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

换源:

  朱标苦笑不已,“怪不得于谦出事了啊!朱祁镇不会容他的!”

朱棣喃喃道:“不会吧?朱见深不是被立为皇太子了吗?

大臣们哪怕拥立幼主,也比让一个昏君上台强吧?”

马皇后叹息一声,“朱见深此时不过十来岁。

如果他继位,肯定也是他亲爹朱祁镇掌握实权。

唉,希望祁钰孩儿挺过这一关吧。

祁钰孩儿毕竟是皇帝,只要他好起来,其他人就翻不出什么浪!”

梁丰:“景泰三年五月,朱祁钰出于地球人都知道的原因,废了皇太子朱见深,改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令人惋惜的是,景泰四年,朱见济病逝。

偏偏,朱见济是朱祁钰仅有的子嗣。

之后的几年,朱祁钰辛勤耕耘,也没能再生出儿子来,储位就此空悬。

说来也怪,朱祁钰做王爷时还顺顺当当生了一子二女。

后来朱祁钰当了皇帝,坐拥三宫六院,别说生儿子了,连个女儿都没生出来,独子还夭折了。

导致后世许多人阴谋论,觉得是掌握宫权的孙太后动了什么手脚。

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证据,只是一种揣测。

大明不能没有继承人,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复立朱见深,史称‘复储之议’。

如果复立朱见深,朱祁钰岂不是辛苦一场,为朱祁镇做了嫁衣裳?

因此朱祁钰坚决不允,要是生不出儿子,宁可迎立藩王之子,也不给朱见深机会。

然而还没等他挑选外地藩王子嗣为养子,就因为心力交瘁、操劳过度病倒了。

据历史记载,景泰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朱祁钰生了重病。

偏偏正月里有元旦朝贺、朱瞻基忌日和太庙礼诸多场合需要朱祁钰出席。

朱祁钰病得难以起身,只好找石亨代他主持祭祀。

这是个极端错误的选择!

朱祁钰之所以选择石亨,是因为石亨本为败军之将,该下狱论罪的。

是朱祁钰和于谦给了石亨洗刷耻辱、杀敌立功的机会。

而石亨在北京保卫战后也得到了最高等级的封赏,被册封为伯爵,后又晋升为侯爵。

可以说,朱祁钰一手提拔了石亨,对石亨有知遇之恩,再造之德。

可惜石亨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耻小人!

当石亨亲眼看到朱祁钰病得奄奄一息,他不仅不为恩人伤心,反而动起了歪脑筋。

什么歪脑筋呢?皇帝快要病死了,国家又没有太子,多好的机会啊!

石亨找到了张辅之弟张軏和宦官曹吉祥,打算请朱祁镇复辟,从此飞黄腾达。

之后,小人石亨找到了另一个臭名昭著的小人——当年提议南迁的徐有贞!

两人经过一番秘谋,凭借曹吉祥能出入宫廷,他们和南宫中的朱祁镇取得了联系,又禀告孙太后,取得了太后懿旨。

正月十六日,就在两人紧锣密鼓的准备时,他们收到了一个消息。

于谦、胡濙和王直等大臣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在第二天朝会时向朱祁钰提议复立朱见深。

万一朱祁钰同意了,他们的阴谋将再也无法实施,从龙之功自然也将化为泡影!

于是徐有贞决定就在正月十六日夜晚动手!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天,徐有贞和石亨率众打开长安门,赶到南宫接上朱祁镇。

朱祁镇带着他们再次施展叫门绝招,高喊:‘我乃太上皇。开门!’

东华门守卫可没有郭登的智商和勇气,顺从得打开了大门。

朱祁镇就此进入了奉天殿,成功复位,改年号为天顺。

同一天,朱祁镇复辟的一号功臣徐有贞下令逮捕了于谦等大臣。”

朱元璋气得破口大骂,“朱祁镇还有脸复辟?他配当皇帝吗?

孙氏这个贱妇!

石亨!徐有贞俱是无耻小人!

还敢动咱的于谦!咱非得宰了这些混蛋不可!”

朱棣很疑惑,“爹,于谦有扶保社稷的大功,又没犯什么罪。

就算他们抓了于谦又能怎么样呢?”

朱元璋看了看自家老四,孩子还是太年轻啊!

他还不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

只怕于谦凶多吉少了!

梁丰:“徐有贞已经暗地里仇恨于谦很久了。

土木堡兵败后,徐有贞以星象有变为托词,建议迁都南京。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于谦反对南迁,并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于谦自然成为了英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而徐有贞则成为群嘲对象.

许多大臣和百姓在他背后指指点点,讥讽他贪生怕死。

渐渐的,他把自己遭遇得一切羞辱都记恨在于谦头上。

他发誓一定要置于谦于死地。

于谦功勋卓著,却一心为国,从不贪污受贿,胡作非为。

徐有贞实在找不到于谦的把柄,就编造了一个谎言。

他四处说于谦有意迎立外藩。

然而皇权神器不可轻授。

迎立外地的藩王,于谦必须先使用金牌召藩王入京。

于谦案的主审官别说找到于谦动用金牌的证据了。

连于谦和藩王的往来书信都没搜到一封。

反而在提议复立朱见深的奏折上看到了于谦的署名。

主审官无可奈何,只好问徐有贞该怎么办。

结果徐有贞说了句,‘虽无显迹,意有之。’

同时他向朱祁镇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则师出无名。

朱祁镇便同意了杀害于谦!”

兄弟们,求收藏!求鲜花!求月票!新书需要一点鼓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