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拍摄的电影才是符合主流审美的,理应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因此,对于这一结果,他们表示强烈不满。当然,也不乏像王宝宝这样的人,他始终对叶晨华的《湄公河行动》抱持敬佩之情,认为这是最贴合禁毒主题的佳作。作为草根出身的他,深知唯有实力才能支撑起电影的长远发展,而非短暂的流量效应。
此刻,现场的观众情绪更加高涨,他们自始至终都将希望寄托于《湄公河行动》。若最佳影片奖项落入某些“流量大片“之手,那无疑是难以置信的。而当叶晨华最终获奖的消息传来,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这个结局真是太好了,我悬着的心总算可以落地了。”一位观众感慨道。”哈哈,我也是,特别是那几日,看到《湄公河行动》几乎无人问津,我都快急疯了。这么优秀的电影竟然无人赏识,我甚至开始怀疑,是我的审美出了问题,还是大众的品味变得不可思议了?明明有这样一部既有深度又极具意义的电影摆在面前,却偏偏去追逐那些空洞无物、毫无营养的影片?好在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另一人附和道。
“没错,《湄公河》本身的质量就无可挑剔,我一直相信叶晨华的能力。他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对我们影视行业来说,无疑是破晓的曙光。如今取得如此佳绩,更是对那些依靠‘脸蛋’吃饭的主流电影给予了狠狠一击,提醒他们:颜值并非长久之计。”
面对众人对叶晨华及其电影的交口称赞,一直试图贬低《湄公河行动》的郭叶明心中满是不甘。然而,事实不容争辩,叶晨华和他的电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彻底超越了那些流量明星主演的作品。虽然心中充满嫉妒与不满,但他不得不承认,这场较量中,叶晨华笑到了最后。
叶晨华执导的电影在央妈卫视举办的奖项评选中一举夺得了最佳影片桂冠,这无疑是对公众期待的一次完美回应。凭借这部作品,他不仅名声大噪,更是在众多青年导演中脱颖而出,成功突破了流量明星的重重包围,让人难以忽视。该片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其影响力之巨,即便是国家层面的大力宣传也难以企及。它不仅让原本对禁毒话题不甚关注的人群开始重视起来,甚至可以说推动了全民关注毒品危害的浪潮,成就了一项连政府都难以单独完成的壮举。叶晨华因此成为众多同行既羡慕又嫉妒的对象。
与此同时,在中宣部的办公区内,一场直播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目睹叶晨华力压群雄,摘得最佳影片的殊荣,部里的领导们无不激动,纷纷为他鼓掌喝彩。中宣部部长李建国更是赞不绝口:“果然是慧眼识珠,小叶的确有两下子,能在诸多主流电影中独占鳌头,这份荣誉也为咱们宣传部争光了。”
当初参与讨论《湄公河行动》的领导们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既满意又惊讶。”叶晨华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起初我们还担心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可能会影响品质,甚至招致观众的不满,没想到竟收获了如此积极的效果。”一位领导感慨道。
另一人接着说道:“这都多亏了部长的坚持,若非保留了那些关键镜头,恐怕达不到如今的震撼效果。《湄公河行动》本就是以宣传禁毒为目的,贴近现实的场景和情节设计,才能真正让观众感受到禁毒斗争的紧迫与危险。”
还有人表示,自己一开始就对叶晨华抱有极高的期待:“无论是剧本构思,导演技巧,还是角色塑造,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不获奖,那就真得向市场妥协了。”
“没错,《湄公河行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触动了全社会,也给影视圈带来了冲击。如今的市场几乎被缺乏演技的流量明星垄断,仿佛没了他们就拍不出好电影。叶晨华却证明了,即便不依靠流量明星,依旧能打造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票房成绩斐然。”另一位领导补充道。
近年来,国家队在电影领域的佳绩乏善可陈,市场被流量明星占据的局面已持续许久。即使身为国家队的中宣部,面对这样的行业现象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他们渴望制作高质量作品,但高额的投资往往因明星效应而打了水漂,没有流量就意味着票房惨淡,进而亏损连连。长期依赖国家背景填补亏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许多导演要么选择放弃,要么被迫顺应市场趋势,邀请流量明星参演。
叶晨华的成功案例打破了“无流量无票房“的定律,给流量明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在对他大加赞赏之后,领导们转而讨论起如何给予他应有的奖励。鉴于叶晨华为国家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不给予重奖实在说不过去。
“我觉得应该给他颁发一枚荣誉勋章,以此表彰中宣部对他的认可。”一位领导提议道。
“勋章自然重要,但也不能少了实质性的奖励,比如奖金。”另一人补充。
李建国对此并不完全满意,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做出了决定:“奖励是必须的,关于勋章,我认为除了精神上的表彰,还应有实际的提升措施。”
“部长的意思是?”众人齐齐望向李建国,充满好奇。
李建国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应当提升他的职位和待遇,副八品的职位,享受正八品的待遇,以小叶现在的实力,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
部长的话掷地有声,无人敢提出异议,也无人愿意反对。不久后,叶晨华回到单位,再次接受了领导们的当面赞誉。李建国现场宣布了他的奖励决定,叶晨华心中满是喜悦,对所有领导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尽管只是从正九品晋升到副八品,看似只是一级之差,但实际上,每一级间的权力与责任都有着显著的区别,尤其是在实际决策权上,正八品显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无论如何,晋升总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
除了职位的提升和薪酬的增长,他还获得了一笔可观的奖金。就在这个时候,系统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叮!系统奖励已送达,新模块开启!”
