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于谦死,而大明文臣亡,天下再无救国者!

换源:

  视频到此。

诸天帝王都是动容无比。

“这么长久的反贪治腐,见所未见啊!”

“而且古来都是官员用权力鱼肉百姓,从未见过百姓能用权力制裁官员啊!”

“朱元璋竟如此在意百姓?”

“洪武大帝,果真是不一般的帝王!”

大唐贞观时空。

李世民忍不住有些自嘲的道。

“朕虽言百姓如水,可载舟覆舟,自问知晓百姓的重要。”

“却也不如这朱元璋如此这般的看重百姓,乃至赋权百姓。”

魏征闻言目光灼灼道。

“陛下有此言,自然是认识到了!”

“此乃是极好的开始,但是,却需要做到才行!”

“建议陛下召集重臣,好生商议一下以民治腐的方案!”

“这是被仙神盘点的视频,定然是无比正确的!”

...........................

此言一出。

群臣面面相觑。

这魏征还真是敢说啊!

老朱对付的目标。

就是他们这群官员啊。

大家都是佩服朱元璋不错。

但谁愿意有一个朱元璋一样的皇帝?

一时间不少大臣心怀惴惴的看着李世民。

生怕自家皇帝答应。

贪污这种事情。

再有能力的贤臣都避免不了。

千古清廉之官,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而此时。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等重臣。

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什么都不表态。

李世民自然尬住了。

咳嗽一声。

“此事,容后再论。”

这事儿,也就朱元璋能干,人是白手起家,但是他能干吗?

陇西世家到现在还没完全按下去呢。

李世民真要是学朱元璋。

这贞观朝廷只怕得崩。

除非仙神亲临了。

..............................

大秦祖龙时空。

嬴政目光闪过赞赏。

“好一个底层出身的朱元璋。”

“竟然有古之尧舜圣君之风范。”

“如此赋权百姓,犹如上古公榜,只不过却远比公榜还要凌厉。”

“虽然朕不会施行这样的政策,也不认可这样的政策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不得不说,洪武大帝,当得上大帝的称呼。”

诸多大臣听到嬴政的话,都是松了口气。

还好始皇帝不学洪武啊!

要是真学的话!

以始皇帝的威望。

只怕比朱元璋效果还大。

而此时的。

嬴政又开口道。

“不过朱元璋爱民,大明则得民心。”

“此举还是不错的,蒙毅,记录下来,完善成适合大秦的怀柔政策。”

“令天下之民,尽早归心于大秦帝国之中。”

蒙毅领命道。

“是,陛下!”

..............................

嬴政自然知晓。

朱元璋的政策。

在大秦帝国并不适合。

嬴政现在以一人之威压震慑整个大一统的帝国。

他这一代,不可能施行太过怀柔的政策。

他一个人要做了所有事,抗下所有的负面影响。

而真正的怀柔政策,是要留到下一代君王施行的。

其实在嬴政看来。

朱元璋此法也是一个道理。

他如此爱民,赋予百姓权力,鱼肉官员,还能令朝廷如此运转下去。

一切都是因为,朱元璋本身是一个铁血君王,有着足够威望,镇压整个大明。

但是后面的皇帝,必须和官僚阶层和解。

或者说,必须仰仗官僚阶层。

绝不可能坚持这样的政策。

甚至会因此,在未来会引发极为强力的反弹。

..............................

嬴政颁布命令之后。

负手而立,继续观看天穹画卷。

他有预感。

大明覆灭的真相。

绝对在于人心之中。

而此时。

其他的诸天华夏时空。

自然都是因为朱元璋的行为炸裂不已。

汉武帝刘彻:“赋权百姓么?朕倒是真的没想过,不过朱元璋治理贪污、打击贪官的监察体系,倒也可以借鉴一二。”

宋太宗赵光义:“汉武帝前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才是最稳定的办法!与文人为敌,朱元璋,走错路了!你何须学他?!”

宋仁宗赵祯:“是啊,朱......洪武大帝,如此酷烈的手段,岂非引得天下文人反抗?”

宋高宗赵构:“这朱元璋,简直疯了!果真是贫民出生,毫无见识!这样和士大夫为敌,天下该亡!”

大宋的诸多过惯安逸生活的文臣们也是胆寒,于是纷纷附和。

“官家所言不错!”

“唯我大宋国策千古不朽!”

“这大明太该亡了!这就是大明被满清灭亡的原因!”

