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国之大事 太子问计

换源:

  朱棣回燕京的事,朱标不想插嘴,免得兄弟阋墙。

老朱道:“风学士,你觉得老四该不该回燕京?”

这事怎么问我了?你们父子的事,我插什么手?

但老朱眼光烱烱,看来是非想要自己一个答复,连朱标也好奇风无影会怎么说。

朱棣看着风无影,一脸期待。

风无影道:“如果皇上真我提议,那不如全部取消就蕃制度。”

朱标一惊!

老朱也是一惊,这可大出他的意料。

“大明制度如何说取消就取消!闹着玩,你们这些年轻人……”

老朱的表情是,幸好自己今天心情好,不然不知道怎么训斥。

朱标道:“就蕃就是供卫大明,如果没有自家兄弟守边,风学士觉得……”

这话谁都明白,朱标却不好说明白,有事只能会意,不能说。

这皇子守边,就是自家兄弟靠得住,边境有问题,他们能出力,不要靠别人。

而皇子在京城却是要出事的。

这种事朱标自然不会说明白,老朱也不会说。

风无影毕竟是外人,不姓朱。

而且,让皇子去就蕃,也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一家子吃穿不愁,永世为王。

这当然都是理论状态。

老朱本来就想得美好。

“既然如此,那臣刚才说的就是废话,这事还请皇上自己作主。”

老朱哼了一声,有点不快。

朱棣道:“风学士说得也有道理,我就不想去燕京,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谁爱去谁去。”

这种话,父子私下里说说并无防。

老朱脸色不好,恨不得骂两句,如果没风无影在的话,可能会叫兔崽子,反了你了,伸手打人巴掌。

老朱道:“你说说看,就蕃哪里不好?”

风无影道:“皇上说好自然是好,他能供卫边境,永保大明。”

风无影这话一出口,老朱终于还是生气了,放下筷子闷声不响吃饱了,要走人了。

老朱要走,自然三人也吃饱了。

结果,这宴席不欢而散。

朱棣只想赶紧走,拜别大哥就匆匆出宫。

临走时,不忘对风无影说声来燕王府授学。

风无影只得口头答应。

朱标好像有什么事,刻意和风无影并肩而行。

两人不说话,一直到了东宫。

风无影不得不来,每要告辞都被朱标打断,看得出他有心事。

到了东宫,朱标屏退左右,这才对风无影道:“学生拜见太傅。”

太傅是他老师,风无影就这个职位后,他还没正式拜师,这个仪式至少也要简单来一下,表示尊师重教。

“起来吧!”

“谢先生。”

从此后,他称风无影为先生。

这对别的太傅少傅没有的礼遇。

“先生请坐!”

一边亲自倒茶,揣了过来,风无影坐着接过。

“刚才先生在殿上所说……”

风无影摆手打断:“太子想听,还是想学?”

“这有何区别?”

“先听后学。”

风无影道:“既然如此,我就明说了,做太傅是皇上强行安排的,我并没这意思。”

朱标尴尬,有点不自然。

他很多老师,但都是少傅,可这些人都是有本事的,如将军们,以前还有李善长、刘基,可他们死了。

现在少傅也多,太傅就一个,可风无影这话……

风无影继续道:“我对做官并没有兴趣,既然如此,以后如果要教太子什么,是要报酬的。”

这种话也只有风无影才会敢说,这就是太子朱标有点尴尬的地方。

朱标道:“孤是明白了,以后教一课,就需要银两?”

风无影道:“银两我自己会挣,我这人喜欢动手做事,喜欢做些别人没有的东西。”

朱标是聪明,立即想到他曾在殿上就过要做造作官的事,父皇当时没答应。

“先生想做造作?”

“正是!”

朱标道:“这个职位并不大,孤完全可以一人作主,只是不明白先生为什么一定要做造作?”

“说了,做些别人没做过的事。”

除掉不快,朱标内心还是开心的,当时老朱没答应给这个职位,他也有点反对。

既然先生能做一些没人做过的新奇东西,这对大明是好事。

“孤会马上安排,先生还有什么要求吗?”

“造作房我一人说了算,你得拨银子。”

朱标痛快就答应了,本来就要银子才能做事。

“先生一切所想也是为了大明,孤自然高兴。”

风无影看着朱标,眼光烁烁:“也是不了你。”

朱标怔了一下,听得出这话的深意。

他起身躬身行了一礼,也不多说,大家心里明白。

“孤会很快把造作房交到先生手里,孤决不过问,也不让父皇过问。”

风无影道:“天子封神术,是为成神成圣,知道得再多没有动手始终成不了神。”

“这大明看似光鲜实际千疮百孔。”

朱标道:“以先生估计,大明多少年国祚?”

“两百多年?”

朱标吃了一惊,这可是短命王朝。

“大明疮在哪?莫不是亲王守边?”

风无影先前不赞成朱棣守边,可没说原因,他知道这是因为很多事不能明说,现在他想问个清楚。

风无影道:“自有中央朝廷起,从周王朝算起,直至汉唐,都有亲王守边,或重臣驻军,太子难道看不出,这些王朝就是毁在这些人手里?”

虽然后来宋朝不是毁于边军,可元朝也是毁于一些自己将军手里。

真正的王朝灭亡跟农民起义不是直接关系,农民起义只是诱因。

如果不是王朝内乱,没哪个朝代的农民军能成事,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而明朝更狠,直接原因是毁在卫府制度上。

老朱时起,就把各地成立卫府,官军扎在当地,战时是军,闲是农,这虽然解决了养军队的开销,后果就是军队不成形。

后面李自成打过来,能保护朝廷的,竟然没人,还要到处从边境调军,根本来不及。

再碰到姓吴的,你让他勤王,他还要讲价钱。

这种制度防卫外敌也有用,对内就没用。

这种缺点,老朱和朱标不是没想过,但现在至少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

朱标道:“我不信皇弟们去了边境就不服朝廷。”

风无影道:“他们当然服,也没能力不服,可他们后代就难说了。”

朱标道:“他们并没有军队,与前朝不同。”

“他们有身份就行。”

朱标沉默了。

打个比喻,如果朱棣现在去了燕京,如果他要造反……朱标知道,他有能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