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过怕这老友把话说的太满,从而冲撞到了陛下。
这才好意出言提醒,没想到对方丝毫不领会他的好意。
难不成这欧阳旭真有什么了不得的功绩?
“新型印刷术?”
“那是什么东西?”
“不说了吗?从雕版印刷术上改良的……”
“是吗?”
“就是也不知道有什么区别?”
……
司马光的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往日里庄严宁静的文德大殿,此次就宛若嘈杂的菜市场一样。
“啊!”
“我儿长柏啊!?这这这……”
平日里就在朝堂上唯唯诺诺的盛宏,听到自家儿子的名字被提起,心中也是难免惴惴不安。
“肃静!”
“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嘈杂的声音传到赵祯的耳朵里,让他头疼的老毛病都要犯了。
肃静,
经过赵真这么一吼,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刚才吵吵嚷嚷的大臣们,一个个尽皆缩起脖子。
不发一声的站在那里,拼了命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赵祯见此脸色终于好看了几分,然后朝一旁的王德使了个颜色过去。
后者当即心领神会,往殿前走了几步喊道:“宣,翰林院编修欧阳旭,庶吉士盛长柏入宫觐见。”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可真是好大的功绩啊!?
龙椅上的赵祯,也很想看看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功绩?
连他这个当皇帝的都不敢说,能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现在一个小小的翰林编修,居然能得到司马光这样的评价?
这实在是很难让人信服啊!
“微臣遵旨。”
早已等候在文德殿外的两人,得到官家的传召也是不敢怠慢。
“刚才司马大学士说,你二人有千秋之功?”
“可是却有此事?”
赵祯居高临下的扫了两人一眼,其目光重点是放在盛长柏身上。
毕竟欧阳旭他是见过的,这盛长柏倒是第一次见,倒也是个气度不凡的人。
“额……”
“微臣不敢居功,此事微臣只是打下手罢了。”
出乎意料先开口居然是盛长柏,直接阐述了事情的主导是欧阳旭。
盛长柏的发言看似圆滑,仿佛是要撇清责任一般。
可欧阳旭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知道盛长柏这是不愿过多分润功劳。
要知道刚才大殿内的争吵声,两人在殿外可是毫不知情。
“……”
此时欧阳旭心里也是无数头草尼玛跑过。
捧杀我?
上次是贤妃,这次换成司马光?
肱骨之臣?
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我踏马的何德何能配的上这等词汇?
这俩人不会有一腿吧?
当然这只是一种胡乱猜测罢了。
司马光为人如何欧阳旭不知道,但是向贤妃娘娘伸腿这种事儿,决计不是他能干出来的。
这次捧杀恐怕也是无意之举,或许在他眼中活字印刷术真的是利在千秋。
“微臣不敢居功~”
“全靠陛下让这天下海晏河清,微臣才能有机会一展抱负。”
见到盛长柏说过话后,赵祯的目光就转而放到了自己身上。
欧阳旭当即不敢含糊赶紧上前施礼,一句轻飘飘的马屁就拍了上去。
当然了,他说的这也算是实话。
身为后世之人,他自然知道北宋皇帝宋仁宗赵祯被誉为宋朝最好的皇帝。
仁宗时代是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他在位年间,国家稳定和谐,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仁宗盛治”就是史学家们给予赵祯执政时期的最好评价。
相较于宋朝历代皇帝,宋仁宗论雄才大略,远不如宋太祖赵匡胤。
论才学,远不如后来的宋徽宗赵佶。
但是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仁宗却毫无争议是最好的一位。
“哦……哈哈哈!”
“好,好啊!”
赵祯皇帝闻言也是开怀大笑。
虽然他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不能做开疆扩土的帝王。
比不了寇可往,吾亦可往的汉武帝。
比不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
甚至比不了先祖太宗。
可他也算是知人善用,在政期间稳步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过错。
可这满朝文武却尽皆跟他对着干,不断弹劾他的皇后,不断催促他立储。
这满朝的相公大夫,尽皆招人厌烦,都不如这一个年轻人说话好听。
“哼~”
“小小年纪就如此谄媚,恐怕日后也是趋炎附势的小人。”
“真是羞为汝师。”
一名站姿挺拔的老人,听到欧阳旭的话当即冷哼出声。
“额……柯师~”
欧阳旭属实有些无语了。
我踏马的招谁惹谁了?
这踏马的稍微拍句马屁就是谄媚之徒了。
这老家伙真是活该被贬出京师啊!
有风骨很好,为人刚正不阿也没错。
可你踏马的连官家都不放在眼里,这不就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吗?
“……”
“为人不行……”
“可惜了啊!”
老者的话音落下,周围掀起的议论声可不小。
这让欧阳旭的脸色相当难看。
这就为人不行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