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苏没有问太多的事,就让玄清回去。即使如此,玄清仍然感觉一切都被看穿。《天眼神通》只是让人不自在,身心恐惧,而落苏则是进入心扉,无所遁形。玄清不知道缘由,因为在金丹之前是没有这个感觉的,不确定是否是自己的问题,毕竟没有其他人害怕落苏。
刚出昭留峰,就见到楚冰回来。
楚冰说:“师弟,掌门找你,快去紫光殿。”
玄清问:“师姐可知是什么事?”
“不知,应该是小事。”
玄清来到紫光殿,拜见掌门,然后询问事宜。揠广说:“玉瑶师叔不知去向,礼堂没人掌管,唐肃等人推荐你,就召你过来了。”
“掌门,我修为低下,见识短浅,怕不能做好。”
“又不是让你教导新入门的弟子,只是整理每年购买的书籍而已。”
“若是这样,我可以帮忙。”
“好,在玉瑶师叔回来之前,礼堂就交给你掌管,若有人过来请教,尽力而为即可。”
玄清觉得这个超过了自己能力,不过一想其他人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就是闲职一个,就答应下来。
揠广说:“礼堂只有我们宗门才有,十分重要,你可要认真对待。”
玄清问:“为何设置礼堂?弟子一直不明白。”
“当年师祖收了两位弟子,成就九峰三圣的传说,后来再收了其他弟子,师父和沈师叔有感修道之人世俗欲念太深,所以在传授功法同时也教化他们。后来师父接任掌门,下山收徒,我就是那时拜入九神峰。第一批弟子人数较少,由师父亲自教导。师父的道理太过深奥,我们参悟有限。后来的弟子由长空师叔和落苏师叔教导。到玉瑶师叔入门时,由玉瑶师叔讲解经史子集,三孔师叔塑造体格。直到你这一批拜入宗门,礼堂都由玉瑶师叔负责。我们修道,心境觉悟都不能缺少,礼堂正是为初入门弟子铸心,以及指点迷茫的弟子。”
“我明白了。其他宗门没有教育弟子,而是一味地追寻力量,反而受制心境,修为难以精进。所以我们宗门的弟子修为比其他人要出色不少。”
“只能算是一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世道容易变迁,修炼也要应时而变。礼堂还需要质疑宗门教义,当出现新的事物时,要提供参考方案,这部分你不用管,知道就行了。”
“多谢掌门指点。”
“这算不了什么,你想要知道什么信息,就直接到事务堂找苦廉长老或者唐肃。”
礼堂在紫光殿西边,相距百丈,高两层,青石为地板,红衫木为柱子,刻有奇怪符文。进入殿中,中间是授课的大堂,西边存放书籍,东边是房间,平时玉瑶修炼的地方。玄清想起文德剑还在自己神识当中,自己却不能察觉。
书架上整齐摆放各类书籍,一侧桌子上还有散落的残篇。玄清见书籍不多,任务简单,就到空置的房间整理一下,方便自己休息。人不能一直思考事物,不然容易陷入死局,所以适当的放空以免一错再错。不过睡觉很容易忘记自己想到哪里,需要提前记录思路,第二天起来时,再以外人的态度审视、质疑,这样才更加全面。
“师弟,出来。”听到唐肃的声音,玄清放下书籍出去。见到唐肃和顾宣各抬着一个大木箱进来,林俊风跟在后面。
玄清问:“唐师兄这是什么东西?”
