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俞接完电话后说到:“桥哥,监控弄好了,照片以及发过来了,你看看。”魏俞将照片拿给张嵩桥看张嵩桥越看越觉得这人当时在案发现场好像见过
“回去再看一遍监控,你把指纹拿回去交给技术部,尽快查出来。”
张嵩桥重新看了一遍监控,发现在他们搬尸体时,斜角处吧台那有个男子一直在观察他们:“这块放大。”随着照片的放大,他们发现这个人就是前面看见那条小巷子里的那个人,同样都戴着口罩,没办法看清楚脸:“先去那个小巷看看吧,问问周围的人,你们继续查监控,看出了小巷之后,这个人去了哪里。”
张嵩桥再次来到酒吧的后面,在小巷中边走边思考,凶手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什么呢?他和死者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地方杀人,明明会被发现,他还要冒着风险去杀人:“桥哥你看这里.”
在一个垃圾桶旁边发现了男人丢弃的帽子和口罩。经过技术鉴定,帽子和口罩上提取到了一些毛发和皮肤组织,警方迅速将这些样本与数据库进行比对。
就在大家以为案件即将取得突破时,比对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样本的主人竟然是一个有精神病史的流浪汉,而且他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这就意味着,凶手故意留下这些线索,想要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张嵩桥意识到,他们遇到了一个非常狡猾的对手。他重新梳理了案件的线索,发现女子在进入卫生间之前,曾接到过一个电话,然后脸色就变得有些不对劲。这个电话会不会与案件有关呢?随后说到:“去查这个电话,开案件分析会”
张嵩桥对整个案件进行了复盘分析。他深知,这起案件的复杂性不仅仅在于凶手的狡猾伪装,更在于初期线索的误导性。从凶手故意在现场留下流浪汉的物品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很强反侦察意识的人。这种反侦察意识可能源于他平时对犯罪题材作品的过度关注,或者是有过相关的法律学习经历,从而懂得如何巧妙地干扰警方视线。
在犯罪动机方面,感情纠纷导致的杀人案件并不罕见,但这起案件中凶手选择在公共场合的卫生间作案,显示出他的冲动与不计后果。这种在情绪极度激动下的犯罪行为,往往缺乏周密的计划,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虽然试图伪装现场,但还是留下了诸多关键线索,比如指纹和与他身形相关的痕迹。而作案后他藏凶器的行为,都显示出他作案后的恐惧与不安。他试图通过一系列误导行为来掩盖自己的罪行
”桥哥,结果出来了,这个人面部还原的样子,此人叫蒋木旭,28岁,在国立工作,是死者的男朋友,两人前不久分手,事发当晚,给死者打了好几个电话。电话内容正在恢复。”
张嵩桥看着手里的资料“走吧去找一趟蒋木旭”到了蒋木旭他家的时候从房东口中得知他已经退房走了。“立马查封各个机场,火车站,汽车站。
张嵩桥紧盯着墙上的时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内心充满了紧张,手指的关节不断敲着桌面,时不时拿出手机看一眼,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二十五分钟,三十分钟,三十五.....电话声在此时响起,张嵩桥拿起电话:“桥哥,抓到了。”他明显的放松下来,从嘴中呼出一口气。
审讯室里,在接受询问时,蒋木旭表现得非常紧张,说话也支支吾吾。张嵩桥敏锐地察觉到他的异样,加大了审讯的力度。他拿出在马桶水箱盖上提取到的指纹照片,突然放在蒋木旭面前,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这上面的指纹与我们在现场发现的凶器上的指纹一致,你还想狡辩吗?”蒋木旭的眼神瞬间闪躲,但仍试图强装镇定。张嵩桥继续说道:“我们还在现场发现了一些特殊的脚印痕迹,根据其尺码和磨损特征,与你平时所穿鞋子完全吻合。并且,餐厅的监控虽然拍到的嫌疑人有伪装,但通过身形和走路姿态的分析,也与你高度相似。把通话内容放出来“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你没有错,我们已经分手了,不要在联系了。“
“我们复合好不好,我一定会更加珍惜你的。”
“蒋木旭,你还不明白吗,我们不可能了。当你干出那些事的时候我们就再也不可能了,你没有错,错在于我,我眼瞎好吗?”
“难道不是你先找到那个男人吗,他到底有什么好如果你不跟我复合我就把你杀了,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哈哈哈哈哈”
“疯子你真是疯子,在这样我就报警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敢报警你试试”
此时,蒋木旭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
在张嵩桥的步步紧逼下,他终于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原来,雷军提出分手后,蒋木旭一直心有不甘,想要复合却遭到了女子的拒绝。他心生怨恨,于是决定在餐厅里对女子痛下杀手。他事先准备好了匕首,伪装好自己后,在女子进入卫生间时,跟了进去。在卫生间里,他与女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情绪激动之下,他掏出匕首刺向了女子。作案后,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捕,故意留下了流浪汉的物品,想要嫁祸于人。他将匕首藏在马桶水箱里,本以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却没想到还是留下了指纹这一关键证据。
张嵩桥从审讯室里出来,感到很累,魏俞看见张嵩桥出来后说:“桥哥来一杯,这男的也是疯狂,自己得不到就要毁了,太恐怖了,哎”
张嵩桥接过咖啡感慨到:“是啊,以后找对象还是要擦亮眼。”手机在口袋响起,接完电话后,张嵩桥看向魏俞
“不会吧桥哥,又来了。”
:“是的,走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