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们的游戏

换源:

  “走,回家煎鱼吃!”

成义一声吆喝,几个孩子立马响应,像一群归巢的小雀,拎着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往回赶。他们没回各自的家,而是直奔东的家西边那片空地——那里靠着南墙,背风,是孩子们“野炊”的老地方。

“快,拿家伙!”成义指挥着,自己先跑到不远处的砖堆旁,抱来三块半截砖。涛涛和光的也跟着动手,很快就用砖头搭起个简易的三角架,三个角稳稳撑着,正好能架住一口锅。东的则一溜烟跑回家,从灶房里拎出一口黑黢黢的小铁锅——那是他家淘汰下来的旧锅,锅底还有个小豁口,平时用来喂鸡,此刻却成了孩子们的“宝贝”。

“锅放这儿,正好!”成义扶着锅沿调了调位置,确保稳当。光的从兜里掏出一盒火柴,是偷偷从家里揣出来的,盒皮都磨掉了一半;涛涛拎着个小油瓶,里面是昨晚妈妈炸油条剩下的油,金黄金黄的;久东最细心,不仅带了盐,还攥着几片刚摘的花椒叶,说“放进去香”。

一切就绪,光的蹲下身,用火柴点燃了怀里揣的干麦秸。火苗“噌”地窜起来,舔着锅底,映得几个孩子的脸红彤彤的。东的小心翼翼地往锅里倒了点油,油一遇热,立马“滋啦”响起来,像撒了把蹦蹦跳跳的小虫子,有几滴油星子溅到光的手背上,他“嘶”地吸了口凉气,慌忙用袖子蹭了蹭,却舍不得后退,眼睛直勾勾盯着锅里。

“快,放鱼!”站在最边上的宁宁急得直跺脚,他才四岁,是跟着哥哥来的,手里还攥着根小树枝,假装在帮忙。

成义早就把鱼收拾好了——刚才在河边,几个孩子七手八脚地把鱼开了膛,去掉内脏,用河水冲得干干净净,此刻一条条白嫩嫩的小鱼躺在一片梧桐叶上,看着就招人稀罕。他抓起一条,率先扔进锅里,“滋啦”一声,油星子跳得更高了。其他孩子也跟着动手,一条条小鱼争先恐后地“跳”进锅里,有的刚落下去就翻了个身,有的两条叠在一起,像在摔跤。

“分开,分开!”一个白白净净的男孩喊道,他是申晓光,平时不爱说话,此刻却急得直摆手。成义下意识地看向他,脑子里又冒出一串字:

姓名:申晓光

大名:申施耀

年龄:五岁

性格:不爱说话,有点任性,对人诚实

注:精神之眼使用次数-1,今日剩余0次

注:大名为上学所用,小名是家人邻里平日称呼

成义心里暗惊:这精神之眼是真管用!他瞅着申晓光,果然见他抿着嘴,一脸认真地盯着锅里的鱼,跟“不爱说话”对上了;上次分玻璃球,申晓光非要自己挑最大的,不依就闹,可不就是“有点任性”?但他从不骗人,说好了赢了球归谁就归谁,“诚实”也没差。

“知道了知道了!”成义笑着拿起筷子,把叠在一起的鱼扒拉开。锅里的油香混着鱼香慢慢飘出来,像只小手,勾得孩子们直咽口水。申晓光蹲在锅边,时不时用树枝扒拉一下锅底的柴火,火苗旺了就往后撤撤,弱了就添点麦秸,竟比谁都细心。

“翻个面!快翻个面!”涛涛喊着,他鼻子最灵,已经闻到点糊味了。成义赶紧用筷子夹住鱼,一条条翻过来,背面已经煎得金黄,带着点焦边,香得更厉害了。久东趁机撒了把盐,又扔进那几片花椒叶,香味顿时浓得化不开,连路过的大黄狗都停下脚步,摇着尾巴凑过来,被光的赶跑了。

