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

换源:

  80年代出生的人,现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经常自我调侃,再有三四十年,我们80后就该收队了。

80后这个群体,现如今,已活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各个领域,想想时间过的真快。现在80后里最大的已经43岁,最小的也34岁了,孩子都已经上了小学,有的都已经初中毕业了吧,最有意思的是,现在已经放开二胎政策,80后有的人还在为二胎奔忙慌张,80后曾经也是一直被冠于这么特另突出的群体,也一直是是父辈们期望得到印证的一辈。

80年代出生的人,出生遇上了计划生育,大多数都是独生子,上学赶上了教育改革,遇上了好的政策,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也看到经历了国企改革,还有祖国大面积的全民创业潮,我们也看到了房地产行业高涨。在我们结婚生娃的时候,我们又赶上了二胎政策。算了一算,我们80后真的是赶上了很多的热点政策,现在又在讨论延迟退休,延迟退休的热点我们也能赶上,所以我说我们80后,就是经历不凡,砥砺前行。

80后的这一帮老小孩,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现在也开始焦虑、彷徨,年轻时候的热乎劲,现在也已经被生活磨砺的没有了棱角,我们不再年轻,不再是舆论头条的头版。现在我们已经集体进入了怀旧的时代,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们那时候经历了被称为第一代的叛逆,经历了所有的纯真年代该有的兴奋和悲伤,经历了舆论疯狂的探讨,其实现在看来,我们8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80后是有些轻狂、张扬、离经叛道,80后是有些浮躁,自私,但是要说80后一点挫折都受不了,那是错的,事实证明,80后是能扛起大旗的一代,是有责任、有担当、甘于奉献的一代。

我们也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挑战和机遇并存。80后站直了不趴下,愿意用勤奋、刻苦、努力去拼搏,愿意用热忱的心去看待这个社会,更懂得如何和这个社会和睦相处,我们把这份对社会的感受转化为对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真挚而又热烈,毫无保留而富有真情!

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是美好的,是质朴纯净的!能让我们回忆的美好往事也很多,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们八零后更懂得珍惜,更懂得爱与被爱,有文化,有素质,有信仰、有目标,有正确的世界观,有正确的人生观,这就是80后的标签,不怕被辜负,只怕对世间爱的还不够!

想起写这个连载小说的时候,我发现时光过得如此之快,快到恍如隔世,我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我闭上眼睛,梦到那个夏天的午后,一束耀眼的阳光从柳树的缝隙中温暖的轻洒在我的脸上,我试着推开我家小院那扇嘎嘎作响的老旧木门,吱嘎一声,一束光向我照来,我喊了一声妈,我放学回来了,那温柔年轻的母亲,在光里帮我取下书包,爱抚的抚摸着我的头,小时候温馨的那一幕真希望像胶片一样,定格在那一帧。

但是父母已经真的变老了,渐渐年迈的父母,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他们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有力量的工人,他们已不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父亲的肩膀也再也扛不起我了,他们的头发白了不少,黑色中夹杂着怎么都遮不住的苍白,他们故事也已留在了他们的回忆里。现在的父母,并没有得到一些清闲,又成了带孙子的主力军,他们也有些力不从心,他们也有些对带孩子应顾不暇,母亲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势和那么爱唠叨,父亲宽厚的肩膀也已经不再挺拔,他时常觉着精力已不如从前,他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仿佛比以前都小了好多。一切的一切,我心中突然生出太多感慨,时间过得如此之快,就像握不住的流沙,你越想攥紧它,他流的越快。写这个连载小说,我就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时光,我好怕他会悄悄的溜走,在我不经意间!

