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来人?
楚风眉头一皱,暂时放下对未来的担忧。
待处理完宫中之事,楚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实施他的“长安清洁计划”。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改造长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除了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观念。
楚风深知,那些守旧的权臣才是他最大的阻碍。
与其硬碰硬,不如先从民间入手,了解长安百姓的文化习俗,才能更好地推行他的计划。
于是,楚风走街串巷,试图与当地人攀谈。
他看到一位坐在街边晒太阳的老丈,便上前询问一些长安的传统习俗。
可老丈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只冷冷地回了句“外乡人少打听”,便不再理会他。
楚风碰了一鼻子灰,有点尴尬,只好讪讪地走开。
不死心的他,又跑到书肆,想从古籍中寻找答案。
然而,那些古籍的文字晦涩难懂,看得他头昏脑涨。
楚风揉了揉太阳穴,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
“哎,这比搞发明还难啊!”他忍不住吐槽道。
不行,得另想办法!
必须找到一个能帮助他的人。
楚风想到了之前有过一面之缘的赵秀才。
虽然两人初次见面有些不愉快,但赵秀才毕竟是当地有名的文人,或许能为他解惑。
谁知,赵秀才对之前的事还耿耿于怀。
一见到楚风,便阴阳怪气地说:“哟,这不是楚公子吗?怎么,又想来指点江山了?”
楚风耐着性子说明来意,可赵秀才根本不听,反而当着众人的面说道:“楚公子这是想破坏我们长安的传统习俗啊!”
周围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怀疑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楚风身上,让他感到十分委屈。
他试图解释,赵秀才却不断反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围观。
“我看这楚公子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就是,一来长安就搞这搞那,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
围观的人大多站在赵秀才一边,楚风孤立无援,感觉自己像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继续和赵秀才争论,而是突然向众人道歉……
“各位,我……”
“各位,我……”楚风突然放低姿态,深深鞠了一躬,“初来乍到,对长安的习俗确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之前多有冒犯,还望各位海涵!请大家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众人面面相觑,像被点了穴般愣在原地。
啥情况?
刚才还据理力争,这会儿怎么秒怂了?
吃瓜群众表示剧情走向有点看不懂。
就连一直咄咄逼人的赵秀才也像吞了苍蝇似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楚风趁热打铁,从袖中掏出几条做工精巧、绣着卡通图案的手帕,挨个分发给围观的人,特别是几个带小孩的妇女。
“一点家乡的小礼物,不成敬意。”他笑得一脸人畜无害。
众人看着手里这从未见过的精致玩意儿,好奇心瞬间被点燃。
这手帕又轻又软,上面的图案更是闻所未闻,几个小孩更是爱不释手,拿着就往脸上蹭。
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刚才还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烟消云散。
楚风看准时机,开始侃侃而谈,从现代社会有趣的文化现象聊到不同民族的融合文化,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在我们那儿,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楚风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仿佛带众人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他巧妙地将现代观念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其实,长安的一些文化习俗也可以改进一下……”楚风见众人听得入神,便话锋一转,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旁征博引,说得有理有据,就连一些思想守旧的老者也不禁点头称是。
赵秀才站在一旁,脸色越来越难看,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他本想看楚风的笑话,没想到反而被楚风秀了一脸。
周围的人开始主动与楚风交流,探讨长安的文化习俗,气氛一片和谐。
楚风心中暗爽,看来这招以退为进还真管用。
他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突然,一个侍卫打扮的人匆匆跑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楚公子,宫里来人,请您速速进宫……”
楚风刚在文化习俗上小有进展,正想乘胜追击,听说城东有个传统的“祈福纳祥会”,据说能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他寻思着这可是个深入群众的好机会,便屁颠屁颠地赶了过去。
谁知,刚到会场门口,就被俩膀大腰圆的汉子给拦住了。
“哎哎哎,干啥的?外乡人不能进!”
楚风一愣,笑容瞬间凝固:“凭啥啊?这祈福会又不是你们家开的,为啥不让进?”
“哼,我们这是老长安的规矩,外乡人懂个屁!别在这儿捣乱,赶紧走!”那俩汉子一脸横肉,语气那叫一个不客气。
楚风顿时火冒三丈,但想到自己“亲民大使”的人设,硬生生忍了下来,开始跟他们讲道理,什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什么“文化交流共同进步”,口干舌燥地说了半天,那俩汉子愣是油盐不进,一口咬定外乡人不能参加。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去,会场布置那叫一个混乱。
祭台歪歪斜斜,贡品乱七八糟,人群熙熙攘攘,吵得脑瓜仁疼。
楚风强忍着吐槽的欲望,心想这要是在现代,早就被城管给拆了。
他实在看不下去,走上前去,想跟组织者提点建议:“我说这位老哥,这场地布置是不是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比如这祭台,可以摆正一点,贡品也……”
话还没说完,就被那组织者给粗暴地打断了:“你谁啊?懂不懂规矩?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轮得到你指手画脚?外乡人就是事儿多!”
周围的人也开始对着楚风指指点点:“就是,哪儿来的愣头青,瞎掺和啥!”“人家老长安的习俗,你一个外地人懂个屁!”
楚风瞬间感觉自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微笑,但心里已经把那群守旧派骂了个狗血淋头。
灰溜溜地离开祈福会,楚风走在长安的街道上,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却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格格不入。
回到空荡荡的住所,屋子里冷冷清清,没有一丝人气。
他无力地瘫坐在角落里,脑海中浮现出现代生活的点点滴滴,想念着家人的温暖,朋友的嬉闹,还有那琳琅满目的外卖。
“我到底在干什么?我真的能融入这个时代吗?”楚风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选择。
各种负面情绪如同潮水般涌来,将他彻底淹没。
就在楚风沮丧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谁啊?”楚风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映入眼帘,是卖烧饼的李老丈。
他手里提着个篮子,里面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楚公子,别嫌弃,这是老汉自己做的烧饼,刚出炉的,你趁热吃。”李老丈憨厚地笑着,眼神里带着一丝忐忑。
楚风一愣,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这老丈白天还对他爱答不理的,晚上竟然主动送烧饼来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李老丈,您这是……”
“哎,楚公子,白天是老汉不对,老汉胆小怕事,怕惹麻烦。可俺看你不是坏人,那些老规矩是该改改了。”李老丈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这是俺这些年对长安习俗的理解,不值啥钱,您拿着参考参考。”
楚风接过烧饼和小本子,一股热流直冲脑门。
这烧饼不仅仅是食物,更是长安百姓对他的认可啊!
“老丈,谢谢您!”楚风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李老丈摆摆手,转身要走:“不用谢,不用谢,您是好人,俺相信你能把长安变得更好!”
望着李老丈远去的背影,楚风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拿起小本子,一页页翻看,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长安的各种习俗,还有李老丈自己的一些见解。
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长安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
楚风盘腿坐在床上,就着烧饼,仔细研读着李老丈的笔记。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茅塞顿开,时而又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长安的文化养分。
夜深了,楚风合上小本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感觉自己对长安的了解更深了一步,也找到了融入长安的突破口。
他从箱子里翻出纸笔,开始整理自己对长安文化习俗的认识。
他将现代知识与长安习俗相结合,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留长安的传统文化,又能让长安变得更加美好。
窗外,月光洒在楚风的脸上,他的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为长安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改变!
第二天,阳光明媚。楚风推开房门,深吸一口气,长安,我来了!
“楚公子,早啊!这是要去哪儿?”隔壁王婶热情地打着招呼。
楚风咧嘴一笑:“王婶,我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