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年,起义

换源:

  少数,高月陪着他闲逛,后花园的每一个角落,可以都说有他们的踪迹。

只是这一次两人并肩走动,左右手却是结结实实的握紧在了一起。

袁熙步伐领先半步,高月神色怔怔的随后,袁熙看她一眼,忽然问道:“是不是感觉太过突然了?”

高月回过神,把身子紧紧贴住他的手臂,温和笑道:“也不算是,其实这一天,我早就盼望了,只是没想到会是以这种方式罢了!”

袁熙也笑道:“那无垢你以为,会是以哪种方式?”

“我以为你会抢亲呢,显奕!”高月俏皮说道。

袁熙愕然,还真被高柔给猜测对了,没想到典雅文静的高月,心里居然臆想着,自己会把她抢过去。

袁熙真想问问高柔怎么知道的,不过此时高柔也已经回老家陈留了。

其实高靖也知道,洛阳要发生大事了,所以提前安排高柔回老家了。

“今天我要不来,你父亲要真把你嫁过去,你是不是就真的嫁过去了?”

“是啊。”高月看着他,淡淡道:“你口口声声说喜欢我,不愿放弃我,我是愿意赌上自己的。你要真心舍不得我,肯定会做一些事情。不然我也会死心。”

“我真的会去抢的。”袁熙认真望着她,满眼柔情说道:“不管别人怎么看,你父亲,甚至我父亲,我都不管,卫仲道敢娶你,他就肯定会死,你愿意不愿意,我都会把你抢回去做我的夫人的。”

高月抿嘴轻笑:“虽然你这样很讨厌,但是无垢很喜欢呢。”

“哈哈。”袁熙心中畅快,大笑两声。

高府没有几个下人,后院里显得异常空旷,袁熙把高月抱起来,快步走到一边的亭子里坐下来,才拉着她的葇荑说道:“无垢,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好你的。”

高月怔怔的望着他,轻声道:“嗯,显奕我信你,乱世真的要来了吗?”

“是啊,过了今年就已经差不多了。”袁熙接着说道:“你与我回河北,洛阳已经不适合我们待了。”

“可我父亲......”

“你父亲和你不同,这对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会适时的帮他,但是这条路,终归是他自己在走,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高月面色黯然,袁熙如此了解她的父亲,她作为女儿的,又如何不解。

只是很多事情了解是了解,明悟还能看破的就很少很少了。

“跟我回河北吧。”袁熙轻轻环住她的柳腰,喃喃道:“我也需要一点时间,你懂吗?”

高月本来还很彷徨的心,顿时柔软下来,趴在他的怀里,柔柔的应了一句:“无垢听夫君的。”

次日,袁绍令文丑带领中军,先行护送家小离去。

然后再到西园,联合所部兵马,尽数撤离洛阳。最后由颜良带领原上军所部,五千兵士殿后。

不到半日,一众兵马共计两万多人,离开了洛阳,取道陈留黄河赶往河北。

袁熙在许褚统领的三百精锐骑兵护卫下,跟着袁绍在洛水指挥大军连夜抢渡。

当最后一批兵马渡过洛水,而董卓也没有派来追兵时,父子两人才稍稍松了口气。

袁绍下令焚毁了附近一切船只,又差人先行通报冀州牧韩馥。

司空府后院。

“呀!混账!袁本初!”

董卓抽出环首刀,将一张塌劈成两半。

对着跟进来的李儒、李肃、吕布吼道:“难道我不能杀了袁绍这个竖子吗!”

