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换源:

  人,其实都是从小路走出来,一条小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的历史。世界上不论那个民族,都有过小路的历史,科学上的情况也是这样。小路是漫默的长夜,从黄昏,一直走到黎明!

这里有一条称为“挑柴人的路”。山间的一条极小的路,称作羊肠小道,这是一点都没有夸奖的。

这里要说的是,面临这样的路,莫要嫌弃它,还是忍耐着走下去。即使上帝非要你走这条路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生悲哀这一类的情况,这是平常的。但还是要耐心的走。因为,除了这条路,可能也没有别的路再由你去选择。注定走这样一条到处都布遍荆棘时的小路吗?那则也是不见得。但是,除去这样的小路,还有別的路可以选择吗?回答应该是没有。不然,谁也不会去选择走这样的小路。但是,这世界上,的确又有这些小路,而不是特意去设署根本为人们不愿走的路。然而,它毕竟有人需要去走,毕竟还是有人去走,还有存在的意义,故是这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小路。也许这些人里面,还有那些根本不简单的人,在这里踯跼、在这里盘垣过。因为,自古今来,那些很杰出的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就是走过这些小路的经历。不信?但又真的又不允许人不信。当然举不过来,所以,它是不胜枚举的,从黑暗到黎明、从这小道,走出来康壮的坦途!

在这古村,这样的路又太多。当然,古村人还是古村人,但在人心里,不要被一些意识封闷。

当然,在一些程度上,它,也是封闭人正常思維的一种工具。

这里既被称为“挑柴人的路”。它是山中的小道,不会显得很宽阔。假若被称为“羊肠小道”的地方,那无疑就更窄。还更崎岖、乱石纵橫、荆棘交杂。甚至,常常还充满奇险。一条绝窄极窄的山道,所以也称谓它“羊肠小道”。

这就显得名副其实。这些路,在这山上尽然为很多。虽然少有人走,但毕竟时不时有人去走。尽然,这些走的人,多数还是本处古村的挑柴人。他们为了能砍到一担好柴,不得不去走这些奇路、险路。殊不知,正是这些路,它挑出了很多人的历史故事。因为,它的一头是挑着古村,而另一头则担起了大山。这些弯弯的路,可谓是这古村人弯弯的扁担。路弯弯,扁担弯弯,挑得这扁担又“咯吱、咯吱”的响。无论是那一头,都使这扁担十分沉重。人们都挑得颤悠悠,而山外人,则挑的摇摇、晃晃。这里,依然由这山里人颤悠悠去挑!尽然这份担子更加沉重起来,把肩膀压塌了、把腰压弯了。祖祖辈辈都这样挑着过来,现在仍然是这样艰辛地挑着。它从上古的洪荒,结合着祖辈的聪慧,不停息地挑到了现代。这条路、这条扁担,同时承接着未来、及未来那些的未知。它是文化,他们继续步履沉重地挑下去。它挑到那里去?

毫无疑问,要向它担入未来文明那里去。他们从上古挑到如今,满满的都挑了一扁担。

他能挑出花团锦簇的新世界?仅仅是凭这一条扁担吗?!而在他们的素心里,也怀着这种期望。

人们啊?你都表示过疑问吗?!光脚步、穿草履的古村人,能用扁担去挑出一代文明吗?对此也疑虑重重。但是,只愁这世上没有春风,只因这春风乍起的时候,一切都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十万大山也不能阻挡春风!

这同样是我们知道的常识。怎能又多发担忧呢?只不过,她也许来的晚一些,因为,它需要突破这许多的屏障,稍来的迟些、晚些。明摆着,这又是可以解决的。应当知道、而且不能署疑,当城市的居民只按钟点、未能早些起来的时候,而在乡村,人们己经有了更早些起身的习惯。这难道,不耐人寻味吗?只有这里的人,才能做得到。而春风经过的地方,山花漫开、一片绿水青山、也分外妖娆。它不是一般的讲述故事,也不是脱超于现实的情诗,恰恰,而是这条扁担,在这里歪歪曲曲的山道,正是人们称为“羊肠小道”上,艰难地,整整挑出一个现代的文化来。这,并非是毫无道理的。

它,果然是这么有能耐么?

朔至上古,乞今为止,历史锻造了这根扁担,也是祖祖辈辈的满把辛酸泪、无数的血汗,还有那双踏不烂的大脚板。它,在加入锻造了整个过程。

它还溶入了那些祖辈们聪明与广为的才智。历史也总是启用了这条扁担,它,已经是历史的慨谂了。它是传承的传统,在每一个时间里,又是承接的时候。不就是春风己经来了吗?

