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在长平之战后,又援助了韩楚两国,破坏了秦国的征服计划。
战胜了秦国,再加上赵括发明了很多工具,帮助七国百姓提高生活水平的种种措施,使得赵括获得了巨大威望。
赵国的百姓崇敬他,七国的军队敬畏他,
与此同时,赵括发现了很多问题。
在这个时代,各国虽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法律的解释权完全掌握在贵族手里。
贵族随意解释并使用法律,对治下的百姓生杀予夺。
赵括认识到,在这么多的国家中,法律执行最好的,竟然是被称为暴秦的秦国。
秦法严苛,但贵在能贯彻落实。
秦法不但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贵族与平民一视同仁。
在其他六国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
于是,赵括开始巡游赵国,并劝说当地贵族,希望他们能好好对待百姓,希望能为赵国的百姓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
赵王得知此事,很是支持。
他是一个开明的君王,会支持手下名臣的政策,并且给与大量的物质保障。
赵括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获得当地贵族的款待,并且贵族会同意他的建议,减少对百姓的压迫。
并不是贵族明白民众的重要性,而是他们崇拜赵括的名声,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褒奖。
战国时期就是这样,对名声有着极度执着的追求。
无数人可以为名声动辄自刎而死。
自然也可以为名声而好好对待子民。
但这个过程中,赵括发现了国家真正的问题。
贵族掌握着管理的任免权。
同时,官吏的一举一动根本没有人监督。
赵括看到了百姓沉重的赋税,看到了无止尽的劳役,看到了官吏对百姓的欺压和逼迫。
所以,他向赵王提出了监督官吏并且通过评选来任免官员。
但这个建议,遭到了国内大贵族的反对。
古往今来,对官吏监督和任免的权力都掌握在君王以及宗室贵族的手里,怎么呢你够了交出去呢?
罕见的,赵王犹豫了。
与此同时,一个青年回到了赵国。
青年叫赵七月,是赵王的弟弟,之前在齐国做质子,随着赵国国力的增强,回到了赵国。
他回到国内我行我素,多次触犯法律,很快就招致了以赵括为首的朝堂势力的不满,双方发生了很多次的冲突。
好在赵七月有赵王的保护,总能够平安无事。
双方的矛盾,实际上是赵国宗亲的贵族力量,和赵国改革派势力之间的斗争。
好在赵王是豁达的,他一边赏赐贤臣们大把的财物,一边通过和稀泥的方式,试图维护国内势力的平衡。
然而,矛盾终究是不可调和的。
有一天,荀子拜访赵括,希望和他讨论大一统的思想。
如此盛宴,吸引来了七国的士人少来围观学习。
赵王一直在试图调和赵七月和改革派之间的矛盾,所以他命令赵七月前去拜访各国大贤,并且多次教导他要保持对士人的尊重。
赵七月叛逆无比,一出城就忘记了赵王的叮嘱,骑着高头大马飞驰。
在路上,他碰到一位耳聋眼瞎的老人,挡住了他的去路。所以他撞倒了老人。却因为骑术不精,马受惊导致自己跌倒在地。
愤怒之下,赵七月命令自己手下痛打了老人。
老人的求饶并没有招来怜悯,相反正好激起赵七月的凶性,他殴打着老人,嘴里怒骂着贱民,还要打死老人。
这位老人,名叫杜。
是赵括的朋友。
杜是一个匠人,很早就生活在赵家的领地内,赵括认识他之后,拜托他做了很多器械,其中包括运输粮食的独轮车,加快耕地速度的农具,能让人冬天保持温暖的土炕,还有嬴政小时候生活的床……
赵括封地的很多人都受过他的恩惠,所以,当赵括见到被殴打到濒死的杜时,他情绪失控了。
这个在战场上能和白起五五开的将军,拿起武器,一剑结束了赵七月的性命。
“从今日起,我将帮助董子成实行新律,违法者,杀害无辜者,无论是谁,我都会将他们处死,我以我自己和父亲的名声来发誓!”
……
“过!”
王亮看着机器中的画面,开始鼓掌。
周围人纷纷送上称赞。
“演得好啊!”
朱亚纹脱了外套,现在还是夏天,他整场戏骑马加射箭一气呵成,出了一身汗。
“屮,离我远点,臭死了!”
“我这是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你的戏么!”朱亚纹反驳。
王亮:……
“老朱,我发现你最近越来越不要脸了!”
“这不是王大导演教得好嘛!”朱亚纹嘻嘻哈哈。
两人说话间,刘施施的经纪人走了过来。
王亮让朱亚纹先去换衣服,一会儿再过来。
回过头,经纪人满脸笑容:“王导,您真是太厉害了,我从来没想过,施施能演的这么好!”
“是她自己努力,我不过指点了几句。”
“就算是她自己努力,那也得有人教才是,我让施施请王导您吃饭,王导可一定要来!”
刘施施换完衣服回来,走到王亮跟前:“王导,这段时间感谢你的指导,晚上吃顿饭吧!”
王亮摆摆手:“我知道你经纪人的意思,真不用再问了,姐姐,说拍电影肯定会拍,我不是连人物形象都和你说了吗?我今天还有事儿,下次一定。”
刘施施这段时间一直在揣摩角色,连日常生活都有了些许艺恬淡的影子。
若是往日听到王亮的回复,肯定要多问几句,今天只是点点头。
“哦。”
“叩?”王亮下意识问道。
刘施施一愣:“什么?”
“咳咳,没什么,你先去吃饭吧!”正好朱亚纹回来,王亮拉着他就往外走。
刘施施盯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朝周围看了看,这才啐了一口。
“呸!”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