吕布拱手说道:“只要义父一声令下,布即可斩杀袁绍首级献与义父。”

李儒劝董卓说道:“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不识大体,因此害怕逃跑,并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缉他太急,势必激起事变。”

“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那么,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

董卓听后经过一番权衡,怒气稍解了些,于是传令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董卓此时,还是一个审时度势的枭雄的。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附议,没有反对。出奇的平静。

袁绍因此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又一次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而且谁反对就立刻处死。

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

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是月,董卓又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威胁何太后,下诏废黜少帝刘辩。

诏书说:“皇帝为先帝守丧期间,没有尽到作儿子的孝心,而且仪表缺乏君王应有的威严。如今,废他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皇帝。”

袁隗心思沉痛复杂地,把少帝刘辩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刘协。然后扶弘农王刘辩下殿,向坐在北面的刘协称臣。

何太后哽咽流涕,群臣都心中悲伤,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接着,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

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也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董卓又得寸进尺地提出:“何太后曾经逼迫婆母董太皇太后,使她忧虑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

于是,把何太后迁到永安宫后。即刻大赦天下,把年号昭宁改为永汉。不久,董卓用毒药害死何太后。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

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董卓又把何苗的棺木掘出来,取出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

还杀死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三天后,袁绍兵马来到了陈留附近驻扎。

前不久。发生了曹操刺杀董卓事件,不过很不幸,失败了,被吕布发现了。

曹操在行刺董卓不遂后,也从京城逃到了陈留。而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

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变易姓名,从小道逃归乡里。董卓大怒,行文郡县缉拿。途中曹操投宿故友吕伯奢家,其子五人依礼招待曹操。

曹操疑心吕家有害己之意,手剑杀死八人而去。逃至中牟为亭长所疑,带至县府。

时捉拿曹操之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为曹操,但以世乱,不宜拘天下英雄,请县令释放曹操。曹操,死里逃生,才到了这里。

可怜董卓吸取了袁绍带军出逃的教训,加强了控制洛阳附近一切兵马。

所以曹操只身带着儿子曹昂,还有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出逃,而家小早已先一部安置妥当。

袁绍就在陈留城外长亭里,宴请曹操等人。

曹操带着曹昂,还有夏侯兄弟来赴宴,袁熙、许攸、郭图自然也陪同出席。

双方客套了番后,分宾主坐下,袁熙看着曹操下首的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不禁感叹真两员大将也。

这两人他以前见过,但不熟悉,他知道这两人,会是将来曹操的左膀右臂。

宴席方要开始,席间,众人先是回忆了一番京中旧事,和最近时事。

接着,袁绍看向发小曹操问道,“孟德啊,你看如今天下大乱,天子蒙尘,董卓霍乱京师,我们打算举义兵讨伐董卓,但是如果没有除掉董卓,那我们今后该怎么打算?”

曹操对于袁绍的话十分错愕,不答反问道,“那本初你如何打算的!”

此时曹操自己确实,还真没有这个想法,我们不能以果推因来诽谤曹操。

袁绍于是自信讲道:“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当有所为,孟德你呢。”

虽然,曹操对此并没有事先安排,但曹操听后急智说道:“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而此次的袁曹相会,决定了之后袁曹两家的战略动态,以后也就成为对手了。

第1章,提前

183年,河北巨鹿。

一处隐蔽的营地,周围树木繁茂,仿佛将这里与外界隔离开来。

营地之中,张角、张梁、张宝三人的营帐内,气氛压抑而又沉重。

张角面色阴沉,手中紧紧握着一份情报,缓缓地说:“二位兄弟,内线来报唐周叛变了,马元义战死,我们的计划,已经被朝廷知晓了一部分。”

张梁听闻,猛地站了起来,一拳砸在桌子上:“那个唐周,真是个叛徒,马元义兄弟死得冤啊!”

张宝也皱着眉头:“大哥,这如何是好?我们的准备还没有妥当啊。”

张角来回踱步,他的眼神逐渐坚定起来,“我仔细思量过了,虽然我们准备不充分,但是汉庭也没有,完全准备好应对我们。现在我们只能以快打快,提前发动起义了。”

张梁有些犹豫:“大哥,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我们的训练也没跟上吧?”