当一阵浓雾轻轻地散开,骤然看到,山花都巳经开放了。娇嫩而铮铮作响,这就是山花们固有的特点。这里的古村人也等不及了,心己经都不安地噪动,一时间脱离了那些被仿佛已经既定的规则。都在开始分析。祖祖辈辈人制作下来的那些规则,已经不够了,一贯传统,此时甚至也难以坚守。他们渴望的很,要去看一看外边的世界,探望外边的消息。

虽然有几分难解,同时,又有几分盲目。踩一踩、试一试,这土地既有些软绵绵、又有些硬绷绷、原来像一张现代的弹簧床。但是,很多人还是依然在思考,或因此迷茫着。毕竟这色彩太绚丽了些。文明的变革,和整个时空接接轨。

为此,还有很多人,因此蹈入深深的不安之中。故是,依然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在观看。并且,都还是用古老的方式在生活着。又并不会令人费解。每年都有春风,自然也有吹一吹就过去。然而谁能断定,这一次安家落户,不走了呢?显然,这恐怕,还是使人担心的问题。

春风刚来的时候,还是料峭的冬天。它要实际意义的春天,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严寒卷过来、且又卷过去。古村人的一些愚昧的观点,同时融入这冰雪里。即使有些花爭着先开了,也常常被裏在这些寒风里。美丽的花蕊还不敢俱放,紧紧的裏着花瓣。难免会出现这种情景。但是,雾起动了一些溫暖,在这里层层山脉,一片蒙胧里。既还是使人看不清吧,却又使人,感到有些溫暖。春风穿着花色的衣衫。

天使这时候来了,她按照所晓喻的意志。按照一种古话,它说的是“该要来的、还总是要来”。今天,她来的时候,承担遍地撒花的责任,即使在今天的岩石上,也要开出一些花朵来这样的意志。

但是,有仿佛要离开这里了。百灵鸟仿佛学到了唱歌的本领。当它要离开的时候,唱歌的、便又开始唱歌了。

我们的音诗,此时在山上欣赏风光。她对这片土地产生了衷情,更因为,她的妈妈就出生在这古村里。这里是她的外婆家。这使她,与古村有了那么多亲近的联系。在这些弯曲的小道上,领受一下,当时候,母亲走过这道道儿的感受。此为不憾人的妙法呢!

当初她妈妈不是曾经走在这些山道上的时候?她肩上,不就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扁担?它的一头系在这古村哩!她在这些窄窄的小路走,嗅着她母亲当年的脚踪!

但是有一天,她将古村与这里的小路,又抛在脑后了。说的是她的母亲,跟着丈夫进城了。显然,并没有从这里带走什么。真的吗?她带走的又很多,古村的纯粹、与她的执唸。又有一些城里没有的东西。固说从这里带走的,又是很多。乃至进城后,变作了资源,一旦使用时源源不竭。古村因她的离开,而走失了一只凤凰。但是,古村是她的出生地,她知道那里面有数不清的小路,她当初就是从那里走出來的女孩。她是不必再去挑那根扁担了,但古村人却依然在挑着!她对这里的一切,惟独也剩下了一些思唸。那种喜欢与忧闷,一齐都在里面。

-

对她女儿音诗而言,这里一切与她可没有联系可言。她是用不着为此去忧闷的。可为什么,她还喜欢这里呢?就显得奇怪!

音诗反而觉得自已在变大,仅仅这几天,与刚来的时间不一样、显得有些不同了。仿佛惊于回首,又顾之不及。真的她这么迅速长大吗?是吧!

她此时带着所见、所闻所经历,说明她的确长大不少了。

她要回家了!最初的旅行归于结束。她要回去,她要回去,这理所当然,她不是这古村里的人。回到她那既燥动不休、又见显得宁静的城里去。她的家在城里。她也想唸爸爸、妈妈了!那里的家,显得既温馨又温柔!这又不是突然的,她仿佛已经取得了成果,并把自己的发现和经历告诉別人。

古村之行,她称之谓,“重复妈妈当年的足迹”的旅行。这里面有很浪漫的意味。并由王美,大体也陪她走完这小小的一程路。还有怯生生、羞答答的淑妹!在这路上,二人自然也说了许多话!她问道:

“王美啊,你难道真的不想考大学了吗?”

王美当然有他自己的观点,当他把这观点说出来的时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