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太皇太后:宸妃让我照顾他

换源:

  “诸卿,你们觉得我们该如何封赏?”

梁帝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眉头紧蹙,显然对如何嘉奖这样的功绩感到棘手。

大殿中一片沉默,群臣们互相交换着无奈的眼神,谁也不敢轻易开口,生怕自己的提议与皇帝的心意不合,引来不测。

在这紧张的静默中,纪王终于站了出来,他的声音略带沉重:“启奏皇上,虽然君谦的功绩无人能及,但作为他的父亲,我和王妃真心不愿看到他再次涉足沙场。请皇兄恕我直言,我真切希望他能免于战火。”

梁帝的目光定格在纪王的身上,从他认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是发自内心的担忧和请求。

梁帝沉吟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

在梁帝周围,朝堂上的武将职中,一个身姿挺拔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步伐稳健而自信。

这便是谢玉,现在是朝中的重臣。

梁帝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笑着询问道:“谢玉,看来你有所思考。正好你曾出身军伍,朕也想听听你的见解,应如何嘉奖萧君谦这位有功之臣?”

谢玉立正行礼,沉声回答:“陛下,臣以为,纪王世子虽战功赫赫,年纪尚轻,仍需历练。此次立下的大功固然应得嘉奖,但对于年轻人,过多的荣耀易使人骄傲,不利于其成长。故此,臣认为应适当控制其封赏,以压制其锐气,促其深思。”

这番话一出,柳橙和其他一些朝中的高官纷纷皱起了眉头,明显不赞同谢玉的看法。

在场的官员心知肚明,谢玉这是在公开建议对萧君谦不予过多的赏赐,其言下之意,似乎是希望抑制萧君谦的声望。

梁帝的表情迅速冷了下来,他瞥了谢玉一眼,语气中带着不悦:“怎么,君谦立了如此大功,朕还要压着他,晾着他?这是何道理?朕还记得,当初你从战场一回来,可是急着向朕邀功。”

谢玉的脸色变得惨白,显然没想到梁帝会当众揭穿他的小心思。他站在那里,显得异常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你好无理。”梁帝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显得尤为严厉。“给朕退下!”

谢玉黯然低头,一脸沮丧地慢慢退回到朝臣之中,

“誉王,你有何看法?”梁帝转向誉王,眼中期待显而易见。

誉王恭敬地回答道:“回父皇,儿臣认为萧君谦不仅应当受到封赏,而且应当是重赏。”

“然而,纪王叔父并不愿见君谦再涉战阵,若真如此,不如赏其非兵权之封。”誉王边说边留心观察梁帝的表情,见梁帝的眉头渐展,他心中稍感安稳。

“此次大赏,可以是金银珠宝之类。”誉王笑着说道,“还需让天下子民广知我大梁之强,知晓萧君谦的豪举。”

梁帝点了点头,“继续。”

誉王更加得意:“父皇可以昭告天下,宣布北燕疆土已经全部纳入我大梁版图,且让萧君谦的英勇深入人心。此战不仅扩展了我大梁的疆域,更锻造出一位勇猛的战将。”

“此举,将使天下子民引以为豪,深知我大梁的无上天威。”

誉王笑了笑,将他心中思素的全部说了出来。

“誉王之言甚是。”梁帝的声音在宽敞的殿堂中回荡,带着一丝满意的颤音。“让天下人尽知其名,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梁帝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朕特欲宣扬君谦之勇名,让四海皆知,我大梁有如此英勇的战将。”

梁帝的笑声还未落地,他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件事。”

殿内静默一瞬,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梁帝的身上,等待着他的下一番话。

“并非朕不欲重赏,实则是纪王过于心疼他儿子,不忍其再历军旅之苦。”

梁帝顿了顿,视线柔和下来,“他生于王侯之家,自应享受富贵。便让他留在金陵,享受天伦之乐。”

……在后宫的幽深走廊,高湛公公步伐沉稳地前行,带着刚刚接到的激动人心的消息,前往太皇太后的寝宫。

冷风吹动了他的长袍,映衬着他急切而又尊重的神态。

他轻轻敲响太皇太后的宫门,门扉缓缓开启,迎接他的是太皇太后那张布满岁月沧桑的脸庞。

此刻的她,正坐在檀木椅上,一贯的严肃与沉静略显惊讶,几缕白发在侍女的梳理下透出光泽。

太皇太后,让宫女们退下,

高湛公公躬身行礼,缓缓道出萧君谦的壮举。

听完后,太皇太后的眼中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难以置信之光,震惊之情溢于言表,让平日里沉稳的她也显得有些动容。

“高湛,他一旦回来,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太皇太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仿佛担心错过任何与萧君谦相关的事务。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几乎是在自言自语:“这几夜,我总是梦见宸妃。她对我说,要我好好照看君谦……”

提到这里,太皇太后的目光变得迷茫而深远,仿佛透过高湛能看到那些已去的时光。

高湛心中虽感疑惑,

梦,不可信,

目前来看,萧君谦是纪王之子,跟宸妃完全没有关系,

但面对太皇太后坚定的眼神,他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低头应是:“是。”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