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的美丽校园

换源:

  经过前一天初识王志,并和他开启了我的游戏厅之旅,我对铁二小充满了好感,也让我俩的友谊快速升温,想想刚转到新的学校,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事情,上学的快乐就不言而喻。

转学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的了学校,王志也来的很早,我开心的和他打了招呼,我说你来的早呀,他说,我每天都来的很早,可以在学校里玩。他说,我带你去学校里面转转吧,让你熟悉下校园,我说好呀。

我们从二楼教室出来,最东边有一个楼梯,我们从楼梯下去,有个侧门,推开门,就到了学校楼后面的篮球场,篮球场的篮筐很矮,是专门给我们小学生玩的那种,我们做课间操,课间活动都会开心的跑到篮球场玩耍。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楼后有一个大大的花园,被我们教学楼L型的楼房围在中间,里面种满了各种鲜花,鲜花盛开的时候,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舞,灵动极了,花园的边上还有一个浇水的机井房,篮球场的边上,种满了垂杨柳,一到夏天,柳条飞舞,曼妙极了,那时候我们学校的校工爷爷会定时给花园和柳树沟里面浇水,这片美丽的柳树和花园也是我们课间最爱去的地方。

来到教学楼的南门,就有一片没有硬化的土地,那里有健身的器械,单杠、双杠、悬空爬梯,在往南走,就来到我们学校的大操场,中间是一个主席台,两边是用水泥砌起来的三层座位看台,延伸到东西两边,看台后面种满了槐树,记得那时候,每到五月份,大片的槐花开满整个后操场,白花花的一大片,老远就闻着特别香,那时候上体育课,白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男生和女生就在槐花树下做游戏,槐花树下聊天。那时我们有时还会调皮地尝尝槐花,偶尔也会从那些刺槐上扯下一些叶子,做成口哨来“伴奏”。吃槐花的时候,槐花闻起来格外清香,有一点像茉莉花的味道,淡淡的,吃到嘴里就更别说了,满嘴清香。

每当槐花盛开的时候,也是我们给老师献殷勤的时候,我们一帮男孩子大塑料袋,小塑料袋的就争先恐后的跑去摘槐花,满树的槐花已经压满枝头,本就不高的树枝,已经在槐花盛开的美好压力下,垂了下来,我们站在看台上,就能摘下大把大把的槐花,我们把摘好的槐花送给老师,老师也很喜欢,槐花盛开的日子,老师也想带一些槐花回家做成美味佳肴,品尝鲜嫩清香的时令花朵,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学习差的孩子,在老师这里就能得到满满的成就感,沉浸在我们摘满槐花送给老师的夸赞中。我们问老师,老师,槐花拿回去怎么吃呢,好吃吗?老师告诉我们,槐花拿回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可以槐花炒鸡蛋,里面有槐花的清香和鸡蛋的香味,还可以吃槐花饺子,肉香与槐花的清香相结合,可以尝到清新的大自然的味道。

我们教学楼的南门,有一个自来水管,这个自来水管长年流着水,流出的水顺着管道就引进了我们的大花园里,一点也不浪费。这个自来水管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饮用水,我现在才觉得,我们小的时候就没有带过水杯,更没有带过热水,那时候家长好像也没有这个意识,我们一年四季,就在这个水管上喝水,每次一到下课,大家就争先恐后的跑下楼去喝水,尤其要是再遇上体育课,那水管周围可就热闹了,一个个咕噜咕噜的喝个不停,后面的人急的直催促,喝水的人总也喝不够。那时候喝水管上的水,一手扶着水管,两腿一茬,低下腰歪着头就猛喝,那时候的水感觉也特别好喝,有点微微的甜味,小时候一直喝水管上的水真的也没有喝坏过肚子,想想那时候的水是真的干净。

在我们教学楼的东面,有一个中门,这个门一出去,就是一排的乒乓球案子,这些案子都是用砖头砌成的,用水泥抹的平整光滑。刚刚开始玩乒乓球,就拿着一块木板和同学在书桌上、墙壁上来回推挡,笨拙地任凭那个小球上撺下跳、蹦来蹦去。那时候自己还真的没有乒乓球拍子,只有买的乒乓球。

后来知道什么是球拍了,上体育课老师告诉了我们球拍,我们通过学校的球拍真正认识了乒乓球,后来我们发现学校对面的小商店也有卖的,但那时自己的零花钱根本不允许你去买球拍。没有球拍我们就想的自己动手做,我们到处捡比较平整的木板,自己动手做。我身边的同学们几乎都是用的“光板”球拍,没有胶面,俩人只能来回的推挡,不会削球,更不能削球。

后面班里有个同学拿了一个一面粘着海绵另一面粘着胶粒的球拍,我们都围上去看。羡慕的不得了!每次一到下课,大家就抢着去占案子,有时没有球案子,我们还在教室用书桌拼成球案子也玩球,实在找不到球案子,手持光板脸对着墙打乒乓球。

