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转学

换源:

  我们居家搬迁来到城里的日子,在父母辛勤的操持下,日子一天天的变的更好,父亲自从转岗为盐业公司的小车司机,开上小车以后,也在城里有了更多的人脉和信息。

当时,有一个效益比较好的化肥厂,那个厂子的领导看爸爸开车技术好,人也比较精干实在,化肥厂的领导就邀请爸爸过去当小车司机。爸爸就回来和妈妈商量,那边给的工资相对现在的盐场要高一些,父亲就很想跳槽过去,想家里能多一些收入,早早在城市里站住脚,但是爸爸妈妈考虑化肥厂离我上学的地方太远,上学不方便,母亲就说:“这些都不是问题,远了我可以骑自行车去接孩子们,只要你觉得跳槽过去合适,收入能增加,我们就去”,都是为了家过得更好,那时候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的这个温暖小家甘愿付出一切。

父母商量好后,在1993年的8月,父亲就开始着手办理调到了新的单位,东凌化工公司,这家公司主要是以生产磷肥为主业的企业,在全疆都有比较好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链,占有的市场份在当时还是相当不错,在哈密也是属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我们刚搬来城里的时候,暂且住在安全路上的盐场大院的大仓库里,我上学的地方八校,在城市东面,爸爸调动的新单位东凌化工公司,在铁路片区上,在城市的西面,调过来后就要重新寻找住所,离我上学的八校得有个十来公里。

爸爸的工作调动完成后,我们就面临着不能再在盐场大院的仓库住了,需要搬家,等父母联系好了住处,记得需要搬家的时候,我跑去跟大院的小伙伴们一一打了招呼,小刚、小翠、小莉莉,我还把我家里的小玩具给他们一人一个,现在也想不起具体是什么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还许下承诺,搬了新家要来看他们,但是自从搬了家,就再也没有去过盐场大院,小时候的童真好美,如梦,让人心碎但又不得已。搬了新家,母亲就得骑自行车跑很远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了,家里的拖拉机就照顾不上了,跑了一年多运输,也不怎么挣钱,而且特别的辛苦,父母商量后就卖了。

爸爸在新的单位上起了班,那时候里东凌化工公司单位比较近的旁边有个西山大院,我家那时就先在大院里租了一间平房,暂时落脚。我们租的平房只有一间,爸爸妈妈把盐场大院房子的家具搬了过来,其实这些家具好些都是我们七角井的老家具,我们来到城里一直也没有房子,父母都舍不得置办新的家具,一间房子就放下了我们家全部的家当,一张大的双人床,一张小的双人床,一个父母结婚时候买的梳妆台,一个大衣柜,一个放厨具的柜子和一个案板,再就没有别的家当了,初来城市,我们家里日子清贫,但是我们一家有目标,有希望,过得很快乐。

搬到了西山大院,妈妈就开始接送起了我和弟弟,我们搬到西山大院的时候,弟弟也已经上了学前班,也是在八校。每天早上妈妈就骑着她的自行车,后座上弟弟坐在前面,紧挨座包,我再挤在弟弟后面,紧紧的抓着妈妈的衣服,妈妈就骑着自行车把我们送到学校,早上送去,中午再接回来,下午一接一送又是两趟,一天四趟。冬天的时候,妈妈不管刮风下雪,天气再冷,总是准时的出现在学校大门口,小时候的冬天真的好冷,每次看见妈妈在校门口等我和弟弟的时候,心理特别温暖,又特别难受,妈妈站在寒风里,外面那么冷,她从没说过一句不容易,看到我和弟弟开开心心的出来,还不忘整理下我们的帽子和手套,生怕我么冻着,孩子就是她的心头肉,她总是把孩子护在她的怀中,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接送我和弟弟上学的日子,妈妈做饭、收拾房子,一天的时间总是忙忙碌碌,她也在默默的辛苦操劳付出。

自从妈妈开始接我们,妈妈就让我和弟弟每天在校门口集合,谁出来的早就在校门口等,然后我们一起回家。弟弟刚上学前班的时候也特别搞笑,比我上学那会还马大哈。有一次,弟弟放学早,在校门口等我,妈妈还没有来,弟弟就跑去跟同学玩,弟弟是玩的太开心了,接到他的时候满头大汗,他倒好,直接把书包给整丢了,自己也不知道撂到哪里去了,把妈妈气得,我看着弟弟不知所措的窘迫样子,把我笑的。

放学有了妈妈的接送,我和马小兵、朱玉强、王世民一起到处跑的玩的机会就少了。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到了1994年9月,爸爸为了不让妈妈接送这么辛苦,让我和弟弟也能就近找个学校读书,就把我和弟弟转到了离西山大院比较近的铁二小,那时候我们地方的孩子去铁路上学还要交路外生费。(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地方,分为铁路和地方,地域划分的特别清,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两个地方的小混混还经常打架,地方叫铁路人为铁路宽板,铁路上叫地方跐地猴,那时候行政上也分的比较清,地方铁路都是各管各的)我和弟弟当时路外生费一个学期一个人就得二百,两个人就得四百,爸爸那时候的月工资才不足四百块钱,我和弟弟的路外生费就占了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想想父母那时候的钱真的挣的不容易。父母那时候也是想让我和弟弟有个好的教学环境,离家近一点,妈妈也不至于天寒地冻还要骑很远的自行车接我们,又冷又不安全,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真的是付出一切为这个家,为我和弟弟创造更好的环境。

