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军大兵压境,步步紧逼根据地以来,王芳和根据地众人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每一天,侦察兵带来的消息都愈发严峻,日军的包围圈如铁桶般越收越紧,留给根据地的空间越来越小。
王芳站在高处,望着远处隐隐可见的日军营地,眉头紧锁。这段时间,她日夜思索破敌之策,然而每一种方案都面临着重重困难。粮食储备在不断减少,武器弹药也所剩不多,更棘手的是,根据地内还有不少伤病员需要照顾,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转移。
在一次作战会议上,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王芳率先打破沉默,“但日军这次准备充分,正面交锋我们毫无胜算,只能从其薄弱环节入手。”
一位老民兵皱着眉头说道:“王姑娘,日军的包围圈看似紧密,但我们贸然出击,很可能陷入他们的埋伏。而且,我们根本不清楚他们的薄弱环节究竟在哪里。”
王芳点点头,沉思片刻后说:“我们可以利用日军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们想要尽快消灭我们,必然会对根据地的各个出口加强防范,但后方补给线相对而言防御可能会弱一些。如果我们能切断他们的补给,或许能打乱他们的部署,为我们争取突围的机会。”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思考。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切断日军补给线为突破口的作战计划。王芳挑选了一批精悍的民兵,组成突袭小队,她亲自担任队长。
行动当晚,月色如墨,突袭小队趁着夜色悄然出发。他们沿着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向日军后方补给线摸去。一路上,风声簌簌,每一丝动静都让人心弦紧绷。王芳走在队伍最前方,她的眼神如鹰般锐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异常。
当接近日军补给营地时,他们发现营地周围戒备森严,巡逻的日军士兵来回走动。王芳示意队员们隐蔽,自己则仔细观察着营地的布局和日军的巡逻规律。经过一番观察,她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日军的巡逻队会有一个短暂的交接空隙,这个空隙便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机会来了。王芳一挥手,队员们如鬼魅般迅速穿过防线,潜入营地。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一组负责破坏物资,一组负责解决看守,王芳则带领几个队员直奔存放弹药的仓库。
仓库前,两名日军哨兵正打着哈欠闲聊。王芳和队员们悄悄靠近,在距离哨兵几步之遥时,他们突然发动攻击。王芳身手敏捷,一个箭步冲上前,捂住一名哨兵的嘴,手中的匕首狠狠刺进对方胸膛。与此同时,其他队员也迅速解决了另一名哨兵。
进入仓库后,王芳看着堆积如山的弹药,心中一喜。她迅速指挥队员们在弹药堆上安置炸药,然后迅速撤离。当他们刚跑出仓库不远,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仓库被炸得火光冲天,弹药的连锁爆炸照亮了整个夜空。
日军营地顿时乱成一团,警报声大作。王芳带领突袭小队趁着混乱,在日军营地内四处放火,破坏物资。一时间,日军营地内火光熊熊,喊杀声四起。
然而,日军很快便组织起反击。大批日军朝着突袭小队的方向围拢过来。王芳看着越来越多的日军,知道不能恋战,果断下令撤退。
在突围过程中,突袭小队遭遇了日军的重重阻击。队员们奋勇抵抗,子弹在他们身边呼啸而过。王芳看着身边的队员一个个倒下,心中悲痛万分,但她知道此刻不能有丝毫退缩。
就在他们陷入困境时,突然听到后方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是根据地的其他民兵在李虎的带领下赶来支援。李虎挥舞着大刀,一马当先冲入日军阵营,与日军展开近身肉搏。
在前后夹击之下,日军渐渐抵挡不住,包围圈出现了缺口。王芳抓住机会,带领队员们与李虎会合,然后迅速撤离。
回到根据地后,众人来不及庆祝胜利,便又投入到紧张的防御准备中。虽然成功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但他们知道,日军必定会展开疯狂的报复。
果然,第二天清晨,日军便发动了猛烈的进攻。炮火如雨点般落在根据地内,房屋被炸得摇摇欲坠,浓烟滚滚。王芳带领根据地的民兵和群众奋起抵抗,他们利用简陋的武器,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双方都伤亡惨重。夜幕降临,日军暂时停止了进攻。王芳看着疲惫不堪的战友们,心中满是忧虑。此时,根据地的防御工事大多已被摧毁,武器弹药也消耗殆尽,而日军的进攻肯定还会更加猛烈。
然而,就在王芳感到一筹莫展之时,一名侦察兵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附近一支抗日游击队得知了他们的困境,正赶来支援。王芳听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她立刻组织根据地的众人,准备迎接游击队的到来,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新的作战计划。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支抗日游击队的到来能否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王芳又将如何带领大家与游击队紧密合作,突破日军的重重包围,为根据地迎来新生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