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寻找夏小雨

换源:

  “寻找夏小雨?”李薇夸张地张大了嘴巴,“我的天,大海捞针啊!都过去十年了,人海茫茫,咱们上哪儿找去?”

陈明远推了推眼镜,相对冷静,“确实不容易,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张律师说了,可以委托调查公司,专业的机构,效率应该会高一些。”

林小夏坐在咖啡馆靠窗的位置,阳光洒在她脸上,却似乎驱散不了眉宇间的淡淡愁绪。“调查公司费用肯定不低吧?”她知道打官司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再加上调查费用,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钱的事情先别担心。”陈明远看出了她的顾虑,语气温和,“先找到人才是最重要的。费用方面,我和薇薇可以先帮你垫付一部分。”

李薇立刻附和,“就是就是!跟渣男打官司,这钱花得值!再说了,等你离婚成功,房子卖了,还怕没钱还我们吗?”她故意用轻松的语气说,想缓解林小夏的压力。

林小夏心里涌上一股暖意,看着两个朋友真诚的脸庞,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哎呀,再说谢就见外了!”李薇摆摆手,“咱们现在就分工合作!明远负责联系调查公司,小夏你回忆一下,关于夏小雨,你还知道些什么?任何蛛丝马迹都行!”

林小夏努力回忆着,关于夏小雨的信息,她知道的其实非常有限,大部分都是从周子谦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来的。“我只知道她是周子谦的大学同学,好像是外地的,性格比较内向,喜欢画画……哦,对了,周子谦说过,夏小雨家里条件不太好,为了减轻负担,她大学期间就经常兼职打工。”

“兼职打工?”李薇眼睛一亮,“这个信息有用!查查她大学期间的兼职记录,说不定能找到一些线索。还有,画画这个爱好也很关键,艺术家圈子相对比较小,或许可以通过画廊或者艺术院校打听一下。”

陈明远也补充道,“可以从周子谦的大学同学入手,问问有没有人认识夏小雨,或者知道她家里的情况。十年时间,变化肯定很大,但总比盲目地大海捞针要好。”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逐渐理清了思路。虽然寻找夏小雨如同大海捞针,但至少有了方向,不再是毫无头绪。

当天下午,陈明远就联系了几家信誉良好的调查公司,经过比较,最终选定了一家规模较大,经验丰富的公司。调查公司的负责人听了林小夏的情况,表示愿意尽力帮忙,但同时也坦言,时间过去太久,难度确实很大。不过,他们会尽最大努力,从夏小雨的大学信息,户籍信息,以及可能的社会关系入手,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李薇也开始行动起来。她发动自己的人脉,联系了几个在艺术圈工作的朋友,打听是否有认识名叫夏小雨的画家。还拜托大学同学,帮忙查找周子谦大学期间的同学录,希望能找到夏小雨的联系方式。

林小夏也没有闲着,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翻箱倒柜地寻找着关于夏小雨的任何线索。她仔细回忆着和周子谦相处的点点滴滴,试图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她甚至翻出了和周子谦的结婚照,看着照片上强颜欢笑的自己,心中五味杂陈。目光无意间扫过相框背面,她突然注意到,相框的背板似乎有些松动。

她好奇地将相框翻过来,小心翼翼地抠开背板,一张折叠成小方块的纸条,从相框夹层中掉了出来。林小夏疑惑地展开纸条,纸条泛黄,边缘有些磨损,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行字:“小雨,我在老地方等你,子谦。”

老地方?林小夏眉头紧锁,这个“老地方”会是哪里?纸条的落款是“子谦”,字迹确实是周子谦的,而且纸条的材质和年代感,都表明这应该不是近期写的。难道这是周子谦和夏小雨恋爱时期的纸条?为什么会被夹在他们的结婚照相框里?

林小夏心中疑惑更甚,她拿起手机,拍下纸条的照片,发给了陈明远和李薇。“你们看看这个,我在婚房的相框里找到的。”

李薇很快回复,“这是什么?情书?肉麻死了!不过,这个‘老地方’,会不会是他们以前经常约会的地方?小夏,你问问周子谦,他肯定知道!”

“问他?”林小夏苦笑一声,“你觉得他会告诉我吗?”现在她和周子谦的关系,简直水火不容,别说问他问题,就是多说一句话,都觉得恶心。

陈明远沉思片刻,回复道,“直接问他,他肯定不会说。但是,我们可以旁敲侧击,或者从其他方面入手,查查周子谦以前经常去的地方,或许能找到线索。”

林小夏觉得陈明远说的有道理,直接询问周子谦肯定行不通,只能另想办法。她开始回忆,周子谦有没有提到过什么特别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特殊的爱好。突然,她想起,周子谦曾经说过,他大学时期经常去学校附近的一家旧书店,因为那里有很多珍贵的旧书和绝版书。

旧书店?老地方?会不会是同一个地方?林小夏心中一动,立刻上网搜索周子谦大学附近的旧书店,果然找到了一家名为“时光书屋”的旧书店,地址就在周子谦大学附近的老街上。这家书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去那里淘书。

“时光书屋……”林小夏喃喃自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年代感,很有故事。或许,这个“时光书屋”,就是周子谦和夏小雨的“老地方”?

