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空色,正觉求道

换源:

  白衣老者见众人入到大厅正中,随即朗声笑道,

“欢迎各位贵客,老夫是墨家终南分院院首墨启,各位请入座吧!”

众人随即入座,入座后司令说道,

“院首身体还好啊,上次一别真是一别经年啊!”

墨启笑道,

“岳兄,上次一别也没想到是这么长时间啊,应该有五十年了吧?”

“是啊,上次与院首还是一同执行任务,没想到院首身体依然很是健朗,手下弟子也是人才济济,可喜可贺啊!”

墨启朗声笑道,

“是啊,这二十年来,整体氛围变得较以前好多了,墨家除了家族内子弟繁衍,在外也收了很多外家弟子,所以现在墨家整体发展也还可以。最让我高兴的是,后辈中年青弟子中也有些才俊,可以让我略以心安。”

司令随声笑道,

“院首,本次来除了看望您老人家,我们还需要拜访一下终南山中的修道之人,但终南地域广阔,修道之人又多不爱被世外打扰,所以也请您老派出弟子代为引荐。”

墨启笑答,

“岳兄客气啦,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就让墨青和墨迪带你们去吧。知道你们任务重,我也不多留,今日天也不早,战士们也需要修整一下,今日就留此休息一下,明日再去吧。今日就留各位在此小酌几杯叙叙旧吧!”

司令笑道,

“院首说的是,今晚就与您好好忆旧欢饮一番。”

墨启道,

“好,墨青让外面的战士们也进院休息吧,把房室都安排好吧。”

墨青随即领命去接战士们入院休息,秦刚随墨青也前去接战士们入山门。

在来到山门时,秦刚得以有空再查看轿厢系统,在山门处与墨青沟通后,终于明白轿厢运作原理。

原来这轿厢系统是利用山崖上的瀑布水流的水力作为动力,再加上杠杆原理来推动轿厢的起落。虽然说出来简单,但是如不是仔细讲解,再没有轿厢图纸,想要原样复制出来倒也不是一件易事。

在接战士们进入山崖上之后,秦刚随墨青又回到大厅,大厅内已经摆好酒宴,众人正在互相谈笑着,墨青、秦刚也立即入座与众人推杯换盏起来。

翌日,众人在经过一宿修整后,在墨青和墨迪带领下又往终南深处大山中进发。

车队在行驶两个多小时后,在一处岔路口停了下来,墨青示意大家下车。下车后,墨青告诉大家还需要再步行一小时才能到目的地。

司令命令大部队原地修整,其余峰哥、秦刚、萨道宁、墨迪、刘胖子、崔廷凯再加两名战士一同跟墨青前行。

在跋涉一小时后,众人来到一处山峰山顶,山顶上有一小块菜地,地里种着一些青菜,一只小狗正趴在菜地旁晒着太阳,看着众人靠近,不由得吠叫起来。

墨青见状走上前去,小狗见了墨青就不再叫,而是迎上墨青扑到他的脚下,摇着尾巴围着墨青转圈,看样子很是高兴。

墨青随即从衣服里拿出一根香肠扔给了它,说道,

“汪仔,你家主人在家吧?”

狗儿摇着尾巴,头转向菜地后面叫了起来,仿佛在招呼人一样。

不多时,菜地后的几棵大树后闪出一名身着僧袍之人,款步而来。

待得近前,众人看见来者是一名比丘,头顶已然剃度,头上九个香疤很是明显,颔下白须飘飘,脸上淡淡地笑道,

“刚才入定觉得今日应有贵客们前来,果然应验。

蔽洞狭仄,装不下这些嘉宾,就在外面坐吧!”

随即引领众人来到几棵大树下面,大树下面很是凉爽,树下有一些石头参差其间,其中一块较大平整一些,其他的略小,像是座位围着较大石头,倒是天然的福地。

老僧、墨青与众人分坐期间,老僧先做了个佛家合十,说道,

“老衲法号释恒觉,在此地已经修习三十载,看各位面容似是行伍之人,身上正气严足。”

墨青随即将众人一一介绍,老僧道,

“为国为民,菩萨低眉,金刚怒目,善哉,善哉。”

司令笑道,

“大师,我等来此山门很是唐突,不过我等也是来终南正觉求道,望大师开导。”

老僧道,

“不知将军,何为觉,何为道?”

司令略一思忖,

“大师,天地恒一,周源正始,应为大道。”

老僧大笑道,

“想不到施主竟然已明大道,果然并非凡人。

不知秦崐是你何人?”

司令正色道,

“是鄙人家父,大师与家父相熟?”

老僧道,

“也是故人,八十年前下山抗倭、建立中枢时曾是战友,不知令尊安否?”

司令立即答道,

“家父安好,大师的问候,我自然带到,想不到你我的今日遇见,前因早已种下。”

老僧道,

“令尊英雄盖世,为国为民慷慨激昂,不惧牺牲,确实令人佩服,想老衲虚度近二百春秋,真心佩服之人不多,令尊是其中之一。

令尊佛学造诣也是很深,是真正勘透色空之人。”

司令道,

“大师,既然说到色空,还请大师赐教色空之意。”

老僧点头道,

“佛教中色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此六种为人之感觉。”

六尘对应六根,所谓六根清净、自证法门。

六根为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应对外部世界,会产生色和各种意念,人才会生出各样的见解、观念,甚而不切实际的妄念和欲望,因欲而生迷惑、困顿。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缘起性空,因缘和合所生。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说罢,双手合十,颂道,

“阿弥陀佛。”

秦刚双手合十道,

“大师,众生疾苦,常陷六道轮回,还请大师明示六道轮回。”

老僧打佛号道,

“阿弥陀佛,佛家六道轮回,是指众生按照生前因果会进入不同轮回之道。

轮回是不断在天道至地狱道之间的六道进行轮转,轮回看生前善恶之业,众生的语言、行为、思想等皆为业。”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