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炎这一觉睡得很香,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的时候才醒了过来。
由于一直惦念自己窑内的陶器,所以夏炎醒来之后,来不及梳洗,就急忙跑到窑边查看情况。
在这里一夜未睡觉的黒木和阿土则,严格按照夏炎的命令始终在这里守候着,一步也不敢离开。
看到夏炎急匆匆地过来,黒木知道夏炎十分关心窑内的东西,于是连忙上前告知:“族长,我和阿土一直在这里守着,没有让任何人动这里面的东西。”
夏炎看着十分疲惫的黒木和阿土,也是十分感动道:“你们辛苦了,这窑里面的东西对我们华夏族十分重要,只要里面的东西烧制成功,那么今后我们所有人就能大口的喝上那软糯的肉汤了。那样我们就可以用更少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口了,而且这东西制作出来的食物也会更加的美味。”
黒木听到,这窑内的东西居然是用来制作食物的,这与自己的擅长做饭的专业十分对口,于是也就顿时变得精神了起来,迫不及待的想要打开窑门,查看里面的情况。
不过夏炎并不着急,而是先用手紧贴着窑的外壁,感受到窑的外壁基本已经凉透,确信了窑内的温度已经降到了常温状态。
于是夏炎深吸一口气,找到了窑门所在的位置,小心翼翼地用一块锋利的石头将窑门打开。
为了试验,夏炎一次烧了两个窑,一个是横穴窑,一个则为竖穴窑。两个窑里都放置相同数量和规格的陶鼎和陶碗。其中最让夏炎担心的则是那四口直径达到50cm的圆形陶鼎。为了能够让人们尽早的吃上煮的食物,所以夏炎特意制作了四个巨大的圆形陶鼎,希望能够烧制成功。之所以叫做鼎,而不是锅,是因为夏炎鼎有足,而锅却无。
为了在做饭的时候使陶器架在火上受热更加稳定,所以聪明的原始人就发明自身带有足的鼎,而不是锅。鼎有足,可以使得其下方为镂空的状态,所以在用鼎煮食物的时候,就不需要额外的支撑,就能十分稳固,而不会发生侧翻或者因支撑物不稳定而倒塌破裂的现象出现。
为了稳妥起见,夏炎在每个窑内都放置了两个鼎,并且将他们摆放在了窑内不同的位置。至于体型较小的陶碗,陶盆夏炎则并不是十分在意,因为这些并不是当前所急需的用品,就算是这一次烧坏了,大不了以后多试验几次罢了。
夏炎首先打开的是横穴窑,随着窑门缓缓打开,等窑内残存的股热气彻地消失干净之后,夏炎才敢,探长了脖子朝里面查看。他首先看见的是靠近火膛那一侧的陶鼎,发现那个巨大的陶鼎上面有许多的裂痕,很有可能是离火膛的距离太近而导致的。不过在它附近的一些小型陶碗和陶盆确定大多完好无损,且还隐隐泛出了金属的光泽,这的确是一个好兆头。
于是夏炎小心翼翼地先拿出两只小型陶碗,让它们轻轻地碰撞,顿时一阵悦耳的声响就如天籁之音一样,在夏炎的耳膜内回响。这久违的陶器碰撞的声音,顿时让夏炎的眼眶变得红润了起来,内心深处更是感慨万千。
人类文明和科技的每一次变革,都来之不易,自此新纪元的华夏文明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那就是陶器时代的到来。
不要小看任何一样新事物的发明和创造。尽管在现在我们看来,似乎制作陶器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可是要知道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地球上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史时间中,居然只有华夏文明利用自己独有的智慧将陶器升级成了瓷器,而其他的所有文明(除欧洲文明窃取了中国的制瓷技术外)则始终处于陶器时代之中。甚至在21世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也依然无法制造出一件能与中国瓷器媲美的瓷器。
夏炎不由自主的感慨,为自己,也为华夏文明的陶器得到传承而感到骄傲。
夏炎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将一件件小型陶碗和陶盆洞窑内拿出,交给黒木和阿土,吩咐他们小心把所有的器物都在地上摆放整齐,不得摔伤。虽然偶尔也有一些陶器出现了损坏,但这都无伤大雅,夏炎最关注的还是位于最里面的那第二口陶锅。
很快,夏炎就看见了那隐藏在最里面的第二个陶鼎,不过由于光线限制,夏炎看不清它的全貌。
于是夏炎屏着呼吸,慢慢地用手将那第二个陶鼎一点一点的移动,最后用双手捧了出来。犹如一个父亲怀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婴儿一样。
在阳光的映照下,夏炎又小心翼翼地将陶鼎摆在地上,仔细查看,发现它的全身居然没有任何一丝裂痕,暗红色的玻璃光泽和迷人的线条,让夏炎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
抚摸着陶鼎光滑的釉面,夏炎就如同抚摸一个少女的肌肤那样,感觉十分美妙,情不自禁的深深地吻了上去。
黒木和阿土看见自己的神使族长,居然抱着这个下面长了三个脚,上面还有两个耳朵的圆罐罐又亲又摸的感到十分震惊。
“神使族长莫非是想女人想疯了,居然对那个圆罐罐做出如此奇怪的动作。”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是时候该给族长找个女人了。”
不过在他俩胡思乱想的时候,夏炎很快就将第一个横穴窑里面的所有陶器拿了出来。
夏炎顾不得欣赏那摆满了一地大大小小,闪着金属光泽的陶器。
而是径直走向寄予厚望的竖穴窑。打开窑门,里面的景象让他眼前一亮。虽然靠近顶层的大陶锅也有一些瑕疵,但是并不影响使用。从上往下,夏炎从上往下一层层将窑内烧好的陶器拿出来,发现横穴窑里面的陶器完好率更高,而且碰撞的声音也更加清脆。
而且更重要的是被夏炎放在中间的那口大陶鼎不仅完好无损,而且质地比横穴窑烧制的更加细腻。夏炎心中大喜,横穴窑虽然成品率差一点,但是烧制的陶器数量更多。竖穴窑由于当前技术和材料限制,并不能做的太高太大,但是成品率较高。
看来两种窑都有各自的优势,后续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窑来烧制陶器。对于小型的数量需求多陶碗,陶盘等则用横穴窑,对于大型的陶鼎等则用竖穴窑。另外还要加强对窑的研究力度,争取能够制作出兼具两者优势的窑,不过夏炎把这个任务都交给了老实憨厚的阿土,并任命他为制陶组的组长。
发现并使用人才,是夏炎要在新纪元将华夏文明传承和延续下去的最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让自己轻松的最好方法。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