一段地检查着。

静止的带路其实跟普通公路没什么两样,仨小伙子干脆在上面连跑带颠,很快就走到了带路的平地点,终于下了带路。

走到小区门口时,三人不约而同地回首望去,只见两条交叉的带路五彩缤纷,如同两条彩虹一般。

东西走向的带路在半空中、南北走向的带路在地面上,这两条彩虹将万家灯火贯穿起来,又恰如两条美丽的臂膀将四个社区环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