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河的浊浪吞没赵卫华和王芳的身影时,硝烟还在峡谷上空盘旋。幸存的日军望着翻涌的河面,对着湍急的水流胡乱扫射了一阵,便匆匆撤离——他们不知道,对岸茂密的芦苇丛中,几双警惕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当夜幕再次笼罩大地,民兵队长李虎带着几个人,举着火把,沿着河岸小心翼翼地搜寻。都仔细点!李虎的声音里带着沙哑的焦急,就算...就算只剩遗体,也要把他们带回去!火把的光晕在河面上摇曳,突然,有人指着下游大喊:那边!有个人影!
众人疾步奔过去,发现赵卫华正半浮在水面上,一只手死死抓着岸边的枯树,王芳的身体被他紧紧护在怀中。快!快救人!几人七手八脚将两人拉上岸。老军医背着药箱连夜赶来,他颤抖着双手,给王芳检查伤势:还有气!但...但必须尽快送医!
此时的根据地,一片狼藉。日军撤退前的疯狂扫射和轰炸,让不少房屋化为废墟。但村民们顾不上悲伤,自发组织起来,收拾残垣断壁,准备迎接伤员。当赵卫华和王芳被抬回来时,原本寂静的村子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又很快转为压抑的抽泣——他们太清楚,这场胜利来得多么惨烈。
赵卫华在昏迷三天后终于醒来。他睁开眼的第一句话就是:王芳...王芳怎么样了?守在床边的李虎红着眼圈,强忍着悲痛说:还在昏迷,但老军医说,她挺过来了。赵卫华挣扎着要起身,却被李虎按住:别动!你自己也是九死一生,子弹虽然没打中心脏,但你失血过多,又在河里泡了那么久,能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
与此同时,县城里,地下党成员张敏收到了一份紧急情报:日军在樱花计划失败后,恼羞成怒,准备对周边村庄进行疯狂报复。张敏连夜将情报送到根据地,看着满目疮痍的村子和躺在病床上的战友,她的眼眶湿润了:必须尽快转移群众,日军这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硬拼。
赵卫华不顾身体虚弱,坚持要参与转移计划的制定。他拄着拐杖,站在地图前,目光坚定:我们往深山里撤,那里地形复杂,日军的重武器施展不开。但我们要分成多个小队,分散行动,避免被一网打尽。他看向李虎,你带着一队人,护送重伤员和妇女儿童先走;我和张敏带着另一队,负责断后。
转移行动在夜色中悄然展开。村民们牵着牛,推着装满粮食和物资的小车,在山间小道上艰难前行。王芳在昏迷一周后,终于苏醒。她不顾身体虚弱,坚持要帮忙照顾其他伤员。我躺够了,她苍白的脸上带着倔强的笑容,还有很多事要做。
然而,日军的行动比预想的更快。当第一缕晨光染红天际时,侦察兵飞奔而来:日军来了!距离我们不到十里!赵卫华立即下令:按计划分散!所有人,快!他带着断后小队,在山路上设置陷阱,用树枝和杂草伪装道路,试图延缓日军的追击。
在一处陡峭的山崖边,赵卫华和张敏带着几名战士,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日军的子弹如雨点般密集,赵卫华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心中涌起一股悲愤。不能让他们追上来!他大喊一声,抱着一捆炸药,冲向日军的装甲车。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王芳带着几名民兵赶到。卫华!她声嘶力竭地喊着,朝着赵卫华的方向冲去。赵卫华回头看了她一眼,眼中满是不舍与决绝,随后将炸药投向装甲车。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而起,日军的装甲车被炸成碎片,赵卫华却也被气浪掀飞,重重摔在地上。
王芳扑到赵卫华身边,眼泪止不住地流:你这个傻子!赵卫华嘴角溢出鲜血,却笑着说:没事...只要你...安全就好...他的声音越来越弱,王芳紧紧握着他的手,哭着说:你答应过我的,要带我去县城吃桂花糕!你不能说话不算话!
赵卫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抬手擦去王芳脸上的泪水:等...等胜利了...一定...他的手缓缓垂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王芳抱着他的遗体,痛哭失声。这一刻,天地仿佛都为之动容,淅淅沥沥的雨,悄然落下。
这场战斗结束后,根据地的幸存者们在深山里重新安了家。他们在山坡上种下桂花树,每到秋天,漫山遍野都飘着桂花的香气。王芳常常站在桂花树下,望着远方,仿佛还能看见赵卫华的身影。她接过了赵卫华的遗志,继续带领大家与日军战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多年后,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青岚河畔的故事,却永远流传了下来。人们说,每到月圆之夜,还能听见青岚河的流水声中,夹杂着轻轻的叹息,那是赵卫华和王芳,在诉说着他们未尽的誓言。而那片桂花林,也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纪念,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以及那些为了信仰和自由,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