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少女日记里的古董贩子
消毒水的气味刺得鼻腔发痛,林砚蹲在医院走廊长椅上,手电筒光束掠过陈雨的日记本。2008年8月30日的字迹被泪水晕开:那个收旧书的叔叔说,用《安徒生童话》可以换全套水彩笔,可是他给的MP3里总有奇怪的声音
是青铜铃铛的频率。陈墨凑过来,她校服第二颗纽扣不见了,露出锁骨下方淡淡的胎记阴影。林砚注意到日记里夹着张泛黄的收条,落款墨色旧书屋钟叔,日期正是陈雨被欺凌的第一天,而收条背面用铅笔写着:周三放学后,青苔巷转角垃圾桶。
诺基亚在此时震动,跳出2025年的校园欺凌档案:文物走私团伙伪装成旧书回收员,以高价回收为饵胁迫学生藏匿文物,监控盲区犯罪率占比78%。林砚抬头看向走廊尽头的监控摄像头,镜头正对着安全出口,而他们所在的转角处,恰好是监控死角。
去摄影社借设备。他扯下校服袖口的校徽,别在陈墨衣襟上,把你妹妹提到的奇怪声音录下来,那是文物贩子的暗号。路过护士站时,林砚瞥见母亲病房的电子屏:心率监测仪的波动频率,竟与青铜铃铛的234Hz共振频率完全一致。
摄影社仓库里堆满胶卷和旧相机。社长苏晓戴着指套擦拭镜头,听见动静时迅速转身,手中的单反摆出防御姿势——这个细节让林砚想起2025年的物证报告,苏晓的相机曾拍下文物走私车的牌照。
需要GPS追踪相机和荧光喷雾。林砚掀开遮光布,露出暗房里的监控屏,上面正播放着青苔巷的实时画面,第三棵梧桐树下的阴影区,每天下午四点十五分,会有穿蓝大褂的旧书车经过。
苏晓挑眉,将相机递给他:早听说你能预知危险...上周废车场的火灾,你是不是早就知道?她手腕戴着串青铜铃铛手链,每颗铃铛的裂纹都不一样,这些是在废品站捡的,声音很特别。
陈墨翻开苏晓的摄影笔记,某页夹着张废车场地图,红圈标注的废旧集装箱正是林砚预见的文物拆解点。笔记里还有张照片:穿蓝大褂的男人正在称量旧书,电子秤下方藏着弹簧夹层——那是用来分拣文物碎片重量的特制工具。
下午三点五十五分,青苔巷转角。林砚将荧光喷雾喷在旧书堆上,这种由物理老师调制的试剂能在夜间发出荧光,原理与文物修复中的光谱检测相同。陈雨的日记里提到,贩子会用紫外线灯照射书籍寻找夹层,而他们要反过来,让荧光剂成为追踪标记。
来了。陈墨压低声音。穿蓝大褂的男人推着三轮车停在垃圾桶旁,车斗里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堆得老高,露出底下的MP3零件盒。林砚注意到他左袖口有块咖啡渍,形状与2025年监控里老钟的习惯完全一致。
姐姐?男人转身时,林砚瞳孔骤缩——对方右耳后方有颗新点的黑痣,正是伪装成拆迁队工头的鼹鼠。他怀里掉出本《格林童话》,封面画着穿黑色雨衣的大灰狼,而书脊上的编号080905,正是陈雨送书的日期。
我有本绝版《爱丽丝梦游仙境》。陈墨上前,声音发抖却带着刻意的镇定,你说过用它能换油画颜料。男人挑眉,手电筒突然照向她手腕,光束在胎记上停留三秒——那是文物贩子确认双生纹路的暗号。
林砚按下相机快门,GPS定位系统实时传输坐标。男人翻开书的瞬间,荧光剂在书页间爆发式显形,像无数绿色萤火虫扑向他的脸。别动!他大喊着扑过去,却看见男人从书里抽出把弹簧刀,刀刃上刻着东亚文物的樱花标志。
千钧一发之际,王浩带着安保队冲出来。他的眼镜片经过特殊处理,能反射监控盲区的画面,此刻正映出林砚手腕0.9mm的纹路。林砚,解释一下,为什么你总能精准出现在危险现场?他按住男人的同时,目光死死盯着相机里的GPS轨迹。
男人突然咬碎假牙,林砚眼疾手快用修表镊子撑开他的嘴:想重演金牙男的戏码?镊子尖端勾出颗胶囊,里面装着的不是毒药,而是青铜碎屑与MP3电路板的混合物——这是2025年才被发现的电子文物走私手段。
周婶家的砖墙...铃铛频率...男人挣扎着吐出几个词,林砚手腕剧痛,纹路终于突破1mm,解锁完整记忆:1934年,沪海道尹与日本文物贩子在青苔巷签订密约,用周家祖屋作为窖藏点,而鼹鼠们世代守护着这个秘密。
陈墨从三轮车底搜出个铁盒,里面装满学生档案,每份档案上都画着不同的符号:三角代表美术社,圆圈代表摄影社,而陈雨的档案上画着铃铛——那是即将被发展为运货员的标记。王浩翻看档案时,手指在林砚的记录页停留许久,那里贴着他去年参加物理竞赛的照片,手腕处隐约有淡红印记。
跟我去教导主任办公室。王浩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反光里,林砚看见自己的纹路正在夜色中发光,从阻止坠楼到今天抓贼,你每次都像知道剧情一样,这不是巧合。
医院方向突然传来骚动。林砚心脏狂跳,诺基亚显示母亲病房的监控画面:心电监护仪归零的瞬间,她手腕的银镯突然断裂,掉出半块虎符碎片,碎片上的纹路与林砚的金手指完全重合。
妈!他甩开王浩的手狂奔,路过消防栓时,瞥见镜子里的自己——校服领口露出1mm的完整纹路,在走廊灯光下呈现出虎符的完整纹样。而身后的陈墨,正举着苏晓的相机拍摄,镜头反光里,她的胎记不知何时已变成与他相同的纹路。
教导主任的保险柜密码锁突然响起,王浩在档案柜里发现份特殊文件:1978年文物局关于双生纹路的秘密报告,其中一张黑白照片里,年轻的父亲和母亲站在青苔巷口,两人手腕处都有淡红纹路,形状与林砚和陈墨的分毫不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