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土卫七许珀里翁

换源:

  第一百一十六回探秘土卫七许珀里翁

“探索者号”离开土卫六泰坦后,朝着土星的另一颗神秘卫星——土卫七许珀里翁进发。

飞船上,张小崖向小笑花和蓝梦介绍着土卫七的基本情况:“土卫七是土星的卫星之一,1848年被发现,它的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光明之神许珀里翁。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非球形天体之一,形状不规则,尺寸大约是360.2km×266.0km×205.4km,看起来有点像个‘飞碟’。”

小笑花好奇地问:“它为什么是这种奇怪的形状呀?”

蓝梦思考了一下回答道:“可能是因为它由微小物质颗粒累积而成,质量太小,引力不足以对自身刚体进行压缩,所以就保留了不规则的形状。而且它还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被潮汐锁定的规则卫星,自转比较混乱,自转轴摇摆不定,很难预测它的空间朝向。”

随着“探索者号”逐渐靠近土卫七,一个布满陨石坑的奇异星体出现在视野中。土卫七的表面非常暗,几何反照率仅有0.25左右,照射到其表面的阳光中只有四分之一会被反射回宇宙空间。

成功降落在土卫七后,三人走出飞船,立刻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环境。周围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景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遍布整个表面。张小崖启动探测仪,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这里的地形很复杂,有很多高低不平的地方,而且土壤的成分也很特殊,可能是由冰和有机物杂质混合而成的。”

小笑花在一旁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你们看,这些石头的形状都很奇特,有的像是被融化过,然后又重新凝固在一起。”

蓝梦闭上眼睛,运用读心术试图感知土卫七的内部奥秘,但这里的干扰也很强:“我只能感觉到一种混乱的能量波动,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不断地碰撞和变化。也许是因为它经常受到陨石的撞击,所以内部结构很不稳定。”

在探索过程中,他们还发现土卫七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它会释放出强烈的带电粒子流,电压高达200伏。张小崖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它沐浴在来自太阳和土星的带电粒子中,所以表面带上了静电。”

此外,土卫七的密度非常小,仅有0.54,呈现出明显的多孔结构,就像一块海绵。小笑花惊讶地说:“感觉它很脆弱,好像轻轻一捏就会碎掉一样。”

蓝梦笑着说:“虽然它看起来脆弱,但其实能在宇宙中存在这么久,也说明它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这些多孔结构可能对它的演化和形成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探索的深入,他们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土卫七的数据,包括它的地质结构、表面成分、自转和公转规律等。这些数据对于科学界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次对土卫七的探索,让我们对这颗神秘的卫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张小崖兴奋地说道,“它的独特之处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研究。”

小笑花也开心地说:“是啊,每一次的发现都让我对宇宙的神奇有了新的认识。我好想知道,它的内部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蓝梦微笑着补充:“我们带回去的这些资料,一定会引起科学界的轰动。也许未来人类对太阳系的认知会因为我们这次的探索而发生重大改变。”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对下一次冒险的期待,“探索者号”缓缓离开了土卫七,继续在宇宙中探索未知的世界。而土卫七许珀里翁那神秘而独特的身影,将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他们探索宇宙征程中的一段难忘经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