张角停下脚步,看着张梁:“二弟,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如果再等下去,朝廷会调集更多的兵力,来围剿我们,到时候我们就更加被动了。”

张宝在一旁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抬头说道:“大哥说得对。现在我们虽然仓促,但是凭借我们之前的谋划和兄弟们的士气,也未必不能成功。”

于是,张梁看着张角和张宝,咬了咬牙:“好,大哥,我们听你的,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唯命是从。”

张角走到营帐中央,眼神中燃起熊熊火焰:“很好,那我们就这么定了。我们要迅速召集各地的兄弟,向他们传达起义提前的消息。”

于是,一道道命令从巨鹿的营地传向四面八方。那些分散在各地的黄巾军成员,听到起义提前的消息,虽然有些惊讶,但也迅速地集结起来。

在巨鹿的一个小村庄里,黄巾军头目张燕,正在训练手下的士兵。

一名信使匆匆赶来:“张燕大哥,大贤良师有令,起义时间提前,我们要马上行动。”

张燕瞪大了眼睛:“这么突然?不过兄弟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

他转身对身后的兄弟们喊道,“兄弟们,大贤良师下令了,起义提前,我们现在就出发,去推翻腐朽的汉室!”

士兵们纷纷举起武器,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随着各地黄巾军的响应,黄巾起义就这样提前爆发了。黄巾军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向着附近的城镇席卷而去。

他们所到之处,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官吏纷纷逃窜,百姓们则是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这一切。

有的百姓害怕战争的到来,而有的百姓则期待着,黄巾军能给他们带来新的生活。

而在洛阳的朝堂之上,汉灵帝听闻黄巾起义提前爆发,惊慌失措地坐在龙椅上:“这些黄巾贼寇,怎么突然就起义了,朕的军队还没有部署好啊。”

大臣们也是面面相觑,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

黄巾起义的提前爆发,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大汉的土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灵帝坐在龙椅之上,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慌乱,“这可如何是好?”

“这遍地的黄巾贼,朕的江山岂不是要完了?”灵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这时,袁隗站了出来,他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启用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

灵帝皱了皱眉头:“这三人皆是党人,朕之前可是对他们有所打压,启用他们,岂不是自打耳光?”

袁隗苦笑了一下:“陛下,如今形势危急,黄巾贼势大,这三人皆是有勇有谋之人,若他们出马,或许还有平定叛乱的可能。此时顾不得其他了。”

灵帝陷入了沉思,他的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扶手。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张让。

“张让,你意下如何?”灵帝问道。

张让心里清楚得很,他的富贵荣华全系于灵帝一身。若是灵帝的江山没了,他也就完了。他可不想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张让恭敬地弯下腰:“陛下,老奴也觉得袁大人的建议甚是有理。如今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只能先放下其他顾虑了。”

灵帝长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就依你们所言。传朕旨意,启用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命他们即刻出兵,平定黄巾之乱。”

袁隗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陛下圣明,此三人必定会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

皇甫嵩、朱俊、卢植三人在接到旨意后,迅速集结兵力。一部分他们自己的私人武装,一部分灵帝拨的兵马。

皇甫嵩站在营帐之中,眼神坚定。“诸君,如今朝廷有难,我等虽为党人,然国之大义在前,定要奋勇杀敌,平定黄巾之乱。”

朱俊也大声附和:“没错,此乃我等报国之时。”

卢植则是望着远方,心中默默想着:“这天下之乱,岂是那么容易平定,但既然受命,定当鞠躬尽瘁。”

而在洛阳皇宫之中,灵帝依然忧心忡忡,他对张让说:“希望这三人真能如袁隗所说,平定叛乱,朕的江山可不能就这么毁了。”

张让赶忙安慰道:“陛下放心,这三人皆是能征善战之人,想必那黄巾贼很快就会被剿灭的。”

