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换源: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于责人,道德是用之于实践的,而非于嘴上空喊。

这句话,是李大钊先生所说的。我从未想到这个角度,这是真话。

我看到大钊先生这句话是,不可谓不是当头一棒将我打醒。

一如同我有幸看到《白说》里陈鼓应先生所写下的道德经注释一样。我发现,时间的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一个解释能包含所有,它给我带来的感触是不是读书时看到的所谓的多样化的答案,而是另一种东西,它是对成文已经的东西的另一面解读。但却不能说谁对谁错。

《道德经》,这一部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书籍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篇第一句就让我深深地被其吸引。

他描绘了一个非常神奇的宇宙。我看到的第一种注释是如下说的。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大道。我也一直这么理解了,各处售卖的书,也大多是这个版本的注释。然直到我看到另一种注释:道可,道非,常道。意为:说可以,说不可以,都是常有的。

这时,我突然明白,道德经的伟大之处。这两者并不是互斥的,而是看的人的角度不同。我恍惚间好像明白了什么。让我得到了一次洗礼。

而此次李大钊先生的话,也给我以同样的感受。我们常说,道德是人们心中的尺子,是人们心中的天秤。这是我们儿时便已知道的。但从无一人与我说过,道德的天秤应该如何使用。于是我把它指向他人,制定着严苛的框架,去丈量他人的德失。去指责他人的不妥之处,于是今天所谓的键盘侠诞生了。

而如今我醒悟过来,原来道德非用于责人,而是律己。何为德?德是他人的吗?似乎不是?那么德是谁的?是自己的。如此一来,便豁然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