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满级茶道震撼全网!最顶级的文化研究团队,干不过一个小洋人!

换源:

  直播间左下角的画面,突然就静止了。

像是被摁下了暂停键一般,迟迟无法恢复。

赵旭脊背弓起,表情古怪。

胸膛上下起伏着,眼眸中满是诧异和质疑。

他感觉自己产生了幻听!

功夫茶二十一式?

开什么玩笑呢......

我们一个二十多人的团队,攻克了足足三年,

才终于从各类古籍中梳理总结出了【茶道八式】!

结果,

周铭张开就来了个二十一式?

这外国小孩该不会真以为茶道样数越多越高端吧?

倘若是这个道理的话,那搞个茶道888式,

岂不是好看又好听?

权当他童言无忌了.........

赵旭无奈笑着摇了摇头。

心里对周铭的期许也在慢慢降低。

这个外国小朋友喜欢九州文化,对茶道感兴趣本身没错。

但问题是,喜欢不等于肆意。

有些东西,那可是不能胡编乱造的!

赵旭在感慨、在质疑。

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们,几乎全都懵比了。

他们本身就不懂茶道,

所以当周铭说出“功夫茶二十一式”的时候。

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卧槽!

卧了个大槽啊!

小孩哥是想直接上天是吗?

专家研究了三年研究出了八式。

你倒好,直接当众“打脸”,来个二十一式!

八式,一般人其实多多少少能够想到到底是什么动作姿势。

仔细想想,貌似自己平时简约泡茶的时候。

操作一番下来,也有那么好几道工序了。

可二十一式.........

他们实在想象不到到底是由什么工序组成的。

莫非........

喝一口算一道?

倘若如此的话,那他们只能说一句。

看来小孩哥还是从他的原生家庭里继承了一些东西。

譬如老外喜欢搞笑的特质!

疑惑、惊诧、调侃........

形形色色的情绪,在直播间众交织盘旋。

视野中的水晶灯下。

衣袖捞起、脊背笔挺的周铭已经开始操作起来了。

“第一式,茶道备器!”

“功夫茶与普通的茶饮冲泡不同,有专门的茶具!”

周铭右手伸出,拇指内扣,极为专业的介绍起来。

“红泥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杯!”

字正腔圆的声音里,赵旭的目光,渐渐凝重起来。

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当周铭说出桌面上那几样器具的名称时,他就明白了,

这个外国小孩,确实研究过茶道!

而且,还是很深入的那种!

因为这几样器具的名称,之前在九州从未被如此命名过。

三个月前,他们刚从一本名为《茶工开物志》的冷僻古书中,发现了这套器具的标准名称。

这本书生僻到什么程度呢?

九州所有图书馆馆藏不过七十本。

而且还是老版线装书!

没有一心钻研的韧劲和便览该领域群书的经历。

不可能发现这本书的。

所以,他在茶文化方面的阅读量。

甚至.........

能够比拟一个九州最专业、最综合的团队?

开什么国际玩笑呢?

读书和做研究是需要兴趣及信仰的。

八岁外国小孩。

兴趣可能有。

但信仰........源自何方?

或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吧。

赵旭在心里如此说服自己,继续肃容听了下去。

“第二式,砂佻加水!”

这个确实是一道工序,但【茶道八式】中并没有纳入。

毕竟在赵旭看来,所有的泡茶过程都离不开水。

九州【茶道八式】,取精华即可!

但人家周铭也没错。

只能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归纳梳理方式。

很奇特。

仅仅只是说了两式,

周铭在赵旭眼中,就已经不再是外国小孩子的身份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

到达了类似于“同行”、“精通者”、“研究者”的地步。

“第三式,泥炉生火!”

“第四式,榄炭煮水!”

周铭语调沉稳,手上动作不疾不徐,却精准的让人叹为观止。

此刻,直播间内的所有人。

都彻底忘记了此前对周铭的质疑和偏见。

只感觉自己此刻好像就在那盏茶桌前,无比沉浸的感受着这一整套富含韵味的冲泡流程。

内心,平静至极。

仿佛天地间只有潺潺的水声和木炭爆裂的脆响。

视野中,少年的金发竟也变的不在扎眼。

外国小孩?

看到如此娴熟醉心于茶道的周铭,谁有能笃定他是一个小洋人?

那副姿态,那些动作。

分明就是一个精通茶礼、茶道、茶艺的九州人!

而且,还是古韵满身、气度超然的九州人!

这幕景,太过神奇。

竟让人忘记了国度和肤色的界限。

也让这个文化断层、艺术贫瘠许久的社会。

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积淀恒久远、润物细无声”!

“第七式,温煮茶盅!”

当周铭淡淡说出这样一句话时。

赵旭眼皮跳了跳,嘴角勾起一抹苦笑。

周铭总结的第七式,恰恰是【九州茶道八式】中的第一式。

倘若周铭这个人不存在,刚刚这一幕没发生的话。

他对于【茶道八式】的排序与起始步骤,不可能产生任何质疑。

只觉得自己和团队总结的很精准、很到位!

到现在。

当认真观赏和品鉴了周铭前六道工序后,

他突然产生了一股很强烈的自我怀疑感。

好像........

【茶道八式】与【周铭二十一式】相比,

要苍白单调的许多。

好像直接以“温煮茶盅”起手,有些太过生硬、太过程式化。

少了一种如同【二十一式】那般的温婉和沁润、厚重和味道。

“呼~”

夜空下,赵旭长舒了一口气。

此时周铭已经推进到了第十七式。

晶莹的茶汤,在白瓷的若琛杯中泛出一抹沁人心脾的翠色。

丝丝缕缕的香气,在空中氤氲而起。

将整个夜晚映衬的迷幻且虚拟。

此时的观众,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

这是外国人?

这他妈真是个外国人?

谁他妈见过这种外国人?

哪个外国人能把茶道研究到这么深入的程度?

就算有。

如果说他只有八岁呢,你信吗?

此时的赵旭,脑海中也只有一个想法。

我研究了三年,

研究了个寂寞。

今天竟然让一个外国小孩给上了一课。

我是九州人,可我研究出的【茶道八式】,

却像一个生涩的流程,没有一丝丝文化底蕴。

周铭是外国人,

可他总结出的【功夫茶二十一式】,

却像一幅图卷、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咋会有这么超出常理的外国小孩存在呢?

离谱,实在好离谱啊!

直播间中,

弹幕沉寂着,周铭沉默着。

摄像头里,

完成了第二十一式冲泡流程的周铭,微笑着将茶杯递给小撒。

结果茶杯的小撒,

第一时间没有品尝。

而是满眼震撼的看向周铭。

许久许久之后,问了一个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

“周铭同学,我真的很想知道。”

“你这么小的年龄,怎么........就能对九州的茶道有这么深的造诣呢?”

全部人,都将目光朝他投去。

而周铭,则笑着咧咧嘴。

那对蓝宝石般的眼眸,轻轻眨动几下后。

给出了一个,

让所有人,做梦都想象不到的答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