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军步步紧逼的阴影下,根据地的气氛愈发凝重。王芳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所里,望着地图上那逐渐缩小的包围圈,眉头紧锁。经过数轮激烈的游击战后,根据地的物资愈发匮乏,人员也有不少伤亡,而日军此次的围剿决心似乎前所未有的坚定。
“同志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王芳打破了沉默,目光依次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骨干,“日军这次集结重兵,企图将我们一网打尽,但我们有地利人和,一定能找到突破口。”
一位老民兵忧心忡忡地说道:“王芳同志,日军此次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我们的游击战术施展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他们似乎对我们的行动规律有所察觉,每次突袭都收效甚微啊。”
王芳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我们不能再按照常规思路作战。日军以为我们会在山区周旋,那我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她手指向地图上靠近县城的方向,“这里,距离县城不远,有一片废弃的工厂区。日军料想不到我们会往他们的老巢附近转移,而且那里地形复杂,有许多废弃的厂房可以作为掩体,便于我们隐藏和周旋。”
众人听后,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觉得这是个大胆的计划,虽充满风险,但或许能出奇制胜;也有人担心太过冒险,一旦被日军发现,将陷入绝境。
王芳继续说道:“我们分成多个小组,分散突围。一部分人佯装主力,往相反方向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制造我们往深山转移的假象。而主力部队则趁乱向废弃工厂区转移。同时,我们要在沿途设置各种陷阱和障碍,延缓日军的追击速度。”
经过一番详细的讨论和部署,突围计划正式启动。夜色深沉,根据地的战士和村民们在黑暗中悄然行动。佯装主力的小组率先出发,故意弄出较大动静,吸引了日军的注意。日军果然上当,调集大批兵力向他们追击。
王芳带领主力部队小心翼翼地朝着废弃工厂区进发。一路上,大家屏气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突然,前方侦察的队员回来报告,一支日军巡逻队正朝他们的方向走来。王芳立刻示意大家隐蔽,她和几个身手矫健的队员悄悄摸了过去。
借着微弱的月光,王芳看清了日军巡逻队的人数和装备。她打了个手势,队员们如鬼魅般迅速靠近日军。在距离日军只有几步之遥时,王芳一声令下,众人同时出手。他们用匕首解决了几个日军哨兵,剩下的日军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制服。
解决掉巡逻队后,王芳等人继续前进。终于,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他们成功抵达了废弃工厂区。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松口气,新的问题出现了。废弃工厂区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物资极度匮乏,而且经过一番搜索,他们发现这里已经被日军列为战略缓冲区,偶尔会有巡逻队经过。
王芳意识到,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处,并补充必要的物资。她安排队员们分散寻找,自己则带领几个骨干对工厂区进行详细勘察。
在一座看似废弃的仓库里,王芳发现了一些陈旧的地道入口。经过仔细探索,他们发现这些地道错综复杂,四通八达,似乎曾经是用于躲避战乱或储存重要物资的。这一发现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清理和加固地道时,负责放哨的队员传来消息,一支日军巡逻队正向工厂区靠近。王芳迅速组织大家进入地道隐藏。日军巡逻队在工厂区里四处搜索,脚步声在头顶上响起,大家都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幸运的是,日军并没有发现地道的入口,在简单搜索后便离开了。但王芳知道,这样的好运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们必须尽快在地道里建立起防御工事,并想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获取必要的物资和支援。
与此同时,佯装主力的小组在成功吸引日军后,也陷入了困境。日军发现上当后,恼羞成怒,调集更多兵力对他们进行围追堵截。小组在深山里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周旋,不断有人受伤牺牲。
小组队长李刚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队员,心中满是悲愤。但他知道,他们的任务是为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无论如何都不能退缩。就在他们弹尽粮绝,即将陷入绝境时,一支神秘的队伍突然出现,从背后对日军发起了攻击。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阵脚大乱。李刚等人抓住机会,与神秘队伍里应外合,成功击退了日军。当李刚等人与神秘队伍会合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支队伍竟然是附近山区一支一直隐藏在暗处的抗日武装。
原来,这支抗日武装早就听闻了王芳带领的根据地的英勇事迹,一直关注着他们的动向。此次见根据地面临危机,便决定出手相助。李刚等人与他们会合后,立刻商讨下一步计划。他们决定联合起来,给日军来一个出其不意的反击,以减轻主力部队的压力。
而在废弃工厂区的王芳,此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地道虽然暂时提供了安全的藏身之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和水的短缺问题愈发严重。而且,日军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踪迹,开始对工厂区进行更加严密的搜索。
王芳知道,他们不能一直被困在这里。她必须尽快想出一个办法,突破日军的封锁,与外界取得联系,并带领大家摆脱困境。但日军的封锁如铁桶一般,他们又该如何突围呢?那支神秘出现的抗日武装与李刚等人的联合反击能否成功?王芳又将怎样带领根据地的人们在这绝境中寻得一线生机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