知道要转学的时候,我在学校里就跟王世民,朱玉强、马小兵,我的三个好兄弟说了我要转学的事情,他们先是一愣,后面都有些难过,舍不得我走。以后不能再在一起上学放学了,我们四个都挺失落的。我对他们说:“没事,兄弟们,我会回来看你们的”。他们也难过的跟我说:“转到新学校,就见不到我们这帮好兄弟了,以后你在新学校有人欺负你,就回来找兄弟们,兄弟们过去给你帮忙”。我们几个那段时间都挺难受的,都抓紧珍惜现有的时间,能多在一起待待,所以我们下课期间都在一起玩耍。放暑假的前夕,我带着我几样最心爱的玩具,送给了我的小伙伴们,他们也给了我他们喜欢的玩具,自从那个学期放了暑假,我转到了新的学校铁二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再也没有见过。

小时候总是经历这样搬家、转学,与小伙伴分开的失落感,一度让小小的我,觉得少了几分安全感,但大人的世界有他们的无奈,小朋友的世界也有小朋友的想法。就像我们小时最爱看的《机器猫》,野比康夫懒惰懦弱一无是处,却依旧拥有追逐理想的权利,而且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最初的梦想。那种纯真美好的情怀,即使遭受连续不断的打击和挫折,依旧对未来满满的期待和憧憬,是小时候我看这部动画片真正动人的地方。野比康夫那么努力的争取自己的幸福,勇敢的追求的自己的梦想,才会有那么多人感动落泪。

我还依旧记得1991年看的时候,那时候中央台演播的就叫《机器猫》,还是野比和蓝胖子坐着一个红色的打气球随风飞舞,他们两个开心的吹着泡泡,他们飞过带光的大桥,飞过草原蒲公英的上空,他们戴上竹蜻蜓,越飞越高,飞过云层,看到那耀眼的太阳,他们开心的飞向了太阳。每每回想起这个片头,再想起那熟悉的片头曲,我就想哭,那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日本动漫擅长的细腻和暖心,壮阔激烈富于幻想的主题,落脚于爱与温暖的故事,击中人内心深处最纯净的柔软。

到了后来《机器猫》就突然成了《多啦A梦》,不仅如此,连里面的人物名字也都全变了,原来的主人公康夫成了大雄;原来的机器猫阿蒙成了小叮当;原来的大雄成了胖虎,还有整部剧里最喜欢的小静名字也变了,变成了静香。竹蜻蜓、随意门、佛列格通道、粗暴的胖虎、鬼精的小夫、温柔的静香,……熟悉的人物和道具勾起童年时的回忆。

后来我还专门查了一下资料,原因是为了遵从作者的遗愿,因为机器猫这个漫画在全世界太火了,导致出现的很多版本,里面角色的名字五花八门,作者藤子不二雄老师就很想统一全世界的版本,统一名字。也是很感激藤子·F·不二雄老师在临终前把那只可爱的猫在全世界的名字统一为“哆啦A梦”,或者藤子·F·不二雄老师也跟我们有着同样的心愿吧,希望“哆啦A梦”永远的存留在我们的身边。1996年作者藤子·F·不二雄去世后,为了完成他生前的愿望—在全世界统一哆啦A梦的名称,于是中国的动漫界和此后的官方翻译都开始推行这个新译名。

所以,我觉得我童年的人生,就像大雄在哆啦A梦的鼓励和帮助获得幸福后,与哆啦A梦告白的过程。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那个小小的自己。弱小、孤单,很多事情不能自己左右,怕考试成绩不好,怕被同学欺负,怕被家长责备……想要许多好吃的,想要很多玩具,想每天都出去玩,想天天可以看动画片,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和陪伴,庆幸自己得到了很多,那个天真无邪,充满梦想的童年,让人倍加珍惜。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幻想过自己的未来,相当科学家,军人、医生,火车司机……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生而不凡,以后一定有一个宏大杰出的人生。我想一切都很好,我们是来这个世界上体验人生的,不是世界迁就我们,是我们来感受世界!

《哆啦A梦》里面,小小的我们曾经执着,最后却又纷纷遗失情怀,这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体验!

八校的好朋友,在一起傻乎乎的开心了两年多,现在想起来,还能想起他们小时候那天真的笑,一起玩闹,一起奔跑,学校的大柳树,小花坛都留下了我们愉快玩耍的回忆。小时候,就是甜蜜梦的开始,跟好朋友在一起的梦是甜的,还有一个梦也是甜的,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骑着她的自行车送我回家的回忆一辈子也忘不掉,感谢在我生命里相遇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