也就十来分钟的功夫,鱼就煎好了。几个孩子早就举着筷子等不及了,一哄而上,各夹了一条往嘴里送。刚出锅的鱼烫得厉害,成义吹了好几下,才敢小心翼翼地咬一口——外皮焦脆,鱼肉嫩得流汁,带着点花椒的麻香,鲜得他眯起了眼睛。

“烫死我了!烫死我了!”光的最急,刚咬了一口就直吐舌头,眼泪都快出来了,却舍不得把鱼扔了,含在嘴里直哈气,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让你慢点吃,偏不听!”涛涛一边笑,一边往自己嘴里塞鱼,吃得满嘴流油,用手背一抹,更像只小花猫了。

久东吃得最慢,小口小口地抿着,还把自己那条最大的鱼偷偷塞进宁宁手里,宁宁举着鱼,含糊不清地说“谢谢东哥”,逗得他红了脸。申晓光还是不说话,却吃得最专注,一条吃完了,又夹了一条,谁跟他要都不给,倒真应了“有点任性”的性子。

可鱼实在太少了,总共也就十几条,几个半大孩子三下五除二就吃没了,连锅底的油渣都被光的用馒头擦着吃了。成义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地说:“没吃饱啊,咋办?”

“要不,咱再去抓点鱼?”涛涛提议,眼睛还盯着河边的方向。

“抓鱼太慢了,”光的摇了摇头,压低声音,“我知道村东头老申家的西瓜地,有几个西瓜都快熟了,咱去摘一个?”

“偷西瓜?被抓住要挨打的!”久东吓得往后缩了缩,他最胆小。

“那抓青蛙去吧!”史建涛突然开口,他刚才一直没咋说话,此刻抹了把脸上的油,一本正经地说,“河边青蛙多,烤着吃香得很!”他长得瘦,脸却清秀,下巴左边有个小小的痦子,此刻沾了点油,倒添了几分机灵。

“抓青蛙好!我会收拾!”成义立马响应,他以前跟爸爸抓过,知道青蛙肉嫩,烤着吃比鱼还香。

一群人一拍即合,收拾好锅碗瓢盆,往河边的方向走去。路过刚才抓鱼的河湾,水已经清了些,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水面上,闪闪烁烁的,像撒了把碎金子。远处的田野里,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叶子被风吹得“哗哗”响,空气里飘着泥土的腥气和玉米的清香。

“到了到了!”走在最前面的王明哲突然停住脚,他穿了件黑白条纹的上衣,配着灰裤子,头发剃得短短的,看着特别精神。他指着前面一片水草丰茂的浅滩,“你看那草里,全是青蛙!”

果然,绿油油的水草里,时不时有青蛙“扑通”跳起来,有的青灰色,有的带点土黄,鼓着腮帮子,“呱呱”叫得正欢。孩子们立马散开,各自找了根树枝当武器——有的粗得像擀面杖,有的细得像筷子,长短不一,却都握得紧紧的。

“分好工!”成义喊着,“我和明哲负责赶,涛涛和光的用棍子打,东的和建涛捡,晓光……你看着点宁宁!”申晓光虽然不爱说话,却最细心,让他看着最小的宁宁,大家都放心。

“好嘞!”众人应着,立马行动起来。成义和王明哲冲进草滩,脚一踩,惊得青蛙四处乱跳,“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涛涛眼疾手快,瞅准一只肥硕的青蛙,一棍子下去,正好打在背上,青蛙扑腾了两下就不动了。

“我打到了!”涛涛举着棍子喊,脸上沾了点泥,笑得露出两颗大门牙。光的也不甘示弱,追着一只青蛙跑了好几步,终于一棍子下去,虽然没打准,却把青蛙吓得慌不择路,跳进了成义怀里——成义伸手一抓,正好逮住,乐得他直蹦。

久东和史建涛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个布袋,把打死的青蛙捡起来,装进袋里。久东胆小,不敢碰青蛙的腿,只能捏着青蛙的肚皮,小心翼翼地往袋里放;史建涛却胆大,抓起青蛙就往里扔,还不忘数着:“一、二、三……已经五只了!”