当然自然有真正贤臣看得出朱元璋此举的意义。

然而他们的发言,很快就被淹没在了浪潮之中。

一个人想要对抗整个时代的惯性,那是极为困难的。

南宋。

诛仙镇。

已经接到了三道遣返金牌的岳飞。

不禁叹了口气。

“不求当今官家如洪武大帝一般为国为民。”

“但若能有三分气魄,这华夏江山何愁不能恢复?”

大清。

乾隆则是对大宋的发言大加赞赏。

“不错,正是朱元璋这样的人开创了暴明,天下读书人亟待解救,我大清得天下人心归附,岂能不入住中原?”

“大清天威,人心所向!暴明亡的应当!”

“只可惜仙神不公,竟封杀大清发言的权利!”

“否则定要让诸天知晓我大清横推大明的辉煌!”

“等到朕平灭了这造反的浪潮,定当扬大清天威!”

“令仙神也刮目相看!”

..............................

此时。

诸天时空天穹画卷上。

视频仍在继续。

【朱元璋以最为极端的手段反腐治国。】

【便是希望,大明永绝贪腐,华夏大地上不再有百姓受苦。】

【然而很可惜,他的向往落空了。】

旁白到此。

视频画面为之一转。

来到了明堡宗朱祁镇时期。

【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手段和政策都太过极端和酷烈。】

【注定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明宣宗时期,皇帝朱瞻基为了治国,开始逐渐重用文臣。】

【此时文臣党派势力逐渐有了苗头,不过明宣宗是一位明君,因而宣宗一朝依然兴盛。】

【而其子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发动了大明国运转折点,土木堡之战。】

【朱祁镇亲征,葬送了大明最精锐的勋贵武将势力。】

【同时自己也被俘虏,成为大明最耻辱的皇帝。】

【瓦剌也先一度打到了京城之下,大明军队早已十不存一,眼看就要灭国了。】

【而后在国士无双于谦的力挽狂澜之下,拥立新帝朱祁钰,击退也先,逆天改命,生生为大明国运续了一命。】

【然而随着也先战败,朱祁镇被放了回来,大明新旧两帝之间发生了惨烈的政治斗争。】

【叫门之变中,明代宗朱祁钰被杀,明堡宗朱祁镇复位。】

【而后国士无双于谦在政治清洗之中被构陷杀害。】

【至此。】

【大明文武实力开始失衡。】

【大明勋贵重新成为了文臣势力的一方附庸。】

【而大明的文臣性质也开始改变。】

【于谦的清名举世皆知,于谦的结局天下可见。】

【因此,于谦之后的大明文臣,几乎都是首重政治党争,其次才是治国能力。】

【于谦这一死,大明文臣的脊梁,彻底断了。】

..............................

诸天大明时空。

看到这一幕。

朱元璋彻底是爆炸了。

“什么?”

“这朱祁镇是什么废物!”

“竟然亲征被俘,还葬送了大明的精锐!”

“本以为崇祯已经是最废物的皇帝了,没想到还有这个叫门天子!”

“该死!要是咱能去后世,必须亲手宰了他!”

朱棣也是震怒!

“好一个朱祁镇!”

“好一个明堡宗!”

“蠢到了极点!”

“他竟然连于谦这样的国士都杀!”

“以至于给后世的文臣极为恶劣的导向!”

“真是该死啊!”

..............................

天穹画卷上。

视频继续播放。

宏大的旁白不徐不疾。

【明堡宗朱祁镇死后,其子明宪宗朱见深继位。】

【朱见深总体算一位不错的君王,因而大明迎来了成化中兴。】

【成化时期,大明的国本逐渐稳住,但是此时,贪腐也在加剧,文臣党派的势力不断增长。】

【等到朱见深去世后,其子明孝宗朱佑樘继位。】

【孝宗时期,整个大明的文官集团就此发生了质变。】

【朱佑樘并无其父的治国能力,更没有个人威望,因此极度依赖文臣治国,并且放任文臣治国。】

【此外,朱佑樘极其热衷宗教活动,常为求道修庙靡费千万级的钱财。】

【这就导致大明的国库迅速的败落,若非成化时期留下的丰厚家底,大明可能会更快的迎来结束。】

【大明该时期的文臣党派势力野蛮生长,贪腐情况日益加深,百姓水生火热,对此朱佑樘视而不见。】

【然而讽刺的是,朱佑樘因为对文人极好,堪比宋仁宗,是以在后世博得了相当好的名声,无数人视其为千古明君。】

【尤其是大清编写的明史之上,对孝宗大为鼓吹,而对曾经对辽东犁庭扫穴行动的成化帝朱见深大肆抹黑。】

【孝宗皇帝实质上,只是一个能力庸碌的君主,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坚持一夫一妻,是所有皇帝之中的清流。】

【而从孝宗皇帝被送上神台,已经足以看出,文臣势力何其壮大,已经逐步开始篡改历史了。】

【甚至,大明的文臣,已经敢于对皇帝进行死亡谋划。】

看到这里。

诸天华夏的皇帝。

都是心中猛地一震。

难以置信!