第2章,番外

番外。。。。。

次日,清晨。天空大亮。

不知何时,袁熙和蔡夫人二人屋子的门已经被关闭了。

屋子内,飘着浓郁的酒香味。外边小客厅中,此时堆满了酒坛子,有竖着的倒着的。偶尔闪过一两件衣裳。

这些衣裳,沿着笔直的方向,朝着里屋延伸。最后莫入屏风后边。

屏风后边,衣裳就渐渐的多了起来,甚至有被撕烂的。屏风的上边还挂着一件粉红色的肚兜儿。只是肚兜儿上的红线,似乎是被人给扯断了。

如此凌乱的场面中,大床上却躺着两个睡的很熟的身体。

两人的脸色,都有些痛苦。宿醉后的后遗症。

袁熙是第一个醒来的人,毕竟是男人,并且他的身体向来不差。因为常与许褚等人喝酒,酒量也是不凡。

醒来的第一刻,袁熙首先是觉得头疼。眯着眼睛,定了一下神后,第二个感觉就是好不柔软。

从手上传来的感觉让袁熙不由捏了一捏,旁边响起了一阵女子的声音。

这时的袁熙只能算是似醒非醒。这一声立刻让袁熙清醒了过来。

清醒后,入目的是一张绝美的脸颊,如少女般柔滑的肌肤,却养着一张充满了成熟风韵的脸颊,紧闭的眸子,挺翘的隆鼻。

袁熙只看到了这些,因为其他的部位都被他的身体挡住了。

袁熙摇了摇头,想了想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渐渐的,袁熙脸上的苦笑越来越多了。一个宿醉的女人,一个宿醉的男人。真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夜晚。

摇了摇头,袁熙把脑中的那些依稀能记得的画面给晃走了。再想下去,袁熙怕自己会其反应。

果然,要宿醉一定要找男人一起喝。找个女人肯定没好下场。

冷静下来后,袁熙苦笑不已。

他在想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虽然是蔡夫人邀请他喝酒,最后也导致了这个局面。

但是袁熙觉得自己首先是一个男人,要不是他酒后把持不住,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对于一个有妇之夫,袁熙向来不反对也不支持。但是既然已经发生了,袁熙当然不会逃避。

三弟妾室鱼幼薇,刘协皇后伏寿,袁熙不也笑纳了吗,区区一个蔡夫人,又算的了什么?

怀中的身体颤抖了一下,他立刻低下头,看着蔡氏的脸。

只见蔡氏睫毛微动,缓缓的睁开了眼睛。与袁熙四目相对。

看着袁熙的脸,以及他宽厚的胸膛。再感觉自己身体的异样。蔡氏脸上闪现出了一丝似苦笑,似满足的笑容。

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这一分笑容,慢慢的被满足所取代。

慢慢的,蔡氏把自己的头埋在了袁熙的胸膛内,呢喃着道:“我就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我并不后悔。因为我中意你,很满足,很满足。”

“你觉得我是该荣幸呢,还是该苦涩。”袁熙轻轻的搂着蔡氏的头,嗅着从她身上传来的一阵体/香道。

“大将军说笑了。”蔡氏缩了缩身体。

番外。。。。。淮南之战后。

小乔这绝对是个烫手山芋,所以,袁熙的第一个想法,是把小乔还回去。

但是袁熙抬头,见郭图笑容满面,有些邀功,又有些替他高兴的摸样。不由隐下了这个心思。

又变得有些犹豫不决了起来。

犹豫了片刻,袁熙露出了一丝笑容,对着郭图道:“做得好。”

郭图立刻露出了高兴的神色,拜道:“多谢主公称赞。”

一番思量后,袁熙对于心中到底把小乔怎么样,也有了决断。

“走,去看看名满江东的小乔。”袁熙笑着对落后一步的郭图笑道。

“诺,主公请。”郭图见袁熙想看小乔,不由眉开眼笑,大声应诺道。

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关押小乔的地方,袁熙心情也很是激动的。

在郭图的眼中,小乔或许是个美人,但更多是一件宝物。当一个部下,迅速收罗宝物,不是自己享用,而是献给主公。这是尊敬,忠诚。

所以,不管小乔是不是很美。袁熙都不能把她送还给周瑜,否则让郭图等忠心耿耿的部下们,情何以堪?

