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的深冬,长安城内银装素裹,往日热闹的东市也因严寒冷清了许多。百姓们缩着脖子匆匆赶路,菜摊上除了蔫黄的腌菜和冻得发硬的萝卜,再难见到新鲜蔬菜。然而,安济酒楼的厨房里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房遗爱正带着几名仆役摆弄着几口大缸。
郎君,这豆子泡了三天,怎么还是硬邦邦的?小厮春桃蹲在缸边,伸手戳了戳泡在水里的黄豆,满是疑惑。
房遗爱擦了擦额头的汗,将麻布帘子又往缸上紧了紧:急不得。豆芽生长要避光、保湿,还得控制好温度。他指了指墙角的火炕,多亏有这火炕,能把温度维持在适宜的区间。
原来,自火炕在皇宫大获成功后,房遗爱便琢磨着利用这份暖意解决冬日蔬菜匮乏的难题。他想起前世常吃的豆芽,只需一把豆子、一点清水,就能生出鲜嫩的菜蔬。可这看似简单的豆芽,实际培育起来却困难重重。
前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因温度过高,豆子还未发芽就烂在了缸里;第二次,因遮光不严,长出来的豆芽发了绿,口感苦涩。这次,房遗爱吸取教训,特意将培育豆芽的大缸放在火炕边的暗室里,又用多层麻布将缸口封得严严实实。
第七日清晨,房遗爱小心翼翼地掀开麻布。一股清新的豆香扑面而来,只见缸里的豆子已长出寸许长的嫩芽,白白胖胖,顶着淡黄色的豆瓣,煞是喜人。成了!他忍不住欢呼出声。
房遗爱立刻召集程处默等人商议。安济酒楼的雅间里,众人围着几盘新鲜豆芽,议论纷纷。
这玩意儿看着像虫子,能吃?程处默皱着眉头,用筷子戳了戳盘中的豆芽。
房遗爱夹起一筷子豆芽,放入口中:味道清爽,口感脆嫩,最宜清炒或煮汤。处默兄,你尝尝便知。
在房遗爱的再三劝说下,程处默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嘿!还真不错!比那腌萝卜强多了!
众人纷纷动筷,赞叹声此起彼伏。尉迟宝琳一边吃一边说:这菜好!冬日里能吃上鲜菜,可是件稀罕事!
商议过后,众人决定先在房遗爱的小院里面建一间暖房,专门培育豆芽。房遗爱亲自设计暖房,利用火炕的余热加热,又在房顶覆盖油纸,既能透光又能保温。同时,他还改良了培育方法,用竹筛代替大缸,让豆芽生长得更均匀。
半个月后,第一批批量生产的豆芽新鲜上市。房遗爱并未急于售卖,而是先将豆芽送入皇宫,请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品尝。
甘露殿内,御膳房精心烹制的豆芽菜肴摆上餐桌。翡翠般的绿豆芽炒着金黄的鸡蛋,雪白的黄豆芽炖着鲜嫩的豆腐,香气四溢。李世民夹起一筷子豆芽炒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嗯...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真乃冬日佳肴!
长孙皇后也赞不绝口:以往冬日,宫中膳食多油腻,这豆芽清爽解腻,正合我意。
得到皇帝和皇后的认可,豆芽迅速在长安权贵间流行起来。达官贵人们纷纷派人到安济酒楼品尝,一时间,豆芽供不应求,酒楼的生意再次火爆。
贞观四年的冬天,因为豆芽的出现,变得格外温暖而有生机。而房遗爱也在这条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用他的智慧和坚持,不断为大唐百姓带来惊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