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的新闻发布会在网络上一时间甚嚣尘上。
自然是什么议论都有。
作为第一个电视台公开问政的创始人,高育良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
那些老旧的,保守的人看了直摇头。
“这是干什么啊?这是在演戏吗?”
“领导有这个功夫上电视,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干点正事!”
“我要是有问题能直接去找这些领导问吗?”
“你别看在电视上说得这么好,其实一件都落实不了,我都看得多了,这就是政客!”
“吹呢吧,还三减三惠?有这么好的事儿?”
“别听他吹啊,你看光明峰的项目,当时说的不是也这么好,现在怎么样?不是也烂尾了吗?”
政客都是最好的演员。
但是有一些思想先进的,目光长远的人,对高育良给予空前的好评。
他们似乎看到了高育良用着星星之火,即将带来燎原之势!
“我看这位副书记很不一般啊,是能干实事儿的人。”
“我们汉东就需要这样的人,这位高书记看起来和其他的当官的都不大一样啊”
“那当然了,人家以前是汉大政法系教授!”
“怪不得!高瞻远瞩,勇于创新,有担当有作为有魄力!是个能人!”
“高书记这不仅仅是在告诉记者,而是在告诉所有质疑汉东,质疑汉东政府的人!”
“他是在向全国乃至世界喊话,汉东已经不是以前的汉东,汉东要拼尽全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腾飞!”
“高书记的现场问政太好了!看得我热泪盈眶!这才是人民的好干部啊!”
“就是!我们省怎么没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的领导都是围着大领导屁股后面怕马屁,打官腔,一点人事儿都不敢啊!”
“就是!高育良这样的领导,我建议每个省分一个!”
“......”
一时间,高育良这个名字,和汉东政府一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
那时候的热搜还不如现在这么灵敏。
但是已经有人建立起高育良贴吧了!
这是第一次,人们敢于议论一个省的一把手二把手,而不担心被追责,也是第一次,老百姓在相关关于的贴吧里,不是举报该官员贪污受贿搞破鞋,而几乎全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这场声势浩大的宣传里,有人质疑,有人担忧,有人期待,有人怨尤。
但是所有人在一件事上,潜移默化地达成了共识:
高育良,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省委副书记。
他是一个改革者,一位先锋,一位战士。
他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所有社会事件的焦点。
与此同时,老百姓在茶余饭后,对高育良的讨论,则更接地气。
人们没见过这样的当官的,兴奋之余,一碰面就是一顿热烈的讨论。
“诶!看见人高书记的讲话了吗?诶人家可真是这个!”
说着,崇拜地伸出了大拇指。
“你别说,高书记可真帅啊!我觉得他咋这么有魅力呢?”
“嗨,别的领导都恨不得躲老百姓躲得远远的,只有这位高书记,每次都走到人民中间,真是不赖啊!不愧是人民的好书记!”
“就是,希望各市的领导都来学学,别老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好处老百姓可是一点没看见呐!”
“我感觉咱们汉东又要好起来了呢!”
“对!上次汉东腾飞还是在二十年前,我看啊,这能人真是二十年出一个,这次,咱们汉东的老百姓又要过上好日子啦!”
投资商多了,就业机会就多了,基础设施配套也跟上来了。
衣食住行,哪一项不都得跟上来?老百姓自然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过!
————
曾经大风厂的工人,正在家里吃晚饭。
王文戈一边吃饭,一边激动地给老婆指着。
“芬儿,你看!高书记!咱俩见过高书记!高书记亲自握过我的手呢!”
郑西坡在家里,看着电视,翘着二郎腿。
“这高书记,还真是有水平啊,你看说的话,一套一套的,让人真爱听。”
儿子黄毛不屑一顾地说:“老头你懂什么,他这是作秀!”
郑西坡白了他一眼。
“你老爹我看人很准,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我能看得出来,这位高书记啊,是真的干实事儿的人,那个李达康啊,可照人家高书记这水平,差远咯。”
“上次我们大风厂出事儿那天,人家高书记就陪了我们一晚上,要不是高书记,大风厂就完了,你爹我还能有钱给你去媳妇儿么!”
黄毛轻飘飘地说:“那不是陈岩石那老头拦着不让强拆吗?”
郑西坡摆了摆手。
“你懂什么,陈岩石再行,那也是早就退了休的人,他干什么,对他来说,都不算冒险。
但是人家高书记不一样啊,人家在任呢,人家做什么都这么多双眼睛看着,而且稍不留神,嘿,我跟你说,人家的前途就受影响了,所以人家这是冒着风险来的,更值得敬佩。”
郑西坡别的不说,看人是真准。
黄毛是一点儿他爸的沉稳和精明都没遗传啊。
郑西坡眼里含光的看着新闻里的高育良。
他隐隐有一种感觉,大风厂没有结束,未来,他还会以某种方式,再次活过来,屹立在汉东这片土地上。
————
而作为这场声势浩大的政事的主角。
高育良早已开始投入接下来的工作。
他已经通过中枢的领导,联系上了丑国的一家大企业。
如果能讲这家企业引进汉东投资,那将一下子鼓舞起汉东整个投资界的士气。
这次,他准备亲自去丑国谈一谈。
————
新书起航,求收藏求打赏求一切,有人在看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