她立刻将“时光书屋”的信息发给了陈明远和李薇,并把自己猜测告诉了他们。李薇兴奋地回复,“靠谱!很有可能就是那里!小夏,我们明天去这家旧书店看看,说不定能有什么意外收获!”

陈明远也表示赞同,“可以去看看,多一条线索总比没有好。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过去十年了,书店老板可能都换人了,就算没换人,也不一定记得十年前的事情。”

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林小夏还是决定去试试。为了找到夏小雨,为了拿到更多的证据,她愿意抓住任何一丝机会。

第二天,阳光依旧明媚。林小夏,李薇,还有陈明远,三人一起来到了位于老城区的“时光书屋”。书店的门面不大,装修陈旧,但却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门口堆满了各种旧书,书页泛黄,散发着淡淡的纸墨香味。

走进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架映入眼帘,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书,古籍,杂志,还有一些老旧的唱片和海报。书店里很安静,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偶尔传来的低语声。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正坐在柜台后面,一边看书,一边慢悠悠地摇着蒲扇。

李薇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老板,您好!我们想打听一个人。”

老人抬起头,目光浑浊,打量着他们,“打听人?打听谁啊?”

“我们想打听一个叫夏小雨的女生,大概十年前,经常来你们书店。”李薇尽量详细地描述着夏小雨的特征,“她是我们朋友的朋友,也是你们书店的老顾客,个子不高,戴眼镜,喜欢画画……”

老人听得有些迷糊,皱着眉头想了想,摇摇头,“夏小雨?这个名字……好像有点印象,又好像没有。每天来书店的人太多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记不清了。”

林小夏有些失望,看来指望书店老板记住十年前的顾客,确实不太现实。她不死心,继续问道,“老板,您在这家书店开了多久了?”

“开了二十多年了。”老人自豪地说,“从大学城刚建起来的时候,我就在这里开书店了,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来来往往。”

“那您对以前经常来书店的学生,还有印象吗?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这里看书,或者买书的学生。”林小夏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

老人沉吟片刻,似乎想起了什么,“经常来书店的学生……倒是有一个女生,我印象挺深的。也是戴眼镜,个子不高,文文静静的,经常坐在角落里看书,有时候也买一些画册和美术方面的书。”

林小夏和李薇对视一眼,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是不是叫夏小雨?”李薇急切地问道。

老人摇摇头,“名字我记不清了,时间太久了。不过,那个女生确实挺特别的,她经常在我们书店一呆就是一天,有时候还会帮我整理书架,挺勤快的。”

“她长什么样子?您还能回忆起来吗?”林小夏追问道,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老人努力回忆着,缓缓说道,“嗯……长得挺清秀的,皮肤白白的,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很好看,就是……就是感觉有点忧郁,好像有什么心事。”

林小夏的心脏怦怦直跳,老人的描述,和她想象中的夏小雨越来越接近。“那您还记得,她大概是什么时候来的书店吗?比如,哪一年,或者哪个季节?”

老人想了想,“大概是十年前吧,那时候她还是大学生,经常下午放学后来书店,一直待到晚上才走。有时候周末也来,就在书店里看一整天书。”

“十年前……”林小夏心中一动,时间点也对上了。难道,这个老人说的女生,真的是夏小雨?“老板,您还记得,那个女生有没有留下什么联系方式?或者,有没有说过她的学校,或者家在哪里?”她急切地问道。

老人再次摇头,遗憾地说,“这个我就不记得了,以前开书店,哪有那么多人留联系方式。至于她的学校,我倒是听她说过一次,好像是……好像是师范大学的。”

师范大学?林小夏和李薇再次对视一眼,这个信息很重要!如果夏小雨是师范大学的学生,那么就可以从师范大学入手,查查十年前的毕业生名录,或许能找到她的线索。

“老板,太感谢您了!您提供的线索对我们非常重要!”林小夏感激地向老人道谢。

“不用客气,能帮到你们就好。”老人笑了笑,指了指书架上的书,“年轻人,多看看书,总没坏处。”

从时光书屋出来,林小夏的心情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时光书屋老板提供的线索,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但同时也意识到,寻找夏小雨的路,依然漫长而曲折。师范大学毕业生那么多,要从中找到一个十年前毕业,名叫夏小雨,又喜欢画画的女生,依然如同大海捞针。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至少他们不再是毫无头绪。

“师范大学,我有个朋友在师范大学教书,我问问他,看能不能帮忙查到十年前的毕业生名录。”陈明远拿出手机,开始联系朋友。

李薇也兴奋地说,“我再发动我的人脉,问问师范大学的校友群,说不定有人认识夏小雨!”

林小夏深吸一口气,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次,他们真的能找到夏小雨,找到真相,也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