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出售中东 (新书求数据!)

换源:

  第2章:出售中东

思绪回拢,收回目光。

江川笑了笑,拿着合同转身就朝着办公室的方向走去。

站在办公室门前,江川掏出钥匙,打开破旧木门上唯一的那把崭新的锁。

轻轻的关上办公室大门,江川回到了只存在于上个世纪,涂有大红色木漆,表面还多有爆皮的木桌内坐下。

熟稔的打开抽屉,将合同放在其中,并从其中拿出一个账本。

“本次进账一百万鹰币,除去老师跟学生的工资,还有学校的日常开销,还能剩下大概九十万鹰币,还要采购新的设备,人员要送去进修的费用……”

经过一番计算,江川最终得出了一个负三十五万的数字。

债务就只剩下三十五万了,只要对方的下一批款项能到位,分分钟平账。

江川的眼前好似出现了一道光,一道来自于美好未来的光。

五年,整整五年啊!

没有人知道他这五年是怎么挺过来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五年来,他无数次的想要放弃,但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现如今,经过他的努力,他终于能够还清债务了!

甚至,学校马上就能盈利了!

只要学校能够正常盈利,那样的话,风海职业技术学校,就能正常运行下去,也就可以重新开始招生了!

一想到这里,江川的内心就无法平静下来。

但现在并不是坐在这里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他当即起身,走出了办公室。

谨慎的锁好门后,径直朝着机床加工中心的方向走去。

……

轰隆隆。

轰隆隆。

机床加工中心里充斥着机械运作时的嘈杂声。

足足上百名身着灰黑色大褂,面庞稚嫩的学生们,正守护着各自面前比他们岁数还要大的生产线。

一个个崭新的煤气罐从他们的面前经过,一根根印有建筑标准规格的钢管离开了生产线。

在这些学生们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的疲惫,也看不到丝毫的无奈,他们的眼神中都充斥着认真,对于每一个在自己面前经过的煤气罐或钢管,他们都展现出了极其专业的态度。

他们知道,只要保证产品能够顺利下线,能够得到客户满意,他们的工资就会源源不断的打入账户中。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在这家中专学校里面,哪怕没有书读,哪怕整天在工厂内加班,哪怕每天都是重复的,也一直待在这里的原因。

江川校长给的工资实在是太高了。

说实话,他们这些学生,说好听点是分流来到了这里,说不好听点不就是因为学习成绩不行,被强行分配到了中专,日后也只有进厂打工这一条路的底层牛马嘛。

到哪里打工都是打工,那为什么不好好待在学校里打工呢。

再说了,谁来中专学校是为了好好上学啊。

江川校长说话又好听,给的工资还高,何乐而不为。

就在这时,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江川走进了加工中心。

“校长好!”

“江校长!”

“校长!”

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声中,江川一边点头,一边走进负责人面前。

“今天产量怎么样?”

在踏上实业救校的道路上时,他就根据学生们所学习的学科,还有老师们擅长的领域,对他们进行了分配。

例如机加工方面的学生,就去制造钢管,给钢管里面刻膛线。

像是烹饪系的学生,自然就生产煤气罐了。

负责人看到江川走来,立刻汇报道:“校长,今天生产线没罢工,生产进度没停,依旧保持每天生产五百个煤气罐,两百根钢管。”

“很好,就这样继续保持,等赚到了更多的钱,我就给你们换更好的生产线!”江川信誓旦旦道。

负责人眼神一亮,重重点头:“得嘞,江校长,我们肯定好好干!”

能换一条崭新的生产线,是整个加工中心,所有学生跟老师的梦想。

这破八手生产线,实在是太破了。

江川了解完情况后,转身就走进了一扇门中。

这里是另一处加工中心,专门负责生产新型复合材料。

这里明显与外面的加工中心截然不同。

没有太过嘈杂的环境声音,生产线看上去也要新上一些,甚至包括在这里工作的学生,个个神采奕奕,聚精会神。

这也是正常的,在这里工作的学生,要比在外面工作的学生,工资高百分之30。

就因为新型复合材料的生产要求较高,对于生产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也高。

当然,这些学生还真是相关专业,材料学的学生。

同样的,能够进入这个车间工作的,也是跟着江川一起研制新型复合材料的学生与老师。

“江厂,怎么样?对方同意采购了吗?”

刚迈进加工中心,相关负责人,张明老师就忐忑的走了过来。

看着对方紧张的眼神,江川重重点头:“签合同了,第一批要一千根鱼竿!”

“yes!太好了!”张明激动的想要爽朗大笑,却硬生生压制住了:“江厂,这下咱们学校真的能起死回生了!”

作为学校的两朝元老,作为资深教师的张明一直把江川当自己的孩子来看,现在学校能起死回生,江川肩膀上的担子能减轻一些,他比谁都高兴。

“就是叙非地区的人,他们要鱼竿做什么?那边有海吗。”

听着张明的嘟囔,江川先是一愣,随后一摆手:“管他呢,他要买那我就卖。”

江川也发自内心的笑了笑,并松了口气。

“对了,张叔,以后别叫我江厂,咱们怎么说也还是风海学校,我也是风海学校的校长,要称职务。”江川提醒道。

张明点头:“没问题,江厂。”

“……算了,你还是带我看看进度吧,对方这次要得急,一个月后就要第一批货。”

“得嘞,江厂,跟我来,我跟你说,这次咱们交货时间肯定没问题,别看现在生产的慢,但学生们都已经上手了,特别是小胖,那手速简直没的说。

还有赵记,这小子虽然笨了点,但干活真是一把好手……”

听着张明的介绍,以及加工中心内时而响起的亲切喊声,江川仔细检查着生产线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流程,力求生产出来的每一根含碳量90%的新型复合材料,都能顺利下线,避免造成返工的情况。

毕竟,返工也就意味着要花钱,花钱就意味着他的资产赤字会不断加大,赤字加大更意味着他要生产更多的东西。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做这一切的起因,是想要实业救校啊。

他还想着尽快赚够了钱,让学校真正的起死回生,等到那时,学校成功翻新,开始招生之时,他就安心的当他的校长,将这些产业都扔给手下人来做。

好不容易熬了五年时间,他可不想再继续搞什么实业了。

这五年来,实在是太累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