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朱棣四大功绩,震惊朱元璋!

换源:

  “黄子澄之前的做法还可以勉强说是策略失误。

建文元年三月,朱棣入朝拜见新皇帝朱允炆。

卓敬建议就地解决朱棣,被拒绝。

朱棣安全回到北平。

建文元年五月是朱元璋的忌日,朱棣派三个嫡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前去京城。

齐泰劝说朱允炆将三人扣为人质。

朱允炆本来都同意了。

又是这个黄子澄跑出来说应该放走他们。

表示朝廷不会削藩,麻痹朱棣。

当时其他人都惊呆了。

一年之内,周王、齐王、代王、湘王和岷王五个藩王都被处理掉了。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

可以说路边的野狗都知道朱允炆要削藩,黄子澄居然还要掩耳盗铃!

这是何等的蠢啊!

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都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了。

他认为朱棣的三个儿子都很有才华,绝不能放虎归山。

而且没了这三个人作人质,朱棣一定会直接造反。

可惜朱允炆最终还是听了黄子澄的话,把他们放了。”

朱元璋的血压都要升高了!

朱标毫不客气的点评道:“黄子澄蠢!朱允炆更蠢!”

“一个人干一件蠢事很容易,一直犯蠢却很难。

黄子澄做到了,要不是后来他被朱棣杀了。

我真怀疑他是卧底。

但是他跟另一个人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旁看热闹的朱棣都听傻了,“还有啊?”

“更奇葩的是方孝孺。

此人要复周礼、行井田,进行乡族自治。

井田制是两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制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早已被时代淘汰。

在大明实行井田制只会让经济陷入混乱,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民不聊生。

就这样,方孝孺让朱允炆丧失了百姓的支持。

还有啊,方孝孺要恢复周朝的官署制度。

大规模的精简机构和人员,也就是第四条—更改官制。

朱允炆听从方孝孺的建议,追求锐意复古,瞎改名瞎裁撤,导致官场混乱。

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忙于争权夺利,行政系统几乎崩溃。

可以说是官不聊生了。

就这样,朱允炆又丧失了大部分官员的支持。

再说最后一条宽省刑狱。

朱元璋之所以清除功臣,并利用洪武四大案大肆株连,就是为了清算反对势力。

为了让能力不足的朱允炆上台后能轻松掌权,没有掣肘。

朱元璋不顾身后名,把能杀的都杀了,怀疑的都关了起来。

朱允炆倒好,一拍脑袋,把死对头都放出来了。

就这,还有文人吹捧建文新政是什么仁政,狗屁!”

朱元璋要吐血了!

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文臣那套东西还真有皇帝信啊?

兔崽子脑子里装的都是稻草吗?

“方孝孺这是动摇咱的社稷,他该死!

咱要诛他的九族!”

朱标叹息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霸道”即法家学说,“王道”即儒家学说。

“霸王道杂之”就是说得儒法结合,将德政和法治结合起来。

如果受儒生的影响推行“纯任德教”的方针,则会引起祸乱。

见老朱气急了,朱标又连忙安慰老父亲。

“爹,别生气,幸好是内战输给了老四,没输给外族,等看完了,爹想怎么炮制这小畜生都随爹。”

“老大,咱家不能要这种蠢货了。

咱也算看出来了,他就是不识民间疾苦,被文臣教迂腐了。

看在你的份上,咱不要他的命。

就让他去民间过一辈子苦日子吧!

一辈子吃糠咽菜,穷困潦倒。

咱要下令任何人不准接济他。”

朱标很赞同,“成,只要爹不生气伤身,都听爹的。”

朱元璋顺便教导朱标和朱棣。

“你们要记住,皇帝和大臣往往是对立的。

不要相信文人那些漂亮话。

不管他们说的有多么天花乱坠。

但凡他们想要削弱皇权,把咱们变成摆设。

就要警惕!

绝不能上当!

尤其是你,标儿,文人不可轻信!”

朱标那叫一个无奈啊!

自家老爹对江浙文人的偏见真是根深蒂固,只怕今天过后还要加深。

虽然方孝孺的确不可用,但明明是作为皇帝的朱允炆自己没有正确的判断。

不过他不想在老爹气头上忤逆老爹,只好点头表示赞同。

“前面讲了这么多,也是因为善用对比手法,能更容易看清楚朱棣的优秀哈。

朱棣上台后,自然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规定全废了。

他勤于政务,打击贪官污吏,恢复生产,劝民于田亩。

也许他在个人品德上有瑕疵,但是作为永乐大帝,朱棣的功绩彪炳史册!

接下来up主重点介绍这位伟大帝王的四大功绩。”

永乐大帝?好像自己干的不错唉。

朱棣精神一振,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一、五征漠北,占领安南。

二、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

三、修永乐大典,成古代第一百科全书

四、派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国威,万国来朝。”

听到这四条,朱家三人组顿时大为兴奋。

“看来咱大明是发展的越来越好啊!”

“朱棣的军事能力非常强悍。

他在位时,可以说是南征北讨

哪里不服打哪里,逆命者必剪除之。

安南权臣为篡位自立,对朱棣的指示阳奉阴违,还杀掉了大明使者,惹恼了朱棣。

朱棣发兵三十万,灭安南,设交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纳入我国版图。

对待老对头蒙古朱棣更是丝毫不客气!

五次北伐,消灭了大量蒙古有生力量。

为了对付蒙古强大的骑兵,朱棣设置了三大营,引入火炮,并找到了对应的战法。

不愧为明朝最优秀的军事家之一。

除了才干,朱棣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

他宵衣旰食,在战场上爬冰卧雪,每战皆身先士卒,不破敌军,誓不回转。

最终达成封狼居胥的成就。

巧合的是,马上天子死社稷。

朱棣的五次北伐进一步削弱了蒙古势力,为边境带来一段时间的和平。

但是在第五次亲征回来的路上,这位伟大的帝王不幸病逝,结束了他精彩的一生。

生于战火,死于归途,也许就是他的宿命吧!”

“什么?我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