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失守的消息如惊雷般炸响,长安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朱雀大街上,百姓们争相抛售家产,店铺纷纷紧闭,往日的繁华热闹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压抑和恐惧的氛围。大明宫的宫墙内,宫女太监们行色匆匆,不时传出器物摔碎的声响,仿佛预示着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正在摇摇欲坠。
杨贵妃站在长生殿的窗前,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满是不安。自她回宫后,虽然重新获得了唐玄宗的宠爱,但宫廷内外的暗流却愈发汹涌。虢国夫人那日被打后,表面上收敛了许多,暗中却与太子李亨来往密切;杨国忠在相府遇袭后,更是加紧了与各方势力的勾结,甚至开始秘密调动剑南节度使的军队。而安禄山的叛军,正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步步逼近长安。
“娘娘,陛下宣您去勤政楼。“红绡的声音带着颤抖,将杨贵妃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她转身整理了一下衣装,缓缓向勤政楼走去。一路上,她看到禁军们神色凝重,铠甲上的寒光在昏暗的宫道中闪烁,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勤政楼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唐玄宗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往日的威严早已消失不见。杨国忠、陈玄礼等大臣分立两旁,个个眉头紧锁。当杨贵妃踏入殿内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
“玉环,如今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和无奈,“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杨贵妃微微福身,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民心。可如今朝堂之上,各方势力明争暗斗,臣工们人心惶惶,如何能一致对外?“她的目光扫过杨国忠和陈玄礼,继续说道,“再者,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若不妥善处理,恐怕难以平息这场战乱。“
杨国忠闻言,脸色骤变:“贵妃娘娘这是何意?难道要将罪责都推到臣身上?安禄山狼子野心,早有反意,与臣何干?“
陈玄礼也皱起眉头:“陛下,杨国忠在朝中结党营私,早已引起众怒。安禄山的檄文在民间广为流传,百姓们多有信者。若不有所举措,恐怕......“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高力士匆匆而入:“陛下!安禄山的先锋部队已抵达咸阳!“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让殿内瞬间陷入死寂。唐玄宗踉跄了一下,险些从龙椅上摔倒,幸亏高力士眼疾手快将他扶住。
“传朕旨意,即刻准备车驾,前往蜀中避难!“唐玄宗的声音带着绝望和不甘。他望着杨贵妃,眼中满是愧疚,“玉环,委屈你了......“
当夜,长安城一片混乱。皇宫内,宫女太监们忙着收拾行李,将珍宝古玩装入马车;街道上,百姓们举着火把,哭喊着四处奔逃;城墙上,守军们紧张地注视着远方,手中的兵器握得紧紧的。杨贵妃坐在自己的寝宫内,看着红绡将一件件衣物放入箱中,心中五味杂陈。她想起了初入宫时的情景,想起了与唐玄宗在长生殿许下的誓言,如今却要在战乱中仓皇出逃。
“娘娘,该走了。“红绡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杨贵妃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居住多年的宫殿,转身走出了宫门。当她登上马车时,看到了不远处虢国夫人的身影。对方也正看着她,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不知是幸灾乐祸,还是兔死狐悲。
车队缓缓驶出长安,朝着蜀中方向行进。然而,当行至马嵬坡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禁军们早已对杨国忠的专权不满,再加上连日奔波,疲惫和愤怒交织在一起,终于爆发了。他们围住了杨国忠的马车,要求唐玄宗处死杨国忠,以谢天下。
“陛下,杨国忠祸国殃民,安禄山之乱皆因他而起!若不杀之,臣等誓不护驾!“陈玄礼跪在地上,声音坚定。唐玄宗看着群情激奋的禁军,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他知道,若不答应他们的要求,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哗变。但杨国忠毕竟是杨贵妃的堂兄,处死他,又如何向杨贵妃交代?
杨贵妃坐在马车中,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心中已然明了。她掀开帘子,走下马车,望着禁军们愤怒的眼神,又看向唐玄宗苍白的脸。她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抉择。
“陛下,就让臣妾劝劝将士们吧。“杨贵妃轻声说道。她走到陈玄礼面前,福了福身,“将军为国尽忠,臣妾理解。杨国忠确实罪有应得,还望将军念在陛下一片苦心,继续护驾。“
然而,禁军们并不买账。“杨贵妃乃杨氏族人,留着她终究是个祸患!“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瞬间得到了众人的响应。“处死杨贵妃!处死杨贵妃!“的呼声此起彼伏,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唐玄宗看着杨贵妃,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玉环,朕......朕对不起你......“
杨贵妃强忍着泪水,露出一抹凄然的微笑:“陛下不必自责。臣妾能得陛下宠爱,此生无憾。只愿陛下保重身体,早日平定战乱,还大唐百姓一个太平。“她转身看向禁军们,大声说道,“我愿一死,以息众怒!“
白绫挂起的那一刻,秋风呜咽。杨贵妃最后望了一眼唐玄宗,缓缓闭上了眼睛。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个动荡的时刻。而这场由马球风波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如同蝴蝶效应,彻底改变了大唐的命运。
马嵬坡的血迹被雨水冲刷干净,但余波却远未平息。唐玄宗带着残部继续逃往蜀中,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扛起了平叛的大旗。安禄山的叛军虽然占领了长安,但内部矛盾重重,不久后便陷入了内乱。这场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让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而在民间,关于杨贵妃的传说却愈演愈烈。有人说她并未死去,而是被高力士暗中救走,远渡东瀛;有人说她化作了仙子,守护着大唐的山河;还有人说,每当月圆之夜,在马嵬坡的上空,能听到她弹奏《霓裳羽衣曲》的声音。这些传说,成为了人们对那个逝去时代的怀念和追忆。
多年后,一位诗人路过马嵬坡,写下了“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诗句,道尽了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而那场马球风波,也成为了大唐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印记,警示着后人:盛世之下,更要居安思危,否则,再辉煌的王朝,也可能在转瞬之间,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