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狂妄,狂妄有狂妄的资本

换源:

  琅琊郡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

临沂市北接潍坊、淄博,东临日照,西抵枣庄,南达徐州,在历史上确实是人杰地灵之地。

临沂市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光临沂市区里的河东区、河西区每个都挺大。坐高速大巴从临沂去济南,都开车了1小时,还在临沂市区里转呢,好在现在通火车了,以前没火车时候出门都老郁闷了。

临沂是山东粮食和蔬菜主要产区,也是山东省工业大市,以绿色木业、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等8大产业为支柱。要说这绿色木业绝对北方一霸,北方就两个板材主要产区,一个是河北的廊坊,一个就是山东的临沂,你们家里用的木柜、地板的板材有很多从这出的。那个制作工艺和排放标准,空间有限没地方说了,想知道私信。

临沂同时也是华东的重要物流城和小商品城,规模都很大。

说起物流城还得感谢南边的好邻居江苏徐州。

徐州就是楚汉争霸里那个项羽老巢彭城,历史悠久得很,城里名胜众多,楚山汉墓夏天得去,很是凉快。胆小的女孩子们就不要进去了,左转上山,山上面庙里景色及远眺也很不错。

话说当年上面想在徐州搞个物流城,徐州领导们经研讨认为物流业有可能会破坏徐州历史古迹、城市容貌和旅游业,所以不接受,并把此项目让给了当时啥也不是的临沂。

没想到若干年后,临沂市的物流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据说临沂市的每届领导,一到新年都组团到徐州去拜年,感谢当年大恩。不知道被拜年的人们心中是何感想,是否五味杂陈啊。

当然我这也是听临沂的出租司机大哥们说的,别当真啊。

前些年有个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琅琊榜》,那里的琅琊就是指的这里。现在临沂还有一个叫琅琊台的高档酒,度数高的可以达到70度以上,这酒下肚犹如热铁条下食道进胃,很是过瘾。记得曾经有次餐桌上,一位南方朋友为逃避这高度酒,就用打火机将这70度酒点燃,烧了个溜干净,由此赞美这酒果然能点燃,名不虚传,由此逃过一劫。

说起这个临沂,是因为其临近沂河而得名。像咱们这个山东游击队活动区域就以这个沂蒙山为主,曾经闻名全国的沂蒙小调就发源于此。这里最赫赫有名的战略物资,就是临沂的煎饼和布鞋。

说起临沂的煎饼,和大家认识的普通煎饼绝不一样。这儿的煎饼是先把煎饼折叠起来,在中间放上上十几味切好的菜品,再折上上煎饼盖,最后用油来煎,味道相当香美,绝对颠覆你对煎饼的认知。

话说这琅琊是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啊,像中国的智圣诸葛亮就出生于琅琊,其他的如仲由,也就是子路,孔门七十二贤人、孔门十哲之一;曾子,曾参,宗圣;东汉刘洪,算圣;王羲之,书圣;蒙恬,秦国大将……

琅琊王氏更是自古闻名。西晋末年,主导衣冠南渡、重建东晋王朝的主力就是琅琊王氏,当时的军事主帅即为王敦,而朝内的主政大臣为王导,王导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叔父,王敦是他大爷。

当时王家的势力权倾朝野,东晋人人称言“王与司马共天下”,这王家势力还排到皇帝司马家之前呢,而司马家就是司马懿的后代所建立的西晋和东晋皇族。后来有人造谣说王敦要谋反,王敦一不做二不休真的谋反了,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进京城建康,逼得皇帝哆哆嗦嗦,又是道歉,又是处决了多嘴的那些大臣们。自此王氏更是权力日盛,皇帝的废任都在王家一句话。

琅琊王氏后世更是王侯将相不断,皇后也是辈出。在明朝王家又出了个王阳明。说起王阳明,也是赫赫有名,影响深远。

我国历史几千年一共就有两个半圣人。第一个圣人为孔子,另一个圣人,就是王阳明。

而另半拉圣人,就是清朝后期权倾朝野功高盖主的曾国藩。当时,曾国藩全国赫赫威名,当时手握天下近一半兵力,又有剿灭太平天国、消灭捻军等无比的功绩,封无可封,甚至当时有很多人极力劝谏曾国藩自立为皇帝,而曾国藩最终也没有走出那一步。而曾国藩在做人、做事和教育后代上也有自己一套影响深远的东西。这样的威名和影响也只是半个圣人。

说起王阳明,更是一代大哲。其自幼的理想,就是成为圣人,自古谁的理想是成为圣人啊,自小就牛逼啊。没有当过一天的将军,却文武全才。历史上大小阵仗几十场无一败绩。平定明朝宁王之乱,更是只身一人上前线,三个月平叛。其创立“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体系,在明朝及以后的国内外的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与孔子、孟子、朱熹一道被后世尊为“孔孟朱王”。

在1905年日俄海战中,日本以极小代价几乎全歼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当时日本海军主帅就是东乡平八郎。日本天皇为了庆祝胜利,为他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面对众人的夸赞,东乡平八郎沉默不语,拿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生俯首拜阳明”。

要说这王德之,虽然他没有琅琊王氏的“德”,但是名字里的“之”字,确实是从琅琊王氏而来。

琅琊王氏中除了王侯将相,皇后大哲外,最有名的要数搞文化的两位书法家,二王。

大王,王羲之,中国书圣,妥妥的书法第一人;小王,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也是书法顶流大家。书法史上合称二王,大小王。大小王是指其父子二人,斗地主还少一人就别提王炸了,这里说的是高雅的书法。

王家在东晋时候就信教,不过信的是国教道教中的一种。所以名字中也就有个之字,你看王羲之、王献之、王德之。到王德之这,也随琅琊王氏族谱带“之”字。就像咱们有家谱的家族里起名字时候,都要哪辈说犯哪个字。

一般是一辈犯一个字,辈份之间不能乱,想看他是哪辈份的,看犯什么字就一目了然了。但临沂王家这个“之”比较特殊了,都是一个“之”字。不过没事,有族谱,乱不了,看族谱就完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王羲之要是看见他后代子孙这个德行,都得从坟墓里跳出来拿毛笔杵死王德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