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言而举人心得天下者,乃为天下霸主。
以百智察万机获天下财者,乃为天下财主。
天下霸主建立以亲表为权贵的国之秩序。
天下财主制定以既得利益为壁垒的行之标准。
从此芸芸众生分为三六九等,再也难以撞开命运的桎梏。
直到权贵之下,再无天材,富养之下,再无进取。
权贵相争则国破。
不思进取则业衰。
从此天下乱世,百姓遭殃。
行业破败,穷苦难为。
直到新的霸主,财主出现,
此凡世之循环。
世间的善与恶,就如阴与阳,阴阳相转,不和谐的小势中现出和谐的大势。
而黄泉殿的主人黄泉,则负责撒播恶之种子。
这些年看到恶之种子迟迟不能开花结果,心生忧虑。作为黄泉殿的守护者,不能直接参与凡间的争斗。只能附身于凡间肉体,才能参与凡间之事。
黄泉看中了楚昭男的资质,在楚昭男最绝望的时候,获得了她的信任,通过灵魂交易,占据了她的肉体。
“这具身体还是太脆弱。”黄泉在灵界冥泉中浸泡着身体。这灵界的冥泉,是黄泉殿的至宝,通过洗涤肉身,能够大幅增强肉体和灵魂的强度。浸泡一天,相当于修练一年。
看着冥泉上腾腾升起的雾气,黄泉抬起头,看着紫色的天空,渐渐陷入回忆。
万年前,晶国出生了一个小女孩,名叫祝幽兰,从小聪明伶俐,胸怀大志。3岁时,大人们看她长的俊俏可爱,问她长大了想当什么,她不假思索的说:“我要当天下大将军!”大人们哄堂大笑。
因为当时晶国的法律规定,40岁以上的男性和所有年龄的女性不得报名国考。不得报名国考,就断了平民从政之路。
国家大权被权贵子弟牢牢把持,经过数十年挥霍,朝廷腐败,国力衰弱,邻国一片虎视眈眈。
为首的淼国更是对晶国国土垂涎三尺,多次发起对晶国的作战。
经过八年之战,在祝幽兰18岁时,晶国的大部分国土已经被淼国吞并,只剩下国都晶都在苦苦支撑。
此时晶都的守将乃是大将军祝天朝,此人志大才疏,多次与淼国大军作战频频败北,只能据守国都。
“报!大将军!淼国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小兵报道。
“来军多少人马?”祝天朝问道。
“大约十万人马,将军!”
“不足为惧,我城内有三十万兵马,他来是自取灭亡。”祝天朝对重将笑道。
副将祝荣问道:“可知来将何人?”
小兵道:“来将是淼国的先锋大将常盛。”
祝天朝又笑:“常盛此人胸无兵法,我曾两胜于他,此回必斩他以敬朝廷。”
“将军不可大意,我听说常盛此人狡诈多端,兵道奇诡,已攻下我国三个城池。”祝荣劝道。
“你怎可长他人志气,灭我军威风。战前示弱乃是大忌。来人!这祝荣必是有投降之意,给我拉下去斩了,以震军威!”
“大将军息怒!”重将劝道,“祝荣将军三代为将,祝将军本人更是浴血为国征战二十载,其忠可鉴啊!”
“是啊!大将军,战前斩将是自断双臂,断不可取!”
“众人不必劝了!祝荣,你战前乱我军心,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拖出去重打50军杖,罢免军职,轰出城外,以儆效尤!”
“将军!”
祝荣被拖了下去,被立即执行了50军杖,只打的祝荣皮开肉绽,叫苦连天。
祝天朝气不打一处来,本来他对淼国作战,负多胜少,颇受朝廷非议。而这常盛是自己唯一胜了两次之将,自己信心颇足,而这次又是敌寡我众,敌攻我守,必胜于他。怎料手下兵将表面上是让我小心于他,实则背地里讥笑我作战无能。我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众将听令!”祝天朝喊道,“祝青领十万兵马,与城外林中埋伏。祝童领十万兵马,今夜佯攻常盛,往城外林中诈败。待常盛中了祝青埋伏之后,我自引剩余兵马,全歼淼国大军!”
“得令!”
“今夜我军夜袭常盛大军,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扫之前颓势!”
“哦!!!”全军群情激昂。
另一边,常盛跟随将于城下打探。
“将军,这晶都城高墙厚,固若金汤,城内又有三十万兵马,如果拒守不出,极难攻下。”
“不必担忧。我因高估祝天朝用兵,曾两次败于他。深知祝天朝志大才疏,名不副实。此人用兵极为纯朴,好大喜功。”常盛指着城外树林道,“你看这边树林郁郁葱葱,举目难穷,祝天朝必在此设伏。我军就在城前驻营扎寨,祝天朝必定按耐不住,主动出城来攻,我们就将计就计,把他们引到这片树林,然后决一死战!”
是夜,城门打开,祝童引十万兵马杀向常盛。常盛引兵迎击。然而两军交战不几回合,祝童大军便丢盔弃马,往林中逃去。常盛亲自引兵来追。
“给我杀呀!活捉祝童!”常盛喊道。大军跟着追向祝童。
祝童诈败而逃,望见常盛亲自追来,不禁大喜过望。
待到两军来到城外树林之外时,忽见一股军马从树林里斜刺杀出,杀的常盛措手不及。
来者正是祝青。“常盛,你中计了!你常胜之名,就要在此谢幕了!”祝青笑道,自引十万兵马杀来。
常盛勒马想逃,但见城门又开,祝天朝亲自引兵冲杀过来。
此时两军在城中树林相接。常盛十万兵马被常青、常童、常天朝三十万兵马团团围住,危在旦夕。
“常盛,你今日死期到了!”祝天朝笑道。
常盛并不作答,只是暗自一笑。
这时有小兵向祝天朝报告:“报!将军,大事不好!有人攻城!”