1985年1月1日,中国正式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1985年2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进行奶牛冷冻胚胎移植在中国首次获得成功。1985年4月12日,悠悠球第一次由美国太空总署“发现号”航天飞机带入太空,作为太空玩具计划的一部分。1985年5月6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完成了它的第17次飞行。1985年8月9日,中国XJ维吾尔自治区HM市七角井镇,诞生了一个对这个世界,嗯嗯,那个~都没多大影响的孩子,当然,这个孩子就是我。

我叫陈默,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叫做七角井的偏远小镇。我们XJ很多地名都和水有关,就比如我的家乡,七角井,名字里就是个水有关的词语。在XJ还有叫做苦水、三个井子、小草湖,沙枣泉等很多很多跟水有关的地名,因为XJ这个地方太缺水了,所以XJ的很多地名也带了与水有关的词语,起这样的地名,我想是因为这里的人都太渴望生活的地方有更多的水,这也许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最大的优势吧,总是心怀希望,总是能在各种各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满怀期望。

和很多出生在80后的人一样,我经历了祖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青春火热时代,也见证了那个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炙热浪漫年代。

那个年代的人质朴、热情、像初升的太阳,是有光的,温暖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的近。就像我们那时候生活的地方,邻里之间、一个镇子上的人,都非常熟络,那个年代真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大家在一起家长里短就如常事,今天你给邻居送去一个西瓜,明天邻居准会给你送点什么过来,看着父辈们在一起的相互照应,相互帮助,从心底里觉着那个年代是真正的纯真年代!

当时的人们物质虽然匮乏,但精神气相当的足,相对于现在的生活节奏,以前的生活简直就是就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简单而又纯粹。如今的信息化社会,通讯联络方便快捷,虽然是能第一时间联络到想要联络的人,但已经再也体会不到那个没有通信设施,信息传递不便捷时代,人与人亲切的感觉了,就如同现在一起吃饭的桌子上,大家都在玩手机,虽然距离很近,但好像又离得好远,电子产品让人变得冷漠。

在我出生的七角井小镇上,那里的人,生活环境相对闭塞,人们的思想也是单纯的很,用现在的话说,就单纯的像一张白纸。那时候人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十分简单,并且更加具有人情味。我小的时候,虽然我们镇上的人们都不富裕,但是人们都悠然自得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并不像现在的人压力那么大,车子、房子、票子,无一让现在的人压的喘不过气。当时的贫富差距小,农村的生活和城市“大院”的生活有些相似,邻里街坊都互相认识并每天串门,逢年过节更是十分的热闹,你来我往甚是充实,并切快乐的忙碌。

而如今虽然高楼耸立,人们都生活在钢铁都市,一切也无比的便捷。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但是住在高层的又并非每天幸福,有些人甚至连自己对门的邻居都不认识。上班族越来越多,21世纪实现了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坐在办公室里,不怕风吹日晒的脑力劳动者。但是伴随而来的却是“家”越来不像“家”,人们忙碌的生活使得“家”成为了每天晚上回来睡觉的“酒店”。“家”的味道逐渐消失,直到人们奋斗到老,奋斗到了退休的日子,而自己的儿女却“重蹈覆辙”。自己逐渐成为了“空巢老人”,虽然不再忙碌的工作,而“家”的味道却没有回来。

所以想想小时候的慢生活节奏,现在却成为了我们80后的向往,相信也是80年代父辈们的向往。

回想以前小时候,当时的人们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大家分工明确,一家人和睦相处。慢生活能够让人们停下来思考,而如今一思考却到了半夜,明天的上班就会迟到。

80年代生活虽然没有现在便捷和发达,但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十分满足于自己现状的精神生活享受,所以我不说现在的生活不好,但是回忆一下以前的生活,真的是一种享受。现在的人们每天在手机上面刷短视频,大家都乐此不疲,就算在饭桌上吃饭,都是各自抱着手机,缺少了很多的交流,不说连话都不会说了吧,但总觉得人与人距离没变,心却远了。

时光不会倒流,如今的生活被大家慢慢接受,同时大家也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电子产品。时间就像是一个车轮,载着人们一直都在向前走。人们会越来越好的发展,时代也会不断更新,也许在将来,80年代只会是一段历史,会被时代慢慢的遗忘,但我想用我的回忆,写一段那个年代最美好的回忆,希望能勾起自己心底里美好的思绪,也希望能勾起大家对那个年代的美好回忆,借此滋润我们的心。美好的时代,谢谢你给我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