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汉江石]的真实身份!(新书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一切!)

换源:

  此时,正在汉东检察院反贪局指挥室观看这一切的陈海,陷入沉默。

陆亦可嘴里念着这个名字。

“[汉江石],怎么这么耳熟?”

陈海若有所思的地点点头。

“[汉江石]是著名时政评论员,文章写得好,分析时事偏辟入理,被中枢登报赞赏过,是个不可多得笔杆子,每次他写出新文章,咱们体制内的那些秘书啊,研究室、办公室政治部的人都第一时间抢着来读,非常有名,就是从来没有公开过真实身份,原来[汉江石]就是《汉东日报》的主编,怪不得文笔这么好。”

陆亦可一拍脑袋,“嗨!我想起来了!当年我考公务员的时候,准备申论的时候还读过他好多文章呢!原来是[汉江石]啊!”

————

侯亮平来到第三审讯室。

里面坐着一个头发花白,有些胖的中年人。

看起来有五十来岁的样子,因为太过肥胖,甚至看起来喘气都费劲。

此人是《汉东日报》主编郑国振,也是高育良曾经在汉东大学任教时的同事。

郑国振对于提讯自己感到惊讶,但是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是让他耐心配合。

侯亮平凝视着这张肥胖的脸,在他以往的办案经验中,这样的脸,往往都是贪污犯罪的脸。

这位头发花白的总编辑推了推眼镜,看见侯亮平的瞬间,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郑总编,”侯亮平将转账记录拍在他面前,“解释一下吧。”

郑国振咽了口唾沫,视线偷偷瞥向高育良。高育良微微点头,郑国振这才开口:“[汉江石]是育良同志的笔名。”

“什么?”侯亮平霍地站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

与此同时,汉东反贪局指挥室里,反贪局的几个人也愣住了。

什么?

大名鼎鼎的[汉江石]竟然是高育良书记?!

陆亦可感叹:“这位[汉江石]笔触如刀般犀利,剖析社会时事的时候能够直击本质,从经济改革到民生政策解读,都能以宏观视野洞见趋势,笔触细腻,把复杂议题化作通俗论述,他的文章,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陈海叹了口气:“不愧是老师,我说呢,[汉江石]的文章兼具政论的严谨与杂文的犀利。”

反贪局其他的干部们,也忍不住纷纷感叹起来,他们都热衷于读这位[汉江石]的文章。

“[汉江石]的文章引经据典却不落窠臼,数据案例信手拈来,逻辑推理环环相扣,一看就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啊!”

“就是文章里饱含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他的每一篇评论都像是冷静的手术刀一样剖析现实,又像是温热的火把为我们照亮迷思!”

“[汉江石]的文字里都是治世情怀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是当代争论写作的标杆啊!”

陆亦可和陈海对视一眼,不约而同脱口而出:“坏了!”

——————

第三审讯室内。

“育良同志用这个笔名写了多年评论,”郑国振从档案袋里掏出一叠汇款单,“稿费都捐给了十乡镇的希望小学。”

侯亮平抓起汇款单,手有些发抖。汇款单上的收款人是十乡镇教育局,用途一栏写着[汉江石捐赠],金额正好是两万。

“不可能!”侯亮平吼道,“高育良的笔迹我认识!”

“侯局长,”郑国振突然站了起来,“在我的公文包中有一本蓝皮笔记本,那是高书记五年的捐款记录,每笔都有学校回执。

进门的时候,过安检,公文包被收起来了。

林华华把公文包拿了进来果然找到

侯亮平翻开笔记本,密密麻麻的字迹扑面而来。他随意翻到一页,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收据,收款人是十乡镇红星希望小学,金额两万,日期是20XX年3月。

“侯处长,”郑国振的声音突然变得温和,[汉江石]的文章您读过吗?”

侯亮平愣住了。[汉江石]的专栏他每期必读,那些剖析基层法治的文章鞭辟入里,让他受益匪浅。

“育良同志的稿费全部捐给了山区,”郑国振补充道,“为了避嫌,特意通过我的账户中转。”

侯亮平的脸涨得通红。他想起上周在省委常委会上,高育良力主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当时他还暗骂老狐狸惺惺作态。

“侯局长,”郑国振若有所思地说,“您知道十乡镇的孩子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吗?”

侯亮平沉默了。郑国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群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挤在漏雨的教室里,黑板上歪歪扭扭写着[感谢汉江石叔叔]。

“这些孩子,”郑国振的声音有些哽咽,“连像样的课本都没有。”

审讯室里死一般寂静。侯亮平突然想起自己的儿子,正在京都重点小学读书,书包里塞满了进口文具。

啪!侯亮平的手机突然响起,是钟小艾的视频通话。

他走出审讯楼层,来到大厅里,信号比较好的地方。

他按下接听键,画面里儿子举着奖状:“爸爸,我又考了第一名!”

侯亮平看着儿子天真的笑脸,又想起刚刚照片里的山区孩子,喉咙像被什么堵住了。

——————

新书起航,求鲜花求收藏求打赏求一切,100鲜花加更一章,有人在看吗?数据一天没动了呜呜!给小作者一点数据一点动力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