几个自选模块在他的意识中显现:“作曲家、作词家、编剧……“面对这些选项,他稍作权衡。考虑到当前以影视导演为事业重心,且已具备神级导演的能力,他意识到编剧能力的欠缺,为了更好地把握剧本创作,提升作品质量,他选择了编剧模块。尽管有现成的剧本资源,但深入学习编剧技能无疑能让他更精准地掌握剧本的艺术精髓,从而进一步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尽管叶晨华当前的身份仅是一名新晋导演,但在中宣部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他的职位范畴,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湄公河行动的大获成功,并没有让中宣部急于乘胜追击,推出新的项目,因此,叶晨华这段日子显得颇为清闲,然而他并非安于平淡之人。
每日无事时,他便在中宣部内随意游走,或是在城市各处漫游,这种单调的生活让他感到索然无味。他渴望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些生活困苦的儿童身上。通过网络搜索,他惊讶地发现,即便在今日,仍有大量儿童身处困境,许多孩子因家庭原因无法接受教育,更甚者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网页上的数字只是冰山一角,叶晨华明白,实际的情况可能远比数据显示的更为严峻,生活中还有更多儿童在更为艰苦的环境中挣扎。
这份沉重的现实触动了叶晨华的心弦,他决心要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他深知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彻底解决所有贫困儿童的问题,于是经过周密思考,他决定创立一个基金会,旨在汇聚更多爱心人士的力量,筹集资金,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援助。
一切计划就绪后,叶晨华低调行事,没有立即公开这一消息,而是秘密注册了一家名为“星华儿童救助基金会“的组织。由于其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他的这一举措迅速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支持,基金会的成立过程异常顺利。
然而,叶晨华清楚,要真正做好这项事业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影响力积累,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援助贫困儿童。尽管湄公河行动的成功让他的名声大噪,但没有绝对的号召力,此时若高调宣布基金会的成立,或许会被误解为利用此机会谋取私利。因此,他选择暂不公开,先用自己的力量为贫困儿童提供帮助。
他坚信,只要持续制作出像《湄公河行动》这样既有深度又富有社会意义的电影,终会吸引更多爱心人士自发地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叶晨华将自己大部分的收入注入基金会,并通过调研,发现了几家为大量贫困儿童提供援助的福利机构。随后,他代表基金会向这些机构捐赠了数额可观的资金,这一系列善举迅速引起了多家福利机构的注意。
其中,杨成辉作为一家福利会的会长,首次收到了高达五百万的巨额捐款,这与以往零散的几千、几万元捐款或物资援助形成鲜明对比,即便是单位捐赠,通常也不超过几十万。这笔突如其来的巨款让杨成辉震惊不已,甚至怀疑是否转账错误。紧接着,其他几家福利机构也纷纷接到类似的捐赠电话,证实了这不是偶然,而是有人特意为之。
在好奇心驱使下,他们试图查明捐款者的身份,却发现款项来自一个匿名账户。尽管如此,为了能让受助儿童知晓恩人,他们并未放弃追踪源头。最终,在多方努力下,银行提供的信息揭示了资金来源于一个新成立不久的“星华基金“,而它的创始人正是因《湄公河行动》声名鹊起的叶晨华。
得知真相的杨成辉等人内心五味杂陈,他们未曾料到这位慷慨解囊的竟是叶晨华。相比之下,娱乐圈中不乏热衷于公益活动的明星和导演,但其中不乏为了塑造正面形象而做的表面功夫,甚至存在诈捐现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无论捐款多少,总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以确保公众知晓他们的善举,毕竟,这些“投资“往往需要从粉丝那里得到回报。而叶晨华的行为则显得格外不同,他不仅通过电影为国家禁毒宣传做出重要贡献,赢得广泛赞誉,如今更是匿名捐赠巨款,这样的行为在娱乐圈几乎独一无二。
当杨成辉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再次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一切准备就绪,剧组即将迎来开机的时刻,仅剩两天的倒计时让每个人的心弦紧绷。
首场戏聚焦于老陈的角色,他自带的气质独特,却从未涉足表演领域。拍摄过程中,他显得格外紧张,难以找到角色的感觉,内心的焦虑如同乌云密布,担心自己会拖累整个剧组的进度。对此,叶晨华导演耐心十足,亲自到场边给予指导,一遍遍不厌其烦。
“老陈,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放松是关键。你无需刻意扮演,我更看重你本身的真实感。回想你当卧底的日子,那份自然流露的情绪,正是我想要的。”叶晨华细致地解释,“比如念台词时,试着让它更自然,眼神别直视镜头,应看向这里。表情管理也很重要,遇到这样的场景,过于严肃反而会显得刻意,容易露出破绽,这点你理解了吗?”
老陈认真地点了点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叶晨华敏锐地察觉到老陈的服装和妆容与角色定位有所偏差,迅速召唤工作人员前来调整。”请帮老陈重新整理一下服装,作为卧底,他应该有种不羁的气息,太过正式的装扮会让人出戏。至于妆容,立刻卸掉,我要展现他脸上的岁月痕迹和眼神里的深沉,妆容不应掩盖这些特质。”他指示道。
工作人员即刻响应,一系列细腻的操作让在场的所有人,无论是剧组成员还是演员,对叶晨华的敬业与专业竖起了大拇指。他关注的不仅是演技,还有那些常人易忽视的细节,这份周全让人由衷敬佩。
细节调整完毕,拍摄继续。经叶晨华点拨后,老陈的表现显著提升,尽管仍有些许瑕疵,但在几次NG后,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一幕。听到“通过“二字,老陈如释重负,喘出一口长气,而其他演员更是无不惊叹于这短时间内老陈演技的飞速进步。大家心知肚明,这是叶晨华调教有方的结果。
“叶导真是令人折服,不仅导演和编剧才华横溢,对演员演技的指导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不得不服!”有人感慨道。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