汉武帝刘彻:

“篡改历史算是文臣的惯用手段了!”

“可是他们居然还敢谋杀皇帝么?这简直无法无天了!”

宋太祖赵匡胤:

“杀皇帝的文臣,历史上倒是不少!”

“只是没想到,朱元璋一生如此压制文官势力,终究大明也迎来如此情况,可以说是自食恶果么?”

唐太宗李世民:

“没办法,也就只有一个老朱敢这么干。”

“大明后面的皇帝,太弱势了,文官集团的反噬来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

“咱只恨杀的还不够!”

“咱倒要看看,这帮蠡虫,如何对我大明皇帝!”

永乐大帝朱棣:

“父皇所言极是!”

“这些逆臣贼子如此谋算大明帝皇!”

“朕定当彻底整治一番!”

诸天帝王吵闹期间。

视频仍在继续。

【明孝宗只有一子,为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继位之时,大明的文臣党派势力已经是一手遮天。】

【皇帝的一切政令,都可以被驳回,没有内阁的许可,根本出不了京城。】

【武宗皇帝朱厚照,为了对抗文官集团,夺回皇帝的威望和权力,开始重用宦官】

【甚至亲自离开都城,前往边界领导大军作战,取得了应州之战大捷。】

【朱厚照逐步拿回帝皇的权力。】

【然而意识到了朱厚照威胁的文官集团,开始了最为迅速的应对。】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南巡途中,落水染疾,次年病情恶化,不治身亡。】

【明武宗朱厚照是孝宗唯一的儿子。】

【因此,朱厚照驾崩后。】

【文官集团为了控制皇室,选择了没有根基的兴献王次子朱厚熜登基。】

【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

【文官集团失算了,嘉靖皇帝的政治斗争能力,可以排在华夏历代帝王的前三。】

【然而,嘉靖压制所有的文臣,却没干一件好事。】

【反而导致明朝的党争之祸愈演愈烈。】

【嘉靖朝尚有最后的诤臣海瑞,为国为民,死谏皇帝。】

【然而嘉靖之后,只留下最擅长政治斗争的一群官僚,再无真正为国为民的文臣。】

【哪怕是万历时期的改革家张居正,最擅长的也是政治手段。】

【从此之后,大明的文臣彻底定型,再无治国救国者。】

【只有一群极度利己、私欲滔天的政治生物。】

【这一点。】

【在崇祯朝达到了巅峰。】

【彼时的崇祯皇帝。】

【其实已经失去了对整个大明的控制力。】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的信任文臣,抛弃文臣的循环中度过。】

【这固然是崇祯没有识人之能,但归根结底,崇祯的身边,基本都是一群毒虫,崇祯没有机会选对人。】

【此时的大明文官集团,关心的不是大明,不是皇帝,更不是百姓,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明末最困难的时候,崇祯甚至拿不出一分钱给军队发放粮饷,只能向大臣借债,然而却只借到了几万两。】

【而等到李自成攻破京城拷饷之后。】

【从各大官员手中,拷出了七千万的白银。】

【所有的官员,都知道大明要亡,但是他们不在意,他们甚至等着大明的灭亡。】

【期待着在新朝,带着自己的财产,继续过人上人的生活。】

【无论攻破大明的是流民还是异族。】

【对他们都不重要。】

【明末时期。】

【想要救国的,除了极少的忠臣英杰。】

【真正意愿最强烈的,也就崇祯本人了。】

【然而奈何,整个朝廷,都在等着大明灭亡,乃至推动大明灭亡。】

【最终。】

【这个起于最底层。】

【本该是最为顾及百姓的庞大帝国。】

【彻底亡于文人士子那最为卑劣的人心。】

看到这一幕。

诸天华夏时空沉默了。

大明时空。

崇祯更是满脸涕泗横流,最后疯狂大笑!

“哈哈哈哈哈!七千万!七千万!好!好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