那时候的球案子,基本没有中间的拦网,除个别的一两个案子还有带铁网的格挡,但是低年级的同学根本玩不上。没有球网我们就用两块砖头一字儿摆满当球网。九十年代玩的乒乓球都是“有缝球”,最好的乒乓球当数“红双喜”牌的。记忆中乒乓球的价格是五毛钱一个,还是有点小贵的,为了买一个乒乓球,夏天热,妈妈给五毛钱买冰棍的钱也不舍得花,积攒了下来买一个乒乓球。买回来拿在手中喜欢的不得了,唯恐被打坏了没玩的。有的时候玩球一不小心把球踩瘪了也不舍的扔,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回到家用开水一烫,将瘪的乒乓球恢复了原状,照玩不误。当然,也有乒乓球已经烂的不能再玩的时候,球身已经完全裂开或破碎,我们就会拿火柴把坏了的乒乓球点着了踢着玩,乒乓球燃烧非常迅速,大概也就四五秒的样子,基本属于爆燃,也就踢个两脚,但是特别的刺激。

后来爸爸看我特别喜欢玩乒乓球,而且球拍是自己用木板做的。在一次出差回来的时候,爸爸为我买了一个带红色胶粒的球拍,我喜欢的不得了,手拿着球拍跟小同学们到处显摆,真是爱不释手。小时候贪玩,为了多玩一会乒乓球,课余时间也不落过。下课铃声一响,就猴急的跑出去到校园中抢占那些用水泥修筑的案子,双手张开趴在案子上,口中连连喊着“第一拍”、“第一拍”,接着有喊“第二拍”、“第三拍“的同学,组成一组,开始比赛。

那时候我们打球比赛都是五局三胜,一人发一个球,谁先赢了三个球谁就胜利了,谁胜了就能做“桩主”,只要“桩主”不输球就可以继续打下去,直到你被别人打败下桩,因为特别想连庄,所以当时的小伙伴们都是苦练发球,基本就是靠发球制胜,那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玩旋球的,有偷袭的,有打快球的,反正是动了各种各样的小脑筋和小心思。我小时候就练就了一个发球,可以保证又快又旋,我还起名叫“超级旋旋旋”,每次一开球,就先给对方压力,哈哈哈,尝尝我的超级旋旋旋,对方准是心里慌的一批,这时,我再接上一个又快又旋的发球,每次还直接调死角,对方大机率都接不上,心里那叫一个慌,那时候打球根本没有第二回合,都是一板定乾坤,只为坐桩,每个人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想想就有意思。

小的时候打球就像上了瘾似的,每天一放学就和一帮小伙伴围着球台打呀打!现在所保持的乒乓球技术还都是小学练就的,不但学会了推挡,还学会了抽、拉、弹球。那时候孩子们玩乒乓球,像一匹自由自在的野马一样想咋玩就咋玩!在玩的过程中去揣摩对手的心思,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模仿别人打球动作、发球的姿势,全都是自学成才,技能根本不能和现在的孩子们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现在的孩子要想学打乒乓球,家长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少年宫、学习班、训练营找专业教练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缺乏了那时候我们发自内心,天性使然的热爱,不管咋说那时候孩子们的成长靠的是自己,现在的孩子成材靠的是家长。

现在我还时常梦到我的校园,校园里郎朗的读书声,下课铃响了大家欢快的笑声,还有我们争先恐后从二楼跑向学校操场的美好场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教室,每当铃声响起,小伙伴们就跟脱缰的马一下从教室里冲出,瞬间喧嚣就充斥了整个学校的走廊,小时候最喜欢听的歌曲就是《童年》,“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童年的大部分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上语文课时羡慕窗外上体育课的,回忆里那喧嚣热闹的操场上,和自己尽情嬉戏,大声奔跑的小伙伴们,为一个运动器材争的面红耳赤的瞬间,偶尔想起一个温情的画面,都会让人感慨不已,不知道是时间过得太快,还是离别来的太早,当时但求友谊长久无话不谈的誓言已经随风飘去了,那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容易知足,多么快乐,我不会忘记小时候纯真的微笑,但愿永远拥有儿时的纯真。

王志带着我跑遍了整个校园我对校园也有了大概的熟悉,这会,也到了早上吃早餐的时间了,他给我说,学校早上是有早餐的,最好吃的就是辣子酱抹油饼,最不好吃的就是红豆腐夹馍馍。我俩飞快的向班里跑去,打早饭的值日生已经把早饭端了回来,装了一铁盆。第一天的运气就很好,还就是王志所说的最好吃的油饼抹辣子酱,我俩过去一人领了一份,油饼是用油现烙的特别柔软的那种软面饼子,饼子上均匀的抹了一层特别香甜,又不怎么辣的自制辣酱,圆圆的油饼对折两次,就是一份美味的早餐,油饼子的油香,辣椒酱的辣子香,浑然天成,完美搭配,我俩笑着吃的满嘴满手都是油,这份美味的早餐油饼,就是我们小时候在铁二小最盼望的早餐,也是儿时记忆里最好吃的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