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也是看小说,网络小说,经典名著我都是看的,这种情况好似更应该理解为我是看书的。
很多人问我,你有没有看过谁谁谁的书?我通常都如实回答,有即是有,没有即是没有,这是很简单。
我记得我最常被人问及的是村上春树的书,当然,我的回答依然是很直接简单的,没有。
是的,虽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村上春树的书是非常精彩的,但我却依然没看,一本都没看,是的,如果不是常有人问及,我是连村上春树这个名字都不知道的。
我为什么要知道村上春树?因为他出名啊!他为什么出名呢?因为他的书好看!那么好看我就要看吗?不一定;同样,他出名我就要知道他吗?不一定。
这让我回想起我还是初中时期,学校举办了一次会议,演讲的人提及到了科比,那时候我是不知道科比是谁,现今我知道了,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篮球球星。那时我忍不住问我身边的同学:科比是谁?
他很惊诧,眼里的震惊仿佛凝实,问我是确实不知还是假装不知。
我还是摇头。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眼神逐渐平和,满脸兴奋地向我介绍科比。
那一天,我第一次了解科比。
直至后来,有一个年纪比我小的多的小朋友同样跑过来问我一个问题:你认识科比吗?语气里带着一丝轻蔑。
我原本是认识的,但我看着他眼里透露出来的轻蔑,我选择摇头,回了一句我不认识。
他像是印证了心里的想法以及自己的猜测,眼里带着兴奋的光走向自己的同伴,指着我嗤笑:你知道吗?他不认识科比,他不知道科比是谁喔。
我静静地看着他们,看着他们讽刺、嗤笑。等他们笑够了,我也就起身回了家。
但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在我眼中,科比是个与我毫不相干的人,对我来说,他无足轻重,也许他曾穿过的鞋子是我买不起的这一点我还是要承认的。同样,对于他来说,我更是连个屁都不是。无论你们说我是阿Q精神也好,自我安慰也罢,事实就是如此,这般简单,不随你我主观改变,少了一个科比,我依然吃饭睡觉,多了一个科比,我依然吃饭睡觉,除非某天他突然来到我面前与我相交什么的,那时,一切才会发生改变。
多年以后,我来到了高中,那时的我热衷于看网络小说,但大家总是喜欢用千篇一律来形容,我并不说什么,就像一句古谚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把自己看得过于清高。
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曾写下一句批语,网络小说大多千篇一律,我是认同的,确实,大多千篇一律,她并没有否认部分好的,但其实也对网络小说持有歧视的态度。
那时我依旧不知道村上春树。
舍友在笑我,说我尽看一些网络小说,又不是悬疑,也不是军事,我对此笑了一笑,说了句,也是,另一个舍友在笑我,说我不看村上春树的书,这些才是有营养,网络小说全部都是千篇一律。
我见他们说得起兴,便问了一句,悬疑小说难道不千篇一律吗?说网络小说千篇一律的人一定没看你所谓的千篇一律。村上春树的书真的这么好吗?自此,我讨厌上了村上春树,无畏骂也好,笑也罢,这都是事实。
自然,在喜爱的人眼中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但为什么不能容忍其他人不喜爱或者其他人其他人厌恶?我心里其实是带着疑惑的。
而到此时此刻,我看着那些所谓执事盟主舵主(新兴的网络形式下依据所付金钱的多少而获得的粉丝值)言论,大概是如下:看看那些人的发言,才是弟子亦或是见习,多少都是某某某,不用管。看着这些言论,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自视清高。
我觉得这是再适合不过的评价了。由于付费看书也是有规则的,有些人不理睬规则,肆意抨击等级比自己低的,或者某个特定等级,很有意思,其实我一直想问,他们是如何判断的?很有趣,莫不是我认为你是?
这就是自视清高,太有趣了,认为自己高贵,其他一定是低贱的。
我想请这类人记住一句话:人总归是要有三急的,难道你是觉得自己的是干净的,其他人的脏的?确实,毕竟每个人都会从自己身上搓洗下泥。
很想引用张嘉佳写过的一句话,大意是:总有一些东西,是你视若珍宝,但在别人眼里,他屁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