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偏见的我

换源:

  今天偶然的情况下听见了这么一句话:法律要倡导良性价值观。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声音,但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部日剧,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其所指,按照我粗浅的理解,其实就是对法律与民意的权衡,当然,其更深一层的,我倒是没法涉及到。

民意在法律中是一个什么地位呢?相信那两句话已经阐明得很清楚了,我觉得更精彩的是后面的那句,必须超越民众的偏见。

我想引用魔童降世里的一句话:人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这种成见,其实就是一种偏见。成见越大,偏见,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所表达出来的民意显示带着浓厚的偏见的,如果遵从这种民意,社会的秩序必然会出现问题。

在那部日剧里,检察官为了处决女嫌疑人,对男主所提出民意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法律既然代表民意,那就应该执民意,而男主则是抨击了其中的不合理,那就带是着偏见的民意。

是的,民意从来都是主观的,既然是主观的,那就必定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带着成见。

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受我的老师启发,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就有了我往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对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吗?

相信已经不用我来明说,在现今时代,互联网告诉发达,基本上有条件接触互联网的人,绝大部分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而这些声音转化成为文字,被我们所看见,我们听到了这些声音,他有多少是理性的呢?

当然,当我们沉浸在独处的环境里,我们更容易思考自己本身。但当我们处于一个群体的时候,是否还能保持独立?虽然遗憾,但是很多时候不能,因为有东西在影响着我们,就如同很多时候在过马路的时候尽管是红灯,但还是有人会选择跟随大多数人闯红灯的闯红灯呢?

我经常在思考这一个问题,每当我要做一件事;每当有人对我提出意见;每当我接受别人对我提出的意见;每当我面对别人的要求;每当我与人相处。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标准,与此同时,民意大多附有偏见,于是有了道德绑架乃至于更甚者。

但社会中,道德就是在多数民意下产物,当然,在如此长久的历史中,道德标准在不断的修正中,大多时候是符合绝大多数的利益需求的。

遵循道德,但要学会独立思考,毕竟,大多数人所确定的,就一定对吗?你要去执行大多数人所认定的正确和理所当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