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五心朝天’,指的是双手心、双脚心、头顶心,合称‘五心’,以双盘打坐姿势,使五心朝着天空的姿态静坐。
道家认为,清气在上,浊气在下,修行者应该吸收清气,故而要将五心朝向天空,以便接引清气入体。
桃花岛一脉的《碧波心经》脱胎于道经,是以在修行上也沿用了道门的习惯,实际上这样做究竟有没有作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但作为修炼小白,赵玄还是一丝不苟地照做了,不一会儿,便入了清静。
黄药师半遮着眼,看似神游,实际上注意力一直放在赵玄身上,见他又轻而易举地进入了清静境,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暗暗称奇。
“注意,接下来是《碧波心经》的心法口诀,你且细听......”
此番授艺,黄药师并没有直接扔一本秘籍过来让赵玄自己练,而是以口述的形式,将心法口诀念出。
他的语速不快不慢,词句清晰,整篇心法言语精炼,约莫四千字左右,黄药师显然早已烂熟于心,是以根本没有停顿,甚至连换气都没有,直接一口气背了出来。
很快,四千字的心法口诀便已经念完,黄药师缓了缓,悠悠说道:“记住了几成啊?”
没有得到回应,黄药师眉间一蹙,睁开眼皮看去,却见赵玄已经闭上双眼,呼吸节奏开始产生变化,一呼一吸之间,竟暗合《碧波心经》的心法要义。
毫无疑问,赵玄已然进入顿悟当中。
《碧波心经》主练手少阴心经,此脉由胸走手,左右各九处大穴,分别为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音同‘隙’)、神门、少府、少冲。
人有两臂,是以总共十八处大穴。
这其中是有说法的,易数以九为最,但凡厉害的功夫也都喜欢用‘九’这个数字,比如《九阴真经》、《九阳神功》、《独孤九剑》等等。
道门以九为真,《碧波心经》秉承了这个理念,便要先修九个大穴,每个大穴又分左右两个,便暗合太极生两仪的道理。
这门心法虽然不在原著中显现,但是立意极高。
此时张三丰尚未出世,黄药师或许是第一个将这种道理融入武学的宗师,才情着实不凡。
在具体修炼当中,同样要贯彻‘九’这个数字,每个心经大穴需要填满九口真气,由此渐渐而进。
赵玄如今入了清静境,便如那老僧入定,六根清净,自然灵台清明,以此状态感应身躯内部,便如洞若观火。
如此按照心法所诉的吐纳方法纳气,可将吸入的清气长时间的留在胸口,其自然而然地便会与体内宗气产生反应,化生出第一口真气。
此时真气方生,并不识得经脉通路,如果不去管它,片刻的功夫便会自然散去,如果心情激荡,跌出了清静境,那么这口真气同样也会溃散。
这时候,就需要修行者在脑海里观想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并且准确观想出九个大穴的节点。
真气化生时,人是有感觉的,会感到胸口有一团暖暖的、酥酥麻麻的气流氤氲而生,此时这团‘气流’可以受到意念牵引。
意念,在道家的说法中又称为后天识神,可以主宰‘后天气’的运行,真气便是一种后天气,因此会受到后天识神的节制。
但是后天识神的强弱,却要看个人的修行,人的杂念如果太多,用于控制真气的识神就不够强,真气的运行就难以随心所欲。
这也是有些人明明是练武的好苗子,但是内力的积攒却总是进境缓慢的原因。
以杨康和郭靖为例,前者师从丘处机,但是显然没有学到道家清静的思想,身为小王爷,杨康身边有太多让他分神的事物,这导致他很难静下心来,因此练气进度慢如龟爬。
反观郭靖,他心思纯净,身处大漠环境之中,不自觉便养成开阔心胸,已达万物不萦于心的心境,做什么事情总能极快进入状态,并且专心致志,集中力惊人。
因此,同样修行道家心法,后者硬件上的资质远不如前者,但是两人十八年后相见之时,郭靖的内力修为却要强于杨康。
这就是因为郭靖在修炼的时候杂念更少,后天识神更强,对于真气的引导也更强的道理。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黄药师在赵玄练气之前要再三提点,练本门心法需要守静的原因。
当然,世间武学功法众多,也有不需要守静就能练出真气的手段。
比如那同样位列五绝之一的北丐洪七公,他练的降龙十八掌是一门外功,但它同样有内壮真气的作用。
平日练习时,一招一式配合对应的呼吸吐纳方法,可以由外而内,自然而然地引导其进入练气状态,从而壮大真气。
但总的说来,这样练气的效率其实要逊色于正统练气法,因为不通过识神,而是凭借身体本能去运气,本质上算是一种取巧走捷径的方法。
洪七公在第一次华山论剑的时候,能打归能打,但是若论真气修为,他其实并不算强,和练了毒功,剑走偏锋的西毒欧阳锋算是半斤八两。
这两人都是靠着外门手段跻身顶尖高手之列,只不过洪七公靠的是外功拳脚,欧阳锋靠的是毒功。
华山论剑名义上是论剑,但实际上却还是比拼拳脚功夫,拳头硬,你的道理就是真理。
是以虽然洪七公和欧阳锋内功修为不算多高深,但是凭借不俗的技击手段,也还是成了五绝之二。
这种情况要在得了《九阴真经》之后才有所变化,洪七公得了此经,弥补上了内功这方面的短板。
欧阳锋虽然逆练真经,但同样稀里糊涂练出了一身绝强内力,二人各有造化。
这时候,他们的五绝名头才算是真正名副其实。
但是江湖武夫大多追求拳脚杀伤力,只要在真气耗尽之前打死对手,真气多一点少一点的影响不大。
更何况除了极少数天纵之才外,绝大多数武者积攒真气就如每日以杯去接取清晨那一点露水,全然是水磨的功夫,大家其实都一样,便也就渐渐习以为常了。
是以很少有江湖武夫能够认识到后天识神对于积攒真气的重要性,毕竟打坐练气实在枯燥乏味,江湖武夫大多性子急躁,很少能够耐得住寂寞去静心打坐。
难以守静,自然行气缓慢,如此就更加急躁,以致于陷入恶性循环。
黄药师有意在最开始就给赵玄树立一个正确的练气规范,是以相当重视他在这一块的修行。
但即便是他,也没有想到赵玄能这么快就入门。
赵玄两世为人,神魂之力强大,又因早早领悟了清静境,向道之心也足够坚定,因而后天识神之强,出乎黄药师所料。
他几乎不废吹灰之力便御使着第一口真气往手少阴心经通路行去,因他百脉俱通,这口真气近乎毫无损耗便走过各处大穴,最后落于少冲。
如此一鼓作气,很快的,左右手少冲穴便已被填满,然而赵玄没有因此停下。
十八口真气并没有损耗他多少心力,用于化生真气的宗气,也在四气的相互作用下重新恢复,他还远未到极限。
他继续炼化真气,去填少府穴,然后是神门、阴郄......整个过程变得愈发得心应手。
到了最后,真气似是已经认路了一般,无需赵玄再耗费识神特意控制,便沿着手少阴心经一路行气。
如此两个时辰过后,左右十八处大穴各已填满真气,九穴合一,真气从极泉穴处溢出,两边的真气皆从极泉出关,最终在胸口处混合为一。
赵玄突然感觉到胸口有种涨满的感觉,原本轻而浮的‘气流’变得沉重了些,自然而然地落下,直至落入丹田的区域。
咚~
他耳边仿佛听到了水滴落的声音,霎时间,一股难以言喻的舒.爽感直冲天灵。
赵玄蓦然睁开双眼,如此,得气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