祝天朝大惊:“不可能!常盛全部兵马在此,已中我计,不可能有兵力攻城。”
此时城中只有数千老弱病残,一旦被攻,守无可守。
“来战啊!祝天朝!”常盛笑道。
“不可不防,撤!退军守城!”祝天朝不敢弃城不顾,晶都是晶国的国都,一旦被破,相当于国破,宁弃三军不可失一城。
原来常盛自引九万兵马将计就计,孤注一掷,要跟祝天朝决一死战。而留下一万精兵,由随将带领,待祝天朝引兵而出,便乘机攻城。
此时城中只有数千老弱病残,万分凶险,情势一时逆转。常盛这一万精兵攻势正盛。
而这边祝天朝祝青祝童三十万大军不敢应战,只能回城救急,被常盛九万大军杀的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常盛愿以一命赌一国的计策,大获成功。
就在常盛一万精兵快要登上晶都城墙之时,常盛跟祝天朝激战正酣之际,只见淼国一令官奉旨来报。
“什么事?”
“奉天子手谕,请常将军接旨!”
常盛下马接旨一看,不禁大惊,急忙下令全军撤军,后退三十里回营。
祝天朝也是一惊,得喘一息,急忙率大军回城。
此时祝天朝手上三十万大军,还剩九万。
原来那圣旨写道:“孤闻将军在外征战八载,扫灭群豪,克敌无数,甚为感激,欲奉为我军之表率。回朝便欲封将军为天下军马大将军,为百将之首。怎奈将军居功自傲,竟欲据地为王,乘机谋反。深令孤痛心不已。愿将军念祖上三代为我国肱骨之臣,及时醒悟,不可一错再错。”
“这计确实险诈无比!”常盛叹道。如果他攻下晶国,便是据地为王,意欲谋反。便不得不在紧要关头,下令撤军,功亏一篑。
“可知是谁向吾主吹风?”常盛向令官问道。
“乃是祝荣。”
“祝荣?他不是被祝天朝赶出城外了吗?”
“祝荣自称因祝天朝无德,已经投降我军,称我军大势在手,胜券在握,奉将军之命,向吾主请封,封将军为晶王,如吾王不从,便自己据地为王。”
“一派胡言,我与祝荣素不相识,吾主怎信这荒唐之言。”
“祝荣自称有将军的信物,虎符令牌。”
常盛此时吃了一惊,原来他的大军来到晶国境内,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然而某夜扎营,遇到一个女刺客,这女刺客武功实在高强,虽然自己重重防备,没让这女刺客刺杀成功,然而这女刺客不仅能够全身而退,还趁机盗走了自己的虎符令牌。
然而常盛果然心思敏捷,知道祝天朝是居功自傲之徒,容不得沙子,对手下说:“让细作在晶国散下谣言,说晶国此番大胜,功不在祝天朝,在一个女子。”
另一边,晶国皇室犒赏三军,说要重赏祝天朝。祝天朝害怕祝荣说出之前将军反目之事,特地招祝荣前来。
祝荣刚到祝天朝府里,祝天朝就跪下身来,痛哭流涕道:“此番得胜,多亏了祝荣将军,得幸祝荣将军不计前嫌,一片忠心,才能使下这反间之计。”
“快快请起,大将军!”祝荣不知所以,吃了一惊。
“祝荣将军不原谅我,我不起。”
“哪里,我祝荣乃是一粗人,何才何能,能想出此种妙计。大将军如要感谢,还需感谢他人。”
祝天朝一奇,便问:“难道此计不是祝荣将军想出来的?祝荣将军立此大功,莫要自谦,哄骗于我。”
“此话千真万确。想出此计的,乃是一个奇女子。此人名叫祝幽兰。是此间一个平民,然武功谋略,天下无出其右。可惜身为女子,不能为将,我因偶见此女,深服此女之能。此女便将此计告于在下,说能救国之危难。能救国之危难,在下万死不辞。现下国已解危,还望大将军在天子面前求情,请封此女为将。如果此女为我国之将,乃天子之幸,我国之幸也。”
“那真是奇了”祝天朝说,“我愿见下此女。如此女真有此能,我必请陛下封此女为天下兵马大将军,以替吾职。”
祝天朝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想着,你祝荣连一个女子都不如,岂不是天下笑话。我如果对天子说我不如一个女子,我不也成了天下笑话?此女绝不能留。
是夜,祝天朝于府里私见祝幽兰。
“你就是献计给祝荣的奇女子。”
“正是愚下。”祝幽兰道。
祝天朝瞅着眼前这位瘦小年轻,堪堪只有十八岁的少女,忽道:“大胆,一介平民,竟敢愚弄朝廷命官,你可知这是死罪。给我拿下!”
祝幽兰瞬间被帐下数十个大汉一起摁下。
祝幽兰本以为能在祝天朝的引荐下面见天子,一朝为臣,便能改以时弊,正以国策。假以时日,摇摇欲坠的晶国,也能扭转时势。没想到还是错信于人。命悬一线。
祝幽兰本能逃脱,但是心灰意冷,不愿反抗,笑道:“我死不足惜,只叹我国运将衰,天下将陨。”
“死到临头还敢口出狂言”祝天朝喝道,“给我关入死牢,明日问斩!”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