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始终不是一家人,是外人!

换源:

  庄母总是这样。

漂亮话、场面话天天说,行为等于零。

黄玲刚刚嫁进来的时候。

就是这样客客气气,虚与委蛇,实际上话里全是刀子。

庄超英:“阿玲,都怪我,等过几天我把礼物补给你,最近实在是太忙了。”

黄玲面上不发作,但实际上心已经冰凉了。

再忙,庄超英他也忘不掉亲人,忘不掉他的父母,忘不掉他的弟弟妹妹。

却唯独忘记了这个为全家付出的妻子。

说到底,黄玲不过个外人。

黄玲:“我去做饭了。”

但热闹的氛围并没有因为黄玲的离开,还有一点的消减,相反,大家聊得更热闹了。

冬天能够吃的蔬菜种类非常少,能够保存很长时间的萝卜、胡萝卜和南瓜,成了饭桌上的常客,挑起了大梁。

黄玲一个人在厨房里处理着。

正当她一个人黯然神伤时,庄桦林走了过来,悄悄把那盒雪花膏塞到了她的袋子里。

庄桦林:“大嫂,我来帮你,一个人要处理这些,要花很长时间。”

黄玲摸了摸怀里冰冷又温暖的雪花膏,内心又有了一份暖意。

“桦林,这个还是你留着吧。”

黄玲又把雪花膏塞了回去,庄桦林微微一顿,她清楚大嫂的性格,也就没有再坚持。

厨房里两个女人忙碌着。

她们把萝卜胡萝卜南瓜切成了丝儿,庄母刚才回来的时候带了半斤猪肉。

庄桦林又从大院里摘了三两被雪覆盖蔫了吧唧的青菜。

胡萝卜丝炒肉丝,小炒青菜,冬瓜汤,蒸南瓜。

两人都是经常做家务的,厨艺自然也不低。

饭菜弄好了,黄玲又寻思着整个主食,家里还有一小袋面粉,和昨天晚上吃剩的花生米,配着青菜,做了满满一大锅疙瘩汤。

不过半个小时,他们就从厨房里捧来了热腾腾的饭菜。

色香味俱全,看上去就很好吃。

但黄玲和庄桦林忙活着,并没有得到庄家人的感谢,他们已经将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当然。

黄玲早就习惯了,她从锅里成了满满一碗疙瘩汤,递到了庄超英的手上。

如果说这个家里,还有什么让她有念想的,那就是庄超英了。

当初经人介绍,黄玲一眼就看中了他。

在这个家几年了,她一直抱着这样一个念头。

只要有孩子就会好起来了,只要有孩子就会好起来了。

一家人就这么坐在一块儿,吃饭聊天。

庄父:“超英啊,你这次回来,被调任到哪个学校?”

庄超英:“棉纺厂附属高中部,就是十一中。”

庄父点了点头,然后把话题引到工资上。

“那你调到了那里,一个月工资多少?”

庄超英:“教师的工分加补贴,一共三十五,加了五块。”

庄父点了点头,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也没有不满。

作为机械厂工人,庄父一个月的工资加补贴是三十元,庄母前两年也去了,花钱买的岗位,一个月工资加补贴是二十四。

大儿子现在的工资,是全家最高的。

说到高中,庄父有感而发:“高中啊,就是去混日子的,还是我们工人最光荣,靠自己劳动赚钱。”

庄超英握着筷子的手微微一顿。

其实他打心眼里,是不认同这种看法的。

虽然现在国家废除了高考。

无论到什么时候,读书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读书可以开阔眼界,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

看待这个世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完全不同的。

庄超英相信,未来国家是一定会恢复考试制度的,到那时候,自己这个高中教师,一定会发光发热。

庄父又开始津津乐道:“现在你的教学任务也不重,今年你的目标就只有一个,抓紧时间和阿玲,给我们庄家传宗接代,生个大胖小子。”

“可别生个像桦林这样的女娃,传话说得好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终究是别人家的,只有男娃,才是家的底蕴。”

庄父的话,也是这个时代很多家庭的写照,虽然建了新国,但那陈旧封建的思想却并未改变。

重男轻女,在这个时代是常态。

庄桦林低下了头,黄玲的面色也不是很好看。

眼见情况不对,庄母开口打趣:“生了女儿也没事,你看我们不也桦林养到这么大了吗?”

庄超英不说话,好像什么事情都和他无关一样。

饭桌上的气氛又再次冷了下来。

而在另一旁的吊州。

黄家。

黄爱民和李慧珍的大女儿,黄莺,回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