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人斩龙腰

换源:

  赵云如天将下凡,一人,一马,一枪冲入杨成所布的阵中,往来冲杀,气势万千,如入无人之境。

无论杨成如何变阵,赵云总能活生生杀开一个口子,身边的士兵和将领在他枪下一碰就死,紫元关守将个个看的胆战心惊,胆寒心跳,哪敢上前阻拦。

回到营寨中,邓芝和赵统纳闷不解。这紫元关武将武艺平平,守兵战力也不高。而这杨成不知从来学来的阵法,如果不是将军,我等就被困在阵中,凶多吉少。

赵云问道:军师可识得此阵?

徐庶道:我在阵前已经看的仔细,此乃失传已久的“二龙出水阵”。不知这杨成从哪学来的此等战法。

这二龙出水阵,两路兵马隐与阵中,好似二龙。两条龙分别出击,让敌人难以捉摸和应对。两路兵马时而交错,时而分开,灵活多变,可将敌人分割成若干个小股部队,然后逐个歼灭。

赵云道:军师既然识得此阵,必有破阵之法。

徐庶道:明日邓芝和赵统各帅400兵马,以为奇兵,分打打两个龙头。再派一路200士兵,以为机动,偷袭龙尾。子龙一人一马,冲入龙腰,即可破阵!

众人听了徐庶之言,当即得令,各自准备,准备明日大破“二龙阵”。

第二日,两军阵前,杨成因为二龙阵,逼退了蜀军,自然得意。

在阵前叫嚷道:赵将军,徐军师,见过我阵法的厉害,理应速速退去,何故再来送死。

徐庶道:无知小儿,莫说你一个小小的二龙出水阵,即使是此阵演化的五龙飞云阵,我徐庶要破,也是弹指之间。

杨成听到徐庶直接说出了阵法的名字,心中隐约也不祥之感。当即挥动令旗,紫元关守军开始变化队形,二龙出水阵逐渐成形。

徐庶见杨成已经布阵,也不再言语,令旗一挥。

“破阵”

邓芝和赵统各率400精锐之士,分别像龙头冲杀而去。

杨成见邓芝和赵统像两路龙头冲来,也不慌张,当即传令变阵。正当龙尾要掩护两路龙头,形成三股力量,一齐将邓芝和赵统分割包围之时。

徐庶安排的一路机动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龙尾冲杀而来。

龙尾见状,顿时自顾不暇,哪还能去就两路龙头。

就这样,在邓芝和赵统,还有机动部队的分别策应下。杨成二龙出水阵的诸多变化难以施展。只能和蜀兵短兵相接,完全是一己之短,攻敌之长。

杨成见龙头和龙尾都被分别抵挡,和蜀兵胶着。只剩龙腰还未被拖住,而且一看,蜀兵的1000兵马已经尽数出动,再无兵马来战龙腰。

而这龙要又是整个大阵最重要的部分所在,是连接龙头和龙尾的命脉。只要龙腰在,进可增加龙头攻击力量,退可掩护龙尾安全撤离。

杨成见短兵相接,自己的士兵不是蜀军对手,于是当即传令,龙腰向前,掩护龙头和龙尾撤退。

正当龙腰准备发动之时。

一声大喝响彻战场,只见一人单枪匹马,犹如流星般冲入二龙阵中,径直杀向龙腰处,将那二龙阵拦腰斩断。

众人看去,那人正是赵云赵子龙。只见赵子龙长枪挥舞,每一招都好像要将那长空划破,身前,身后的敌军都还未近身,就已经纷纷倒下。

银甲的光芒,与四周的血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赵云身形时而如电,时而又如游龙戏水,所到之处,龙腰处的守军纷纷四散而逃。

此战过后,军中传言,这二龙阵,遇到赵子龙,立马就成死龙了。

龙腰被斩,二龙阵顿时大乱,首尾不能相顾。

邓芝,赵统带领着蜀军犹如割麦子般,将紫元关士兵杀的是人仰马翻,四散溃逃。杨成也在乱军中成了俘虏。

破阵后,赵云和徐庶率领蜀军进驻紫元关。

紫元关府衙,杨成被五花大绑,压上堂来。

杨成此时倒是铁骨铮铮,见到赵云和徐庶也是不跪,一言不发。

赵云说道:杨成,你应该知道我蜀汉威名,陛下仁德更是天下传赞颂,何不早降。

杨成道:我杨家世代忠义,从未有战场投降一说。将军威名,我向来敬佩,只是今日之事是为国,不为私人,恕难从命。

赵云和徐庶听他这一番豪言壮语,倒也佩服。

徐庶问道:我且问你,你这二龙阵是从何处学来。

杨成叹了口气,说道:是我祖上所传,历来是我杨家男儿必学的阵法,不料一夜之间就被军师破了,军师智谋果然不假。

徐庶笑道:我再问你,你祖上是谁。

杨成自豪的说道:我祖上乃杨业,世人皆称杨老令公。

赵云和徐庶大惊,原来这杨成既然是杨家将之后。

原来,在重生之时,刘备和诸葛亮等群臣就日也不倦的阅读后世史书,对后世历朝历代发生的大事都基本了然与胸。

每每读到英雄人物舍身为国之处,蜀汉群臣也惺惺相惜,莫不感佩;若是读到那祸国殃民之人,或是那奸佞小人之时,个个咬牙切齿,恨不得亲手斩杀。

所以赵云和徐庶自然对钦佩杨家将的忠义,于是当即下令松绑。

徐庶对杨成道:我等皆对青史留名的杨家将钦佩,将军既然是杨家之后,何故在这小小的紫元关埋没呢?何不追随我仁义之主,光耀你杨家先祖。

杨成被徐庶这一番话打动,又见赵云和徐庶对自己杨家先辈如此赞赏,所以跪倒,愿意归降。

徐庶和赵云大喜,报请刘备,仍然推荐杨成为紫云关守将,杨成自是感激。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