申晓光果然照看成义的话,牵着宁宁的手站在岸边,不让他往水里去。宁宁急得直蹦,申晓光就从兜里掏出颗糖,塞给他,宁宁立马不闹了,含着糖,乖乖地看着哥哥们抓青蛙。

也就半个多小时的功夫,布袋就沉甸甸的了,里面装了十几只青蛙,个个肥硕。太阳慢慢往西斜,没那么刺眼了,光线变得柔柔的,照在孩子们汗津津的脸上,亮晶晶的。草滩被踩得乱七八糟,水草倒了一片,水面上还漂着几片青蛙的尸体,可谁也没在意——在孩子眼里,这不过是玩乐的痕迹,哪懂什么“爱护环境”的道理。

“够了够了,回去烤青蛙吃!”成义拎着布袋,沉甸甸的,心里美滋滋的。孩子们把树枝一扔,又像来时那样,吵吵嚷嚷地往回走。

路上,不知是谁起的头,大家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成义当老鹰,王明哲当母鸡,其他人排着队当小鸡,一路追跑打闹。谁跑得慢了,就被“老鹰”抓住,罚他背一段路;谁要是摔倒了,立马有好几只手伸过来拉他,拍掉他身上的土,嘻嘻哈哈地继续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串会动的糖葫芦。

回到东的家那片空地时,天已经有点擦黑了。孩子们又搭起了灶台,这次用的是干树枝,火苗更旺,“噼里啪啦”地响。史建涛自告奋勇收拾青蛙,他学着大人的样子,把青蛙剥皮去内脏,用树枝串起来,架在火上烤。久东往上面撒了点盐和花椒面,香味很快就飘了出来,比煎鱼的香味更浓,带着点烟火气。

“熟了熟了!”光的第一个抢过一串,吹了吹就往嘴里送,青蛙肉烤得焦焦的,嚼起来咯吱响,鲜得他直咂嘴。

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里都拿着串烤青蛙,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满嘴都是油。成义吃得最快,一串吃完了,又拿起一串,还不忘分给申晓光半串——他知道申晓光不爱跟人抢,却也不能让他少吃。申晓光没说话,接过来就吃,眼里却多了点笑意。

宁宁吃得最慢,小嘴巴油乎乎的,还举着串青蛙肉跟大黄狗炫耀,惹得狗围着他直转圈。东的看他可爱,把自己那串最大的给了他,宁宁举着肉串,含糊不清地说“谢谢东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夕阳彻底落下去了,天边只剩一抹淡淡的橘红。孩子们也吃得差不多了,一个个摸着圆滚滚的肚子,靠在墙上,谁也不想动。晚风一吹,带着点凉意,吹散了身上的热气,却吹不散那股子满足劲儿。

成义看着身边的伙伴们:涛涛打着饱嗝,光的用树枝在地上画青蛙,久东低着头不知道在想啥,史建涛靠在墙上眯着眼,申晓光还在小口啃着最后一点肉……他们的脸上都沾着油和泥,衣服也脏得不成样,可眼里的光却亮得很,像天上刚冒出来的星星。

“吃饱了没?吃饱了玩捉迷藏去!”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立马来了精神,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又要往胡同里钻。

成义也站起来,拍了拍肚子,感觉浑身都是劲儿。他抬头看了看天,星星已经出来了,一闪一闪的,像在跟他们打招呼。今天不仅吃到了鲜美的鱼和青蛙,还知道了精神之眼的厉害,更重要的是,身边有这群吵吵闹闹的伙伴——这样的日子,真好。

他想起早上爸妈让他上学的事,心里忽然没那么抵触了。也许上学也不错,说不定能认识更多像这样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就像现在这样,热热闹闹的,多好。

“走,捉迷藏去!我先藏!”成义喊着,率先冲进了胡同,身后的脚步声和笑闹声紧紧跟着,像一串撒在黑夜里的珍珠,滚得老远老远。胡同口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这群孩子伴奏,也像是在祝福他们——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该这样,热热闹闹,鲜鲜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