唐肃说:“书籍啊,收集了各国今年出版的书籍,给你整理。”
“哦,我知道了。”
“你要甄别里面的内容,哪些有用的保留,废话就删除,有些书籍截取片段即可,有些则需要补充完整。反正你看着办吧。”
“啊,这么麻烦的的吗?”还以为只是把书籍分类,没想到这才是任务。
林俊风说:“师弟,看来这段时间你可有的忙了。”
顾宣说:“不急,慢慢看。以前玉瑶师叔一年才看两百本,玄清师弟看一百八十本就差不多了。”
林俊风说:“师弟,我看好你。”
玄清说:“我还不到玉瑶师叔两层水平,师兄太为难我了。”
顾宣说:“反正没人检查,你一本不看也无所谓。”
唐肃说:“一箱是冯江师兄等外派弟子收集的,另一箱是各大书店推荐的,冯江他们的那箱基本可以跳过,反正他的眼光也不行。”
顾宣说:“对了,有些书籍可能重复,内容也有很多类似,你自己抉择去留吧。”
玄清说:“好,我会认真看的。”
唐肃又取出一封信,说:“这是渡难师兄近几年的感悟,你看看怎样?然后回信给他。”
“啊,这,我哪有水平指点渡难师兄啊。”
“放心,以前他把参悟《玄经》的感悟交给玉瑶师叔,都是被一顿批评,你也随便说他几句就好。反正他也不知道是你的意见。”
“这不太好吧。”
林俊风说:“渡难师兄只有谈起《玄经》时才会认真对待,平时都是虚伪的样子,师弟你看看他的真实模样。”
唐肃说:“好主意,师弟一定要看破他的伪装。”
“唐师兄也同意,那就太好了。”
玄清说:“林师兄似乎对渡难师兄很感兴趣啊。”
林俊风说:“上次我回林家,顺道去拜访在梵天宗的叔父,被他坑了一次。”
顾宣笑道:“你那次是送上门的,谁让你贪图宝剑,差点落入陷阱。要不是渡难及时入局,你可能回不来了。”
“他救了我当然要感激。可总不能当众诬陷我吧,不知道还以为我是变态。”
“哦,还有后续啊,详细说说。”
林俊风感觉不对,丢人的事就不该谈起,说:“我看顾师兄也不是什么好人。”
“误会,老唐才是。”
唐肃笑道:“都是同门,能差多远啊。”把所有人拉下水,那一切就合理了。
玄清想起林俊风以往沉默寡言,一心修炼,如今却如此善谈,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很好的样子,不知他有何经历,使得心性转变。
唐、顾两人走后,林俊风留下来帮忙。玄清说:“林师兄,以往你少与人接触,一心修炼,现在完全不同了。”
林俊风说:“以往我修炼是为了家族,压力很大,没有一天是为自己活着。掌门飞升前曾点播我,才解开心结,明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源虚空,死后无踪,没必要执着人世间的情感。若受制于人,唯唯诺诺,何必为人,干脆做狗算了。所以才放开心怀,随意生活。心境迷雾散开,修为反而更快提升。”
“家人啊,我都不知道父母是谁,就被韩家收留了,又糊里糊涂地拜入宗门,不太能理解家族内弟子的难处。”
“其实跟一般宗门差不多。拜入宗门后,得到了宗门庇护以及功法,修炼环境、资源,但日后也要为宗门出力。如今道魔之间的冲突,很多弟子并无利益,却不得不参与其中,性命难安。进入了宗门,跟卖身差别不大。还有一些宗门,不许弟子离开,即使废除修为,也会囚禁终身。像我们的宗门,世外桃源不过如此。”
“福祸相依,得失同在,倒也公平。”
“公平是公平,只是选择不在自己。”父母操控孩子,本质还是爱己更多,所以接受不了变化。凡人中,更多希望孩子只比认识的人好一点,既有面子,也不会脱离自己。
“文化传承,媳妇总能熬成婆。一切又重复以往,成为了自己讨厌的人。”
“所以我很佩服师祖和掌门,是他们在这个世道开辟了新的世界,世俗一切理所当然的原则,在这里都行不通。在这里,才感受到符合人的本性。”
“师兄感悟很深啊,我倒是觉得平常。”
“师弟在外游历一番,有何收获?”
“没什么收获,只是知道魔门也有善士,道宗也有人渣。”也有疑惑,就是觉得九神峰的教义跟魔门有些相似,准确的说,九神峰的教义结合了道宗魔门的特点,还有俗世王朝手段,由于尚未证实,暂且留在心中。
林俊风看了渡难的信,内容很是简洁,只有几个简单的词语,看得一头雾水,完全不知在说什么,只好递给玄清。玄清接过,扫了一眼,知晓大致意思,为了确定内容,翻开《玄经》一一找到对应的篇章。林俊风说:“师弟厉害啊,这书的内容你也记得。”
“我只是记得大概意思,具体说什么还需斟酌。”
“嗯……果然跟渡难很像,难怪一看就知道他说什么。”
“我总感觉不是称赞的话。”
“哈哈,我想渡难师兄会很高兴的。”
此后一段时间,玄清一人在礼堂整理书籍。部分新书都是模仿前人的作品,无需观看,直接扔到一旁;有些是注释的书籍,带有太多的个人见解,没有放在作者当年的背景下,也不了解初衷为何,通过吹捧前人达到宣扬自己的学说,目的不纯,误导众人,舍去;又有诗词歌赋,音律谱曲,玄清不知好坏,放置以待后观;民俗小说,戏剧舞蹈,多数是情情爱爱,不足为道;唯有少量残篇散文,内含思辨,得以保留。以这样的方式,不到一个月就看完一箱了。
有一本书讲诉凡间夫妻从相识开始,到相恋,结发,变心,分离,后悔的故事。玄清看了几遍,在书背后写上一段话:世道有分有合,人也如此。情动非思辨,缘由难觅。来时随意,去时突然。
玄清暂且放下此事,专心修炼灵气。可是功法没有突破,难以精进,只好慢慢吸纳灵气,充盈经脉。想起灵气的事,需要吃些俗物,就回到藏宫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