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北齐来使!李承业大宗师!

换源:

  初夏的阵雨,便如同来到皇后寝宫之中的李承业一般。

来时风急雨骤,去时行色匆匆,只留下沟壑间的泥泞水啧,以及那一束带雨梨花。

“见过太子。”

整理好行头,李承业便打算离开此处。

不料却在寝宫门口,遇见了老熟人,太子殿下。

“皇弟莫要如此客气,都是一家人。”李承乾随意摆了摆手,见李承业行色匆匆的模样,不由有些好奇,“承业这是……”

“北齐来使,陛下命我前往太常寺选人做为接待使臣,所以我这特意过来询问皇后殿下的意见。”

李承业随便编了个瞎话。

毕竟总不能说他刚刚偷完家吧。

容易嘎。

“哦?”李承乾颇为惊讶,北齐来使陛下让李承业负责此事,他是清楚的。

只是不曾想到李承业竟会来此询问自己母亲。

“哈哈哈,承业如今封了王,说不得以后就要就藩了,乘此机会承业有时间记得多了这,多与母后叙叙旧,诸位皇子中,母后与你关系可谓最好。”李承乾说罢,抬腿便进了寝宫。

而李承业则是再行了一礼,也离开了。

……

“母后?”

走进寝宫,环顾了一圈四周,见一个宫女太监都没有,不由心中有些好奇。

本想进入侧殿看看,不料皇后却是此时走了出来。

“承乾?”

看见来人是自家儿子,皇后殿下也是松了一口气,旋即坐到了常坐的塌上,自顾自斟酒,“你来这干什么?”

“今天父皇封承业为秦王,但并未提及封地,儿臣有些想不明白。”李承乾自觉坐到自家母亲面前,低声询问道,“父皇这是要让承业就藩,还是不让他就藩。”

一提到李承业这个名字,这位大庆帝国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就气不打一处来。

整整三个时辰,从未停歇过。

不过在自己儿子面前,皇后还是并未表露出异常,只是随意的摆了摆手,“你要始终记住,承业不是你的敌人,李承泽,还有那个不起眼的李承平才是。”

李承乾不免有些费解,自家母亲向来是视自己这个太子之位为宝,一切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都会被母亲视为仇人。

怎么现在李承业在朝野中,根基甚是雄厚了,可自家母亲还是不把他当成敌人,甚至还让自己与其交好?

不过李承乾想不通也很正常,毕竟他可谓从未感受过枕边风的威力。

见自家母亲不是很愿意提及这个话题,李承乾便话锋一转,“宫中太监宫女都去了何处,怎么儿臣刚刚过来,一个人也未瞧见?”

皇后听到此言,顿时觉得有些尴尬,斟酒的手都不由自主停滞了几秒。

不过最后却还是李承乾自己回答。

“也是,刚刚承业过来了,如此重要的事怎得有宫女太监在身侧。”

皇后听到此言,如遭雷击一般,还以为东窗事发这么快,本想解释几句。

不料太子殿下当即起身,准备告辞。

“母后多多休息,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唤我和承业去做,不必亲力亲为。”李承乾行礼道,“我看刚刚母后走路都有些摇摇晃晃,不免有些心疼。”

“好。”

说到这,皇后殿下自是也明白东窗并没有事发……也是以自家这个傻儿子那水平,一辈子也想不通。

……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

「恭喜宿主获得大宗师修为」

几乎是刹那间。

坐在马车上的李承业瞬间就感觉自己体内,一股狂暴的真气开始涌动。

紧接着骨骼发出阵阵爆响。

如果原本的八品修为,可以让李承业以一敌百。

那么现如今的大宗师修为,李承业几乎感觉自己可以达成千人斩的成就。

“这就大宗师了?”

用洪四痒的例子便能很好证明,大宗师之境非常人能企及的。

没想到,李承业如今却是轻而易举的步入了大宗师之境。

简直入梦似幻。

而且,武者九品和大宗师之间差距也是极大的,算是一个巨大的风水岭。

没想到,一日入大宗师,这简直就像做梦似的。

“殿下,到太常寺了。”

并没有让李承业尝试如今力量的时间。

正在驾驭马车的洪竹,便朝着车内喊道。

“好。”

下了马车,就见众多太常寺官员已经在少常的带领下,出来迎接了,其中自然有协律郎范闲。

“见过秦王殿下。”

京都不大,消息传的也很快,今早李承业封王,下午便传遍了京都。

如今整座京都的人都知道,李承业是庆国立国以来最年轻的王爷。

“免礼。”

说着,李承业直接走入了太常寺。

而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正一脸谄媚的跟在李承业身后。

“殿下,您今日过来可是为了北齐来使之事?”

“正是。”李承业笑着说道,“我奉陛下之命,总管此次谈判所有事宜,你可有什么好的人选,可以担任此次接待大使?”

“一切都听从殿下安排,不过如果真要下官举荐,倒是真有个不错的人选,协律郎范闲。”

太常寺少卿也是林若甫的门生,自是想巴结李承业的,更别提如今李承业还是朝野上下公认的皇位有效继承人。

不过不等李承业允准。

却见跟在身后不远处的范闲连忙跳了出来。

“下臣乃太常寺协律郎,参与国事谈判,恐怕不妥。”

“你还真是会躲清闲。”

李承业笑骂道,“不过此次你却是躲不了了,若无些许政绩,日后你在朝中如何行事?”

说着,李承业便走到了范闲身边,搂住对方的肩膀。

虽说现在李承业年仅十二,但个子体魄却是如同一个成年人一般。

个子更是达到了一米八,比范闲都还高些。

太常寺少卿见此情景,为官多年的他自然知道这是秦王殿下要与范闲单独谈话的前奏。

所以便连忙驱散还跟在身后的官员,自己也知趣的离开了。

“殿下,臣听从你的,韬光养晦了六年。”范闲苦着脸说道,“现在下臣觉得,咸鱼富家翁生活才是最适合下臣的,这份差事就算了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