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鬼谷子

换源:

  我们赶在了寒冷的冬天前到达了云梦山鬼谷,拜见了鬼谷子。

王诩,道号鬼谷子。

和我们一同上山的还有半路遇见的名叫庞涓的,和孙膑年龄相似。

王诩师傅是个很有耐心的老头,他很喜欢孙膑,对我也挺照顾的。

在这里我的武艺真的飞速提升。

鬼谷子知道孙膑在兵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根底,于是采取教学相长的办法,先让孙膑对以前学过的兵法,如《神农兵法》、《黄帝兵法》、《太公兵法》、《军志》、《军政》、《司马法》、《管子》等加以温习领悟。

在此基础上,鬼谷子重点向孙膑传授孙武的兵法十三篇,两人一起体悟,一起交流心得。同时,鬼谷子教孙膑战阵之道,讲解五阵、八阵等排兵布阵的方法和道理。此外,鬼谷子还向孙膑传授了纵横之学,这门学问讲的是如何权谋奇变、纵横捭阖之术。纵横之学与兵学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

经过鬼谷子的悉心教导,孙膑的知识更上了一层楼,他对军事、兵学精义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得心应手,兵法知识都烂熟于心了。

我和孙膑、庞涓同吃同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转眼间,已在鬼谷中学艺三年有余。

这三年间,鬼谷子悉心传授孙膑、庞涓兵学。鬼谷子可不是空有纸上谈兵,他是斩草为马撒豆为兵,让孙膑和庞涓真实对阵演练。三年下来,孙膑和庞涓已是深得兵法精髓。

“师妹,你知道吗?魏王重金求贤,招揽将相,我想下山试试。”庞涓激动的跑来告诉我。

“那你下山试试呗。”我怂恿道。

可庞涓脸上又一阵纠结,“师傅如果不同意怎么办啊?”

我把他推到师傅屋前,说:“你不试怎么知道。”

庞涓犹豫片刻,敲响了鬼谷子的屋门。

“进。”

鬼谷子看见是庞涓,放下手中的书,问道:“何事?”

“师傅,弟子有一事相求。”庞涓低下头,不敢直视鬼谷子的眼睛。

“时运到了,你可以下山去求取功名富贵了。”鬼谷子早已猜到庞涓想说什么。

庞涓跪下,朝鬼谷子一拜“谢师傅,求师傅帮弟子算一下往后前途如何。”

鬼谷子不仅精通纵横和兵学,更是有数学之能。这数学非现在的数学,而是日星象纬尽在掌中,占卜过去未来无不应验如神,可知前后五百年。因此,相士占卜尊鬼谷子为祖师爷。

我之前找鬼谷子算过,他说我爱情不顺,但前途光明,我觉得他算的还怪准的。

我在门外等候庞涓,庞涓出来脸挂满了笑意。

“师傅同意了,他让我去山中摘一枝山花,虽然不知道师傅什么意思,但师傅让我这么做肯定有师傅的用意。”

说罢,庞涓就迫不及待的往山上寻去,我急忙跟上他,喊道:“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呀!”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感觉我也要快下山了。

此时正是六月时分,百花已经开过,山中没有了山花。庞涓在草丛中寻觅了半天,才发现了一株不起眼的草花,就将它连根拔起,准备带回去。不过,庞涓看这草花实在太卑微了,连名字都不知道叫什么,又能成什么大气候呢。于是,庞涓就把草花扔在了地上,继续寻觅更好的花。

我也是满头大汗找了半天,没找到一株,倒是被山林里的虫子咬了好几个包。

又找了半天,我们还是一无所获。眼看天色已经快黑了,庞涓知道没戏了,就开始往回走。

半路上,庞涓又见到了那株草花。草花被庞涓拔下,又被太阳曝晒,已经半枯萎了。庞涓实在没找到花,就捡起来草花,放到了袖子中,想也算有个花了。

等回去之后,我去找孙膑,他那里有用来止痒的草药。

“春春,你又是上哪玩了?身上被咬了这么多。”孙膑细心的为我擦拭红肿。

“我下午陪庞涓哥哥去山上找花了。”

“去山上找花干什么?”孙膑疑惑的问。

“庞涓哥哥想下山了,让师傅帮他算一下前途,师傅让他找一朵花来。”我说。

孙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接着笑着说:“他现在在师傅屋里呢?”

“对啊,我们一起去找他吃晚饭吧。”我拉起孙膑的手说。

庞涓还是觉得草花太卑微了,没好意思拿出来,骗鬼谷子说没找到花。

鬼谷子早已看透,点出庞涓袖子中藏的花。庞涓看师父已经看穿,不敢再隐瞒,就拿出了草花,说这草花也太过卑微了。鬼谷子接过花,笑了笑说道,同样是花,又哪里分什么贵贱。

鬼谷子让庞涓找花,只是为了以花为卦。看着手中的半枯萎草花,鬼谷子为庞涓断道:“花名马兜铃,一开十二朵,是你发迹的年数;花采摘于鬼谷之中,见日而枯萎,鬼旁加个委是魏,你发迹的地方是在魏国。”

对于庞涓的未来,鬼谷子也已看清,但不能明说。鬼谷子只是隐晦的对庞涓说道,你今天藏花欺骗了我,以后要是欺骗人也必然会被人所欺骗,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能骗人。

最后,鬼谷子又送给庞涓八个字: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怎么样?”庞涓出来后,孙膑上前关心道。

“春春和你说了啊,本来这件事情,我还想晚上和你好好谈谈呢。”庞涓笑道。

“你什么时候走?”孙膑问。

“大概明天吧。”庞涓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说道。

孙膑没有再说些什么,他知道庞涓心意已决,多说无益。

第二天,庞涓拜谢师父之恩后,就收拾行李准备下山。

孙膑和我依依不舍的前来送行,庞涓也是大有感触,对孙膑许诺,只要自己发迹了,一定举荐他共享富贵,并立誓若有半句虚言,就死于乱箭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