女人就是宝物,战利品而已。

战争本来就是双方的事情,胜利者可以随意处理他人妻子。把小乔还给周瑜?这是典型的自己找气受。

简直是吃力不讨好。把小乔留下来弹琴,也好过送还给周瑜。

“主公请。”进了府邸后,郭图显得很熟络,弯身请道。

“嗯。”袁熙点了点头,跟着郭图一起来到了前院大厅内。

郭图请了袁熙上座,随即派人去找小乔过来。

“主公,待会儿您自便。属下先出去了。”去门口吩咐去找小乔的郭图,又折返了回来,用了一个男人都知道的神色,对着袁熙笑了笑,弯身缓缓的走了出去。

袁熙并没有责怪郭图。虽然稍微不正经了一些,但是智谋以及忠心都是有的,很可靠。

微微期待中,门外响起了一阵脚步声,轻盈,细致。

而那女子是让袁熙眼前一亮,琉璃般的脸颊,如柳枝一般的细腰。

这女子处处都透着一丝柔顺。

只是微微有些让袁熙失望的是,女子始终微微低着头,看不清楚眼睛。

“拜见大将军。”白皙的双手微微搭在腰上,小乔向袁熙行了一礼。那负责押送的侍女则很机灵的自动消失了,临走的时候还把门给关上了。

“吱呀。”一声,的声音响起的时候,袁熙很细致的观察到,小乔有一个微微颤抖的细微动作。

小乔恐怕是做了,最坏的打算了。

袁熙并没有回话,而是细细的观察着小乔,不是观察人,而是观察她的动作。只见她右手微微搭着左手,似乎是在左手袖子里藏着一些东西。

是匕首,还算剪刀?

袁熙有些失笑,玩味道:“抬起头来。”

小乔闻言没有抵抗,而是很顺从的抬起头来,一张国色琉璃的俏脸彻底展现在了袁熙的眼前。

小乔肤色虽然白,但是却散发着一种琉璃彩的色泽,动人心魄。

“怪不得当初孙策攻打皖城,见到你们姐妹,就立刻纳了你姐姐,把你配给了周瑜。果然是国色琉璃。”赞叹了一声,袁熙又笑道:“你是我见过肤色最好的女子。”

“多谢大将军赞美。”听着袁熙赤裸裸的赞美,小乔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醉人的酡红,色泽更是流转,当真是美丽无比。

“当年孙策攻打皖城,俘获了你们,自纳了你姐姐的时候,虽然是明媒正娶,但也是强兵压进,你父无力反抗。那事你经历过一次,现在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吧?”袁熙笑道。

这女子走进来的时候,还带着匕首或是剪刀,当是刚烈之人。袁熙虽然不是急色的人,但也还算怜香惜玉。

不想让这女子血溅当场。自然是想要劝服她,心甘情愿的在这边住下。

娇躯一抖,脸上瞬间失了血色,小乔抬起头看着袁熙,那凄美的摸样,能让任何男人心碎。

“妾闻诸侯者,以仁治国而强,以礼仪治国而盛,相信大将军必定是知仁义,懂礼仪的大丈夫。妾乃是他人之妇,大将军自是不会纳了妾。”只是脸色白了白后,小乔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只是对着袁熙再次一拜,轻声道。

说出的话居然还带着大义,意图让袁熙把她放走。仁义,礼仪治国。乱世之中,那就是笑话了。

袁熙当然是不为所动,不过,却也是失了耐性与这女人说话了。出口是仁义啊,礼仪什么的。这女人并不像是外边一般的柔弱,是一个有几分真本事的女人。

“今天,怕是让你失望了。”袁熙玩味肆无忌惮的打量着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