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父子三人对视一眼,都暗叫不好。
北方边境连出雄主,偏偏此时的大明来了个昏君,只怕麻烦大了。
梁丰:“蒙古统一后,也先手下的精锐骑兵达到15万之巨。
随着势力增强,也先的野心亦急剧膨胀,开始梦想着征服明朝,恢复元时疆域。
当时,他更直接的目的是抢钱抢粮抢女人!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一,也先带领蒙古诸部兵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
其中脱脱不花率领兀良哈的兵马为第一路攻击辽东。
阿剌知院为第二路攻击宣府,将军阿乐楚为第三路攻击甘肃。
最后一路由也先亲自统领,攻击大同,打到了猫儿庄。
明朝参将吴浩壮烈战死,也先攻陷大同边外诸堡。
战报递到北京,王振大为兴奋,觉得机会来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为了得到更加雄厚的政治资本,王振开始极力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
朱棣目瞪口呆:“朱祁镇御驾亲征?他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
别说带人打仗了,他这种糊涂蛋能带几万人出去转一圈不出事都算运气好。”
朱棣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深知带兵打仗是个技术活。
就不提真刀真枪的上阵杀敌了。
像如何行军、如何观察天气、如何根据地形安营扎寨、如何保持军队士气这些事里面的学问都大着呢。
绝对不是谁都能干的。
看着朱祁镇,朱标又想起了不成器的朱允炆,摇头叹息,感叹了一句,“真是年少轻狂啊!”
朱元璋则顾不得感叹,他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梁先生提过的土木堡之变莫非应在这里?
皇帝御驾亲征结果打了败仗,人心浮动,引发政变似乎很合理。
梁丰:“朱祁镇和王振有多少本事大臣们很清楚,哪敢让他们出去打仗啊?
吏部尚书王直人如其名,为人正直,
面对此等局面,他心急如焚,立马想办法。
吏部主管人事任命,为六部之首。
吏部尚书王直能力强、资历深,威望极高,便带领群臣联名上书。
兵部的两位主官随同上书,他们分别是兵部尚书邝埜和兵部侍郎于谦。
群臣言辞恳切得反对朱祁镇亲征,可他们哪有王振懂朱祁镇。
王振对朱祁镇表示太祖、太宗和宣宗都是上马杀敌,下马治国的猛人。
仁宗文弱,当年靖难时也曾成功得守住了北平,论起来都有军功在身。
如今外敌入侵,陛下承继祖宗基业,正应效仿祖先,亲手打败敌人,做个勇武的君王。
将来可强爷胜祖,成为一代明君!
朱祁镇正是一心要证明自己的年纪,哪听得了这些话?
当即心潮澎拜,不顾群臣苦苦相劝,表示。
‘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
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
朱元璋气愤不已,大骂:“狗阉奴!为了自己的私心致君主安危于不顾。
真是半点忠心都没有!”
王振乃是自己家的家奴,吃自家的,喝自家的,竟然敢不忠!
这绝对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
要不以后每隔几年给宫里换一次血?
朱元璋偷偷瞄了一眼旁边的马皇后,又默默打消了这个念头。
算了,妹子肯定不会同意的。
梁丰:“朱祁镇的亲弟弟郕王朱祁钰懦弱无刚,品性温和,素无野心。
朱祁镇对他很放心,所以让朱祁钰留守,又命驸马都尉焦敬辅佐他。
兵部中一把手邝埜陪同出征,于谦留守代理兵部事宜。
朱祁镇同时下令给在京五军、神机、三千等营官军操练者。
每人赐银一两,胖袄裤各一件,鞋二双,行粮一月,作炒麦三斗,兵器共八十余万。
又每三人给驴一头,为负辎重,把总都指挥,人加赐钞五百贯。
在朱祁镇和王振的眼里,这就算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
仅仅五天之后,朱祁镇便带着二十万京营精锐、几十位勋贵重臣和文官精英御驾亲征去也。”
“啥?”朱元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老大,老四,你们刚刚听清楚没,梁先生说几天?”
朱标也傻眼了,呆呆得说:“五天!”
朱棣同样被震撼得呆若木鸡,张大了嘴,“爹,梁先生是不是说错了?
这可是二十万大军出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二十万人吃马嚼。
随便准备一下粮草辎重和后勤补给也得一两个月吧。”
朱元璋也不知怎么回答自家老四。
略微有点军事常识的就知道,五天实在太离谱!
可梁先生也没必要撒谎吧。
梁丰:“在现代战争中有条铁律,打仗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后勤。
放在明朝也差不多。
士兵也是人,也要吃饭,要睡觉,受伤了要治伤。
朱祁镇准备的那点东西明显远远不够作战所需。
这一点明朝的大臣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朝政糜烂,礼部不敢违逆上意,委婉劝说道
‘圣驾亲征,当命有司给白金、彩叚、钞、绢布、衣服、红氊帽等物,辇送行在,所以备赏赐。’
意思就是陛下你别那么急,咱先把东西准备准备再出门。
可朱祁镇根本等不及,说‘劳师动众,到宣府见到有的,再给就行。’
其他人不敢再劝,当时身经百战的张辅还活着,可他已经74岁高龄,心气大不如前。
而且喜宁只是朱祁镇比较喜爱的一个太监。
张辅都惹不起喜宁,他又如何去制止朱祁镇和王振的胡作非为?
所以张辅明知此去危险,大祸将至,还是选择不发一语,默默随军出征。
张辅的选择令人失望,但他也算为大明,为君主尽了最后一点忠心。”
朱棣忍不住叹息一声,张辅也不容易啊,怪不得他!
朱元璋满面寒霜,“战前听信谗言!骄傲轻敌!
有这样一个昏君,咱看这场仗,是必败了!”
马皇后怕丈夫急火攻心,连忙劝慰道:“这么多能臣强将随同出征,说不得还有转机。”
朱元璋却冷酷又痛心的摇摇头,“不败才是奇哉怪也。”
兄弟们,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新书需要一点鼓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