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避暑的日子过得飞快,赵扩却无心贪恋美景,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大事。他每日与李婉儿漫步庭院,看似悠闲,实则内心波涛汹涌,不断思索着破局之策。
回到皇宫后,赵扩立即召开了早朝。群臣齐聚金銮殿,却不见帝王往日的疲惫,只见他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诸位爱卿,”赵扩的声音在殿内回荡,“朕前些日子身体抱恙,多亏了诸位爱卿和皇后悉心照料,如今已经痊愈。朕心中甚慰!”
众臣山呼万岁,赵扩却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如今元朝统治摇摇欲坠,各地义军并起,这正是我们推翻暴政,建立新朝的大好时机!朕知道,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但朕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赵扩的语气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群臣的心头。感受到帝王的决心,原本有些低迷的朝堂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昂扬的斗志。
“陛下圣明!”汪德臣率先出列,“臣以为,当前首要任务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军队战斗力,为未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高举过头顶:“臣这些日子以来,仔细研究了各地的战报和军政事务,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政策和战略,请陛下过目!”
赵扩接过奏折,仔细翻阅起来。他知道,汪德臣足智多谋,提出的建议定然经过深思熟虑,对于当前局势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赵扩点头赞许,将奏折递给身旁的太监,吩咐道:“传阅各位爱卿,看看有何建议,畅所欲言。”
奏折在群臣手中传递,殿内不时响起低声的议论声,众人皆被汪德臣的远见卓识所折服,纷纷表示赞同。赵扩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皇后李婉儿身上。李婉儿会意,起身施礼道:“陛下,臣妾以为,除了军政事务,文化建设也不可忽视。元朝统治多年,百姓饱受压迫,人心涣散。我们应当积极推行汉家文化,恢复传统礼仪,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和对朝廷的认同感。”
赵扩深以为然,点头道:“皇后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皇后全权负责。”
李婉儿领命,随即着手筹备。她深知,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只有让百姓从内心深处认同赵扩的统治,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的王朝。她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包括祭祀天地、尊孔崇儒、兴办学堂、奖励农桑等等,并亲自参与其中,以身作则,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与此同时,远在南方的刘福通也时刻关注着北方的局势。他与赵扩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通消息,共商大计。刘福通深知,自己与赵扩的目标一致,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最终推翻元朝的统治。因此,他积极巩固南方势力,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为将来北伐做好准备。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与赵扩并肩作战,共同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赵扩身穿戎装,骑着高头大马,在将士们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校场。他目光如炬,扫视着眼前的士兵,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这些士兵,都是从各地招募而来的精壮汉子,他们眼神坚定,士气高昂,是赵扩实现宏图霸业的基石。
“将士们!”赵扩高声喊道,声音洪亮,响彻整个校场,“我大汉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却遭元人欺凌多年,如今,我们终于有机会能够驱逐鞑虏,恢复汉家荣光!你们,都是我大汉的勇士,你们的肩上,扛着的是民族的希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
赵扩的话语,如同一道道闪电,击中了士兵们的心灵深处,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熊熊烈火。他们高举着手中的兵器,齐声呐喊:“驱逐鞑虏,恢复汉家荣光!驱逐鞑虏,恢复汉家荣光!”声震云霄,响彻天地。
夜幕降临,赵扩与汪德臣相对而坐,手中握着酒杯,却久久没有饮下。窗外,月色如水,照耀着大地,也照耀着两人沉思的面庞。
“德臣兄,”赵扩打破了沉默,“如今我们虽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元朝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尤其是北方,他们的军队依然强大,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啊。”
汪德臣点了点头,深有同感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以为,我们应当抓紧时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再挥师北伐,一举荡平元朝。”
赵扩赞许地看了汪德臣一眼,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说道:“德臣兄所言,正合我意!我相信,只要我们君臣一心,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挑战,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然而,就在赵扩准备大展拳脚之时,一匹快马飞驰而至,打破了夜的宁静。报信的士兵神色慌张,语气急促地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好,北方传来消息,元朝军队大规模集结,目标直指我军而来!”
赵扩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他猛地站起身,语气低沉却充满了力量:“看来,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