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我听说你最近接了一部戏,是演一个大学教授?男生问道。
对,周墨点头,不过我觉得这个角色挺难演的。你们猜为什么?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因为我觉得,现在影视剧里的大学教授都太刻板了。周墨继续说道,要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究,要么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但实际上,我认识的教授们都很有意思。
比如说?杨导演也来了兴趣。
比如说我们系的王教授,有一次上课迟到了,你们猜他怎么说?他说:同学们,对不起,我刚才在食堂排队买煎饼果子,前面那个学生点单特别慢,我实在忍不住就帮他把配料都选好了。
全场爆发出笑声。
还有李教授,期末考试的时候,有个学生问他题目难不难。他说:不难,但是我改卷子的时候心情不好的话,可能会比较严格。
笑声更大了。
这时,后排一个女生举手:周老师,那你演的这个教授最后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嘛,周墨故作神秘地说,我只能告诉你们,他是个会在课堂上放电影的教授。
放什么电影?有人追问。
他自己演的。周墨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而且是他年轻时候演的武打片。
全场再次哄堂大笑。就连杨导演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个包袱抖得太妙了。
其实吧,周墨的语气突然认真起来,我觉得演员和教授有一个共同点。
什么共同点?杨导演问。
都是在表演。周墨说,教授在讲台上要把深奥的知识讲得生动有趣,演员在镜头前要把简单的台词演得引人入胜。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能把课讲得精彩的老师。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从后排传来:你这不是在侮辱教授吗?把教学等同于表演?
现场气氛突然变得有些紧张。杨导演正要开口打圆场,周墨却笑着摆摆手。
周墨看了一眼杨导演,轻轻点头:可以,杨导演有些疑惑。
我希望这些提问都是真实的,不要安排托儿。让观众提出他们真正想问的问题。
杨导演愣了一下,随即拍手叫好:好!就这么办!
很快,工作人员就在观众席间分发了话筒。第一个提问的是个戴着眼镜的男生:周老师,我听说你在中戏的表演课上经常和老师对着干,这是真的吗?
对着干?周墨笑着摇头,那是他们的误解。我只是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有次老师说演员要投入角色,我就问了一句:那演杀人犯是不是要真的去杀人?
全场哄堂大笑。
其实我想说的是,表演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要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周墨解释道,就像今天,我站在这里说话,不是在扮演一个北大学生或者清华学生,而是在表达我自己的想法。
第二个提问来自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女生:周老师,你觉得演员和学者有什么区别?
有意思的问题。周墨若有所思地说,你知道吗?我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于,学者是在追求真理,而演员是在创造真实。
看到台下一些疑惑的表情,他继续解释:比如说,一个学者研究历史,他要尽可能还原当时的真相。但一个演员在演历史剧时,他需要让观众相信他就是那个历史人物,即使有些细节可能与史实不完全相符。
那你觉得哪个更重要?那个女生追问。
都重要。周墨说,就像盖房子,学者是在打地基,演员是在装修。缺了哪个都不行。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后排传来:那你现在是在打地基还是在装修?
周墨转头看去,说话的是个穿着休闲西装的中年男人,面带讥讽。
您是?周墨问道。
我是北影的王教授。那人站起来,我很好奇,你一个没有系统学过表演的人,凭什么在这里指点江山?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