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世界上有的地区终年炎热多雨;有的地区长冬无夏,终年寒冷;有的地区干旱少雨】
【有的地区冬季寒冷,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水集中。】
【根据各地气候的差异,人们将气候分为不同类型。】
曹军大营,
曹操正和众将饮酒交谈,看到天幕后,勃然大怒!
“诸葛老贼,就是掌握了气候的知识,才能火烧赤壁,破我大军!”
“众将听令,务必好好学习!”
众将……我TM根本看不懂啊。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这里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地面上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长着落叶阔叶林。】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圈以内,大部分地区气温很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三国时期,
刘备故作深沉的看着天幕,片刻后,点了点头。
“想不到,气候竟有如此复杂的种类,我等受教了!”
张飞看的脑袋发晕,呆萌的问道,“大哥,你看懂了?”
刘备傲然,
“那是自然!”
“大哥,那你给我讲讲,我们到底属于什么气候呢?”
刘备装作没有听到,咳咳两声,自行走开了。
历朝历代,古人们完全被气候的知识唬住了。
表面上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实际上内心直呼看不懂。
不过看不懂归看不懂,却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尤其是被朝廷供养的天文学家们,备好笔墨,嘎嘎乱抄。
这玩意高端大气上档次,是糊弄皇帝的好东西!
……
在所有人苦苦思索的时候,屏幕上内容突然一变:
【课间小问答:既然地球一直在转动,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
【限时:10分钟】
在天幕的下方,系统做了备注:
【前三名回答正确的人,将获得特殊奖励一份!】
瞬间,各朝各代的皇帝们慌了起来,连忙召集大臣商议。
“众大臣都是国之栋梁,现在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这很可能是来自后世先进世界的奖励,绝对不能错过!”
秦始皇霸气侧漏,下了军令状!
“这个奖励,朕要定了,你们要是搞不到,哼哼……”
众大臣……
大汉朝,刘邦连忙召集了三剑客,萧何,张良和韩信。
四个人聚集在一起,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三国时期,曹操立马找到最信任的谋士贾诩和荀彧。
这两位可是智商极高的存在,曹老板那是信心满满。
果然,贾诩很快找到BUG。
“主公,题目没有限制答题人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找一百个人,给一百个答案,总有一个蒙对吧?”
荀彧表示不屑,
“现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蒙对,而是有多少人能听懂?”
曹操……
蜀国汉中,刘备没有继续装深沉,而是恭敬的对诸葛亮躬身行礼,一如当年的三顾茅庐。
“备,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抚须长笑,“主公勿忧,我已有良计!”
“军师快快道来!”
“臣曾读过一本古籍,名为《尚书纬·考灵曜》”
“书中曾言: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意思就是:地球在不停地运动,而人不知道,就好象人在大船上,关着窗坐着,不知道自己在运动。”
“简而言之,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东汉年间,
一位面容沧桑的中年书生,正背负着行囊,走在路上。
他仰头看着横亘苍穹的天幕,一时间满面唏嘘。
“我郑玄一生钻研,却不被世人理解,想不到啊……”
“在我死后,竟然有后世子孙认同我的学说!”
“如此幸事,当浮一大白!”
他的名字叫郑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家。
注:郑玄是中国经学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巨人,遍注群经,集汉代今古文经学之大成,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
注:《尚书纬》是纬书之一,“纬书”不是儒家经典,而是附会儒家经义之书,有传言称是郑玄所著。
它们多取材于民间,其中除大量神话传说、占卜迷信之外,还记录了天文、历法、地理、医学、方伎等科学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天幕再次发生变化。
【十分钟时间已到,请